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 四則運算 教學反思
加減混合運算教學反思
在學習加減混合運算時,通過前面對于數學和連加、連減的學習,學生已初步學習了看圖用較簡練的數學語言說出圖中的信息,并能夠提出數學問題。而且在計算方法上沒有什么大的問題。因此,本節課的重點是繼續訓練學生對于加減混合的運算。那么我就重要引導學理解加減混合運算順序與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聯系題來,拉近學生與數學知識的距離,使知識進一步得到鞏固,而且不易忘卻。因為上下車問題是典型的加減混合計算在生活中的應用,開始我根據這一問題創設情境作為新課導入并展開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然后我讓學生觀察情境圖,讓學生提數學問題并解答。算式中的每個數分別表示圖中的什么?這樣學生就初步理解了意義,而且我覺得通過讓學生說而且是有道理完整地表達,可以培養學生的數學口頭表達能力。但是對圖式加減我用了較多的時間,從動態演示到靜態圖,讓學生說圖意似乎比較難。如果根據 圖出示不完整地算式讓學生根據圖意填寫完整,再來說圖意,這樣,給了學生一個可以過渡的平臺,也許學生可以理解得更快,也可以節約一些時間用以后的鞏固練習。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能基本掌握三個數相加減的混合運算,但在思考練習:
65+35-35+65,很多學生看到65+35=100就,不管計算的順序,隨興計算,從而算得0,也說明了,新知識的學習需要多次的練習才能達到鞏固,在下節課的練習中,要多涉及這種容易出錯的題目,讓學生掌握正確的計算方法。
積商之和(差)的混合運算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之一是:學生理解并掌握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既有加減又有乘除法時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計算。在這節課中,我將計算與解決問題有機的結合,知識讓學生去構建,問題讓學生去發現,發揮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上課時,我充分尊重學生的認知過程,讓學生通過動手、動嘴、動腦等一系列活動,自己發現規律從而揭示運算順序。但在活動的過程中,當遇到比較復雜的算式,有些計算能力較差的學生根本就不能完成學習任務,我就讓學生發揮互幫互助的精神,分成學習小組進行計算,而且讓大家都說一說運算順序并找出相同之處。這樣就給課堂壓縮了一些寶貴的時間。把這些時間用在讓更多的學生表達自己的看法上,我認為比較合適。
含有小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教學反思
1.本節課中,學生學得積極主動,不僅掌握了“含有小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的運算規律,而且觀察、比較、分析、歸納的能力也得到了培養,對于解決實際問題也有了明顯的提高。
2.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主動參與的過程。小學生一般都具有好奇、好問的心理特點,嘗試獨立完成計算過程,一開始就激起了學生的探究心理,把學習的主動權切實的還給了學生。
3.本節課上的節奏我覺得太慢,混合運算要求在課堂的時間內完成相對多的習題,同時在練習設計類型豐富、層次合理方面,做得還不夠。這也是以后上練習課時要注意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