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位置與方向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教材在編排上有下面幾個特點。
1.注意前后知識之間的聯系。
學生只有在牢固掌握了上、下、前、后、左、右這幾個基本空間方位之后,才能夠掌握按水平方向分出的東、南、西、北等方位概念。有研究證明三、四年級學生掌握水平方向(東、南、西、北等)依賴于他們在地圖上區分基本空間方向的能力。教材把有關東、南、西、北等方位知識的認識安排在上冊,并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上、下、前、后、左、右、東、南、西、北等方位知識設計教學情境,幫助學生掌握本單元內容。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將以前所學的內容(角的認識和長度的測量)穿插進來。
2.提供豐富的生活和活動情境,幫助學生辨認方向。
四年級學生處在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轉化的關鍵期,此時的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與感性經驗相聯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體形象性。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教科書創設了一個“游公園”的活動情境,使學生一方面親身體驗方位的知識,另一面又體會到方位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讓學生在熟悉的環境中,在觀察、描述和交流的過程中體驗方位的知識。
本單元共安排了4個例題。
例1根據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
例2根據方向和距離,在圖上繪出物體的位置。
例3體會位置關系的相對性。
例4描述并繪制簡單的路線圖。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東、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識已經積累了一些感性的經驗,并通過第一學年的學習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在第三學年進一步學習了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并認識簡單的路線圖。在此基礎上設置了“位置與方向”。
三、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活動,認識方向與距離對確定位置的作用。能根據任意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
2、能繪制平面示意圖,通過制作平面圖的過程,使學生知道如何根據方向和距離,在圖上標出物體的位置。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意識和能力。通過解決問題,使學生體會所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興趣和意識。
3、通過教學使學生以不同的地點為觀測點判斷方向。在學生學會確定任意方向的基礎上,使學生體會位置關系的相對性。
4、能用語言描述簡單的路線圖。在合作交流中能繪制簡單的路線圖。體會路線圖在實際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四、教學重點
1、能繪制平面示意圖,通過制作平面圖的過程,使學生知道如何根據方向和距離,在圖上標出物體的位置。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意識和能力。通過解決問題,使學生體會所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興趣和意識。
2、通過教學使學生以不同的地點為觀測點判斷方向。在學生學會確定任意方向的基礎上,使學生體會位置關系的相對性。
五、教學難點
1、能繪制平面示意圖,通過制作平面圖的過程,使學生知道如何根據方向和距離,在圖上標出物體的位置。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意識和能力。通過解決問題,使學生體會所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興趣和意識。
2、通過教學使學生以不同的地點為觀測點判斷方向。在學生學會確定任意方向的基礎上,使學生體會位置關系的相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