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 第4單元 圖形的變換
(來自:《新世紀小學數學教師》06年1期《美國人如何考學生》王明明)用不同的方法拼擺小方片以滿足給定的條件。(1)題目說明: 1)拼擺五個小方片,要求至少每個方片的一邊與另一個方片的一邊相連,這里呈現了三種方法。2)如果兩個圖是由一個圖經過翻轉得到的,將不被認為是不同的拼法。3)下面的圖被視為是錯誤的拼法或不是新的拼法。 (2)題目要求:按照以上要求用5個小方片展示出3種不同的拼法。用畫圖的方式來展示每一個圖。用線分開各個正方形。答案:以下任意三個圖形. [說明:在我們的試卷中一個題干,一般只有已知的條件和所要求得問題,即便會給出題例最多也就是一個。這道題目的題干除了交待要給定的條件和要求學生完成的任務外,還給出了三個正確的圖例和兩個反例等。這樣的題目說明加強了學生對題目要求的理解,利于在學生做答時展示出豐富的想象力;同時也利用確定題目的計分規則。 在紙筆測試中考察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一直是我們面臨的一個挑戰。這道題目實質上是一道操作性題目,在學生操作后,用畫圖的方式來描述操作的結果,進而展示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這樣就把一種需要動手操作的立體、動態的測試活動轉化成為了紙筆的平面、靜態的測試活動,這是一種值得我們借鑒的思路。] (來自:《新世紀小學數學》06年6期《新世紀小學數學一、二、三、四、五、六年級上冊試題設計與說明》)觀察圖形,回答下列問題。從圖1到圖2,圖1是繞著 點順時針方向旋轉 度,又向 方向平移 格得到圖2的。 (來自:《新世紀小學數學》07年6期《timss2003空間與圖形題目特色分析》孫京紅王明明)相同大小和形狀的圖形是全等圖形,下面哪兩個圖形全等? a、1和2, b、1和3c、1和4, d、3和4主題:全等和相似答案:c[特色分析]:本題涉及到旋轉、分割比較、長度的測量,學生在判斷時,首先要區分全等和相似的差異,通過直觀觀察、比較先做出形狀相似的判斷,再通過對應邊的測量進行數據比較最終做出圖形是否是全等的判斷。學生理解“相同大小和形狀”時,有可能只關注其中某一個特征的要求,因此可能會測量并比較不同圖形的周長、甚至面積,進而將問題復雜化,如果學生能夠抓住“全等”的特點,就能比較容易地發現a、b和d的區分度都很大,因此學生就能很容易將其排除。只有c需要進一步確認周長與面積的關系,同時,還要運用旋轉的方法建立圖形之間的聯系。此題考查了學生對特征的關注度。 (來自:《新世紀小學數學》08年3期《一套英國小學試題展示及思考》 王明明)下圖中有四個圖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