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形的旋轉》教學實錄
教材版本: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教材內容:小學數學第七冊《圖形的旋轉》
教學目標:
1、了解影響圖形旋轉的3個重要因素。
2、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
3、培養學生用數學方式思考問題的能力,在消息與欣賞中獲得美的享受。
教學重點:了解影響圖形旋轉的重要因素。
教學難點: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
教學準備:課件、不同形狀的紙板、風車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導探究。
教師拿著風車走進教室。
師:看到老師手里的風車在做什么?
生:它在旋轉。
師:它是怎么樣旋轉的?
生1:它是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的。
生2:它是繞著中間的鐵釘在旋轉。
師:老師今天還為同學們準備了兩幅圖案,請看!
(演示課件:兩幅轉動的圖片)
師:你們認為這兩幅圖案怎么樣?
生:太漂亮了!
師:想知道這些圖案是怎么設計出來的嗎?
生:是畫出來的……
師:(演示課件:一幅簡單的圖案在方格紙上順時針旋轉后得到圖案1)說說你們發現了什么?(課件出示填空題)
學生交流并匯報。
師:你們觀察得非常仔細,一幅簡單的圖案經過旋轉,可以得到一幅非常復雜且漂亮的圖案,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圖形的旋轉》(板書課題)。
師:你能模仿著用你手中的紙板來轉一轉嗎?
學生動手操作。
師:剛才我們是圍繞o點進行旋轉得到了一幅這么漂亮的圖案,那么如果我換一點,圍繞這一點(用鼠標指著圖形中間的一點)旋轉,又會得到什么樣的圖案呢?請你用手中的紙板再來轉一轉。
學生動手操作。
師:跟我們演示的一樣嗎?
生:不一樣。
師:那為什么同一張紙板,同樣是旋轉,而最終得到的圖案卻不同呢?
生:因為紙板在旋轉時圍繞的點不同,所以最終得到的圖案也不同。
師:也就是說圖形在旋轉時圍繞的那個點很重要。(板書:繞點)
生:可是這個圖形上的點很多,可以使圖形的中心點,也可以是a點、b點、c點等等任意一點,下面請你們再試一試,還是這個圖形,你分別讓它繞著不同的點轉一轉,并展示給你的同桌看看。
學生動手操作。
師:現在老師又找到了這個o點,你腦中的圖形轉起來了嗎?
生:轉起來了!
師:(演示逆時針旋轉的圖形)與你想得一樣嗎?它們有什么不同?
生:我想的是繞著o點順時針旋轉的,而這個是逆時針旋轉的。
師:什么發生了變化?
生:旋轉的方向。
師:也就是說圖形在旋轉的時候不僅圍繞的那個點重要,旋轉的方向也是不可忽視的。(板書:方向)
師:又是這幅簡單的圖形,還是繞o點轉,(演示旋轉30°后的圖形)跟前面演示的圖形有什么不同?
生:旋轉的角度不同。
(板書:度數)
師:那么你們能說一說這次旋轉的角度與前面旋轉的角度有什么不同嗎?
生:前面每次旋轉90°,而這時每次旋轉30°。
師:能告訴大家你是怎么知道每次旋轉的是30°嗎?
生:因為我們知道一周是360°,共旋轉了12次,所以每次是30°。師:你說的太棒了!到現在為止,我們已經知道圖形的旋轉有三個要素,還記得它們嗎?
生:記得!它們分別是:繞點、方向和度數。
師:(演示課件)請同學們說一說:這些三角形是以哪個點為中心向那個方向旋轉了多少度得到的?
二、課堂練習,探索規律。
師:還記得咱們的大風車嗎?(出示課件:風車)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風車的轉動情況,同時再轉一轉你手中的風車,然后完成填空題(出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