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3積商之和差的混合運算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口算
3+7-4 12-6+3 28÷2 24÷89
師:這幾道題是按什么順序計算的?(左——右)
今天這節課我們再次來到冰雪天地,看看還有那些問題需要我們來解決。
(二)、新授
1、出示:冰雪天地開業了,小王、小趙、小李三位叔叔相邀來玩,門票每人24元,他們帶100元錢,還剩多少錢?
師:這個問題你們會解嗎?試著在練習本上做一做,想一想計算過程?(生自由答)
師小結:因為解決問題的需要要先算乘法再算減法。
2、出示:一張成人票24元,一張兒童票是成人票的一半,一張成人票和一張兒童票一共多少錢?
師:這個問題你能解決嗎?在練習本上列出算式。
生:匯報解題思路,說一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師:展示學生的兩種不同做法。觀察他們在計算時都是先算什么?
24÷2+24 24+24÷2
師小節:不管除法在前面還是在后面都要先算除法。
3、出示:一雙冰鞋的租金是100元,一副手套的租金是10元,小明租3雙鞋一副手套一共多少錢?
師:你認為這道題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為什么?
生:自由匯報,教師板書算式。
師:這四道題和我們以前學習的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先算乘除后算加減)
師:我們再來算一組題,直接寫得數。
65+7 56÷7+9 40-56 20-18÷2
4、出示:例3
學生自己解答,匯報計算結果。
教師重點講解242+24÷2的遞等式計算方法,讓學生理解兩邊可以同時計算。
5、鞏固練習:直接寫得數
80÷8-16÷4 64-18÷9 34÷23
引導學生注意第3題的算法,進一步說明只有加減法時兩邊才可以先算,提醒學生看清運算符號,注意運算順序。
(三)、課堂小結: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內容:教材第6、7頁內容,例3積商之和差的混合運算。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掌握較典型的兩級混合運算的靈活算法。
2、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概括的能力。
3、增強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重點難點:1、異級運算由高到低。2、理解兩邊高級,中間低級的混合運算的靈活算法。
教具準備:課件,練習題。
教學反思:
新教材中一個新的亮點就是整理混合運算的順序是結合解決問題進行的。目標中學生既要掌握運算順序,又要理解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和步驟。從出發點來說,編者希望把運算順序結合應用題的解題思路進行很生的角度看,
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運算基礎,因此,我這樣設計了教學過程。應用題的訓練是小學階段數學教學的一個重點,因此從教材出發找準題型的新點就很重要。教學中我始終把滑雪這一情境貫穿始終,逐步設計了不同的題型,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含有兩級運算的題的運算順序和解決方法。本節課的新知學生在以前已經接觸過并且多數孩子已經掌握了計算方法,我個人結合我們班的情況認為沒有必要把時間浪費在計算方法上。從孩子們做題的情況看,順序已經比較明確,粗心計算的問題仍然讓人頭痛。有的孩子寧愿絞盡腦汁的口算、心算,也決不拿起筆來列豎式計算,看來培養孩子良好的計算習慣并非一日之功。上完本節課,我的最大感受是,學生的水平參差不同怎樣有效利用好40分鐘,讓不同水平的孩子在上課的時間內得到最大限度的滿足,是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要嘗試解決這一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