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第七冊第三單元:探索與發現(三)乘法分配律
教學內容:本內容是四年級上冊第47-48頁一、教材分析
本課活動的探索過程與前面剛學過的乘法結合律基本相同,也是讓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假設、舉例驗證、建立模型。所以,教學的重點仍要放在探索過程的指導上。由于學生已有了前面探索的基礎,所以本課活動中,注意放手讓學生自己進行探討,教師在關鍵處起引導、點化的作用即可。體現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同時在活動過程中注意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
二、學生分析
我班學生思維活躍,知識面比較廣,多數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很濃,參與數學探索的意識也很強,并能夠聯系實際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通過對新教材三年多的學習,學生具有了很好的自主探究、團結合作、與人交流的習慣。但有的個別學生基礎較差、有的學生學習習慣不好、班級人數又多,所以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我注意做到面向全體學生,盡量關注每個學生的發展。
三、教學目的:
知識目標: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通過觀察、類比、歸納、驗證、運用等方法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含字母表達式),并能正確地表述。
能力目標:通過讓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并滲透“從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認識事物的方法,提高數學的應用意識。
情感目標: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對數學現象的好奇心及主動探究的精神。
教學重點:運用科學的方法——發現問題、提出假設、舉例驗證、建立模型探索出乘法分配律。
教學難點:用已學的知識解釋乘法分配律,運用乘法分配律。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1、談話導入新課:激發學生主動去探索規律。生活中,規律常有,而發現規律的眼睛不常有。
2、創設情境發現問題:
(1)(出示課本47頁的主題圖)師:大家看,這幅圖中,工人叔叔正在貼瓷磚呢,看到這幅圖,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
(2)你最想知道什么問題?你能估計出工人叔叔一共貼了多少塊瓷磚嗎?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驗證你的估計是否正確。
(二)、解決問題,發現規律。
1、(學生先獨立的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計算瓷磚究竟有多少塊,然后在全班交流自己的驗證結果。)
師:通過交流發現有兩種方法,這兩個式子應該相等嗎?從這里你能發現什么規律嗎?
2、舉例驗證
師:同學們熱情很高,我知道你們發現了一些問題,你們能不能每人再寫出幾個象這樣的例子,通過計算來驗證你所發現的問題,寫好后小組同學交流、討論。
學生舉例,教師板書。
能舉反例嗎?
通過觀察驗證,同學們發現了一些規律,現在老師給每個小組提供一些算式,根據你剛才的發現,你覺得這些算式中,哪兩個可以用等號連起來,把它們放到一起,如有爭議,可以算一算來驗證。
(4+5)×6 3×(10+8)
(10+6)×4 5×(6+3)
3×10+3×8 4×6+5×6
5×6+6×3 10×4+6
小組匯報:匯報時,如有不同的看法進行討論,貌似相等,實質不等的式子怎樣改就相等了。
(5)運用規律,建立模型,概括定義。
師:看來你們已經發現了規律,下面根據你們發現的規律,來做一個“找朋友”的游戲。
出示:(25+36)×4 ,誰是它的好朋友?(電腦演示分配的過程)
6×(20+30)
(a+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