北師大四上除法《探索與發現(四)商不變的規律》說課
一、說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上冊(北師大版)課本 p74——75“探索與發現(四)商不變的規律”
二、說教材:
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熟練掌握了兩位數乘除多位數的基礎上安排的,讓學生掌握這部分知識,既為學習簡便運算作好準備,也有利于以后學習小數除法、分數和比的有關知識,是小學數學中十分重要的基礎知識。
教材首先安排了一個開放性的準備練習,旨在激活學生的思維,接著按次序排列起來,以利于學生觀察、比較,發現規律。然后有步驟地引導發現兩條規律。這樣的安排有利于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綜合和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有利于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發現商的不變性質,難點是正確理解“同時”、“同一個數”、“0除外”。
根據教材的特點、要求和兒童的認識規律,從知識、能力和非智力因素三個方面可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變”與“不變”的數學現象,自己研究用舉例驗證的形式概括出“商不變的規律”。
2、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等能力。
3、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嚴謹的學習態度。
4、能運用商不變的規律,進行一些除法運算的簡便計算。
三、說教學思想方法:
1、扶放結合:根據教學內容的編排特點和兒童的認知發展規律,靈活處理教法,扶放結合,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2、引導探究:為學生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組織小組合作學習,圍繞中心問題讓學生通過自主實踐活動,大膽想象,勇于探索,相互合作,從而發現商的不變性質。
3、自主參與:首先我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讓給學生,其次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望,再次留給學生足夠的自主學習時間,最后鼓勵學生質疑問難。
4、學會學習:引導學生用眼觀察,比較相關算式的內在聯系;動腦去想,抽象出“變與不變”的規律;動口去說,概括出商的不變性質。讓學生在多種感官的協同活動中主動獲取知識。
5、培養能力:引導觀察比較,探究規律,發現規律,表述規律,應用規律。培養學生的自主發現、抽象概括、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創新精神。
四、說教學過程:
一、始動階段,設疑激趣先出示下面右三題,指名算;再出示下面左三題,同桌兩人比賽,一人用計算器算,一人用口算。
(36×5)÷(12×5)= (36÷2)÷(12÷2)=
(36×7)÷(12×7)= (36÷3)÷(12÷3)=
(36×8)÷(12×8)=(36÷12)÷(12÷12)=
得出商后,問比賽的勝負如何?這個比賽不公平,是嗎?那交換一下,再賽一道題怎樣?
(36×100…0)÷(12×100…0)
100個0 100個0
那么這一題究竟等于多少呢?是不是與36÷12有聯系?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
(“商不變的規律”是借助整數除法計算引出的重要運算規律,是除法有關簡便計算的依據,又是分數和比的基本性質的基礎。有鑒于此,對與本課教學擬定了兩條課時目標,第一條指向學習結果,掌握和運用知識;第二條指向學習過程,培養能力,全面育人。根據學生愛爭強好勝的年齡特征和認知心理,課始精心設計口算和比賽,造成要求的不公平,以便再引出“變換一下”,“公平”地重新安排多位大數表達的同類除法題,故意使之發生困難,激發其認知沖突,為新知的探索創設了學習情境和未知的心理態勢。練習鋪墊的口算題和競賽用的習題在內容設計上,以“36÷12”為中心,巧作被除數和除數的系列變化,分為同擴和同縮,提供了反思觀察、引起疑惑的思維材料,有利于學生的思考與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