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數學第七冊《乘法》單元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
單元教學目標
1.能結合具體情境,探索并掌握兩、三位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能運用乘法運算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對生活中具體事物的數量能用不同的方法進行估計。
3.認識并會使用計算器,會利用計算器探索一些數學規律。
4.通過對乘法運算律以及有趣算式規律的探索,經歷探索數學問題的過程,并會運用乘法運算律進行簡便運算。
單元編寫意圖
本單元學習的內容主要有:兩、三位數乘法,能對一些較大的數進行估計,認識計算器以及運用計算器探索一些數學規律。學生在上學期,已經學習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本單元學習的內容是在這一基礎上的進一步拓展。根據課程標準具體內容目標的要求,對乘法的整數計算只要求是“三位數乘兩位數”。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嚴格按照課程標準提出的目標要求實施教學,引導學生經歷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幫助學生理解運算的意義。在第一學段的學習中,學生已經接觸了估算,本單元的重點是歸納一些估算的方法。當然,教材的安排不僅是讓學生能發現乘法的運算律,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經歷探索的過程:發現問題—提出假設—舉例驗證—歸納結論。在教學活動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 讓學生在具體情境活動中,探索并掌握兩、三位數乘法的計算方法
學生在第一學段,已經學習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與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這為學生的進一步學習奠定了基礎。因此,在本單元的教學中,可以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計算的方法。
如“衛星運行時間”的活動,在出示情境圖后,可以讓學生簡單地說一說衛星運行的情況,列出算式,接著讓學生估一估大約的時間。教材中安排的兩種估計方法僅是一種參考,學生在估計的過程中可能還有更多的方法,只要他們說得有道理都應肯定。隨后,討論具體的計算方法,由于學生有了第一學段的基礎,一般說來計算上難度不是很大,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做一做,然后再進行討論,從而掌握兩、三位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教材安排了計算商店的贏利問題,在教學中可以分步出示問題,以降低學生解決問題的難度。當然,教師也可以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補充一些類似的練習,以鞏固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
2. 在交流活動中,引導學生歸納估算的方法
估算活動,學生在第一學段已經歷了多次,但如何把估算的方法適當地進行歸納,則成為本單元“估算”內容教學的一個重點。在“體育場”(教材第35 頁)的活動中,可以讓學生相互交流后,討論“如何進行估計”“你的根據是什么”等問題,引導他們對所用的方法進行歸納總結。在“練一練”的第1題中(教材第36頁),請學生估計一張報紙其中一版的字數,對于這一內容也可以先讓學生自己進行操作,然后再進行小結(估計的方法可以是:折疊后估計、先選擇一版某一段的字數進行估計等)。第2題的數據基本都在200附近,所以,以200為標準,立即就能知道10天的營業額。第3題可以采用先估計部分,再估計全部的方法。可以先把整個圖形分成幾個部分(或分幾個正方形),然后估計其中的一部分,再估計全部。
3. 在探索過程中,引導學生發現乘法的運算律
從本單元起學生將學習計算器,當然,學習計算器的目的并不是為了單純地計算,而是為了更好地解決實際問題和探索數學規律(為使學生打好基本的運算基礎,除一些復雜的實際問題和需要探索的問題使用計算器外,一般的計算仍需要學生筆算)。學生在掌握計算器的使用方法后,教材安排了三個“探索與發現”的內容。“探索與發現(一)”主要是探索某些算式中所蘊涵的規律。安排這一內容的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進而發現數學的奇妙。教學過程中的重點是指導學生如何進行探索。因此,在教學中,可以逐步展示題目,解決一個問題后應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交流探索的方法。“探索與發現(二)、(三)”是探索乘法的結合律、交換律與分配律。教材中呈現的步驟是:發現問題—提出假設—舉例驗證—歸納規律。對此,在教學中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試一試,然后再交流各自的探索方法以及探索的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