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與方向》第四課時
教學目標:
1、能用語言描述簡單的路線圖。
2、在合作交流中能繪制簡單的路線圖。
3、體會路線圖在實際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教學重難點
1、體會定向運動行走過程中的觀測點在不斷變化。
2、根據觀測點的變化來重新確定方向標觀察物體的位置。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生成問題
白板出示校園定向運動路線圖
學生用自己的語言簡單的描述所走的路線
二 探索交流 解決問題
1、如何描述整個運動過程?
(1)生獨立思考,根據上面的路線圖,說一說每一賽段所走的方向和路程。
(2)小組交流想法。小組為單位全班匯報。
通過生生質疑互動,逐步明確怎樣完整準確的描述。
師根據學生的匯報情況適當點撥引導:
(1號檢查點以什么為參照物確定位置?
書中多少代表50米?
2號檢查點以什么為參照物確定位置?
(以1號檢查點為參照物)
1號檢查點距離2號檢查點多少米?)
。。。。。。
(在定向運動的作圖過程中,觀測點是在不斷的變化的,要根據觀測點的變化來重新確定方向標觀察物體的位置。)
對于學生出現的情況老師應酌情鼓勵。
三鞏固應用 內化提高
1、繪制簡單路線圖
白板出示做一做(可以采用小組活動的方式進行,由小組內的一名學生描述自己確定的那條路線,其他學生按這名學生的描述繪制線路圖,然后在組內討論每一個人繪制的路線圖是否清楚,并加以修改和完善)
2、練習四的第3題。
完成練習。求出走完全程的平均速度。
3、練習四的第4題,練習時,可以讓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在小組內討論完成。
(教師也可以利用學生熟悉的實際生活中的行走路線進行教學,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四回顧整理 反思提升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嗎?
拓展延伸:簡單描述上學、放學的行進路線,寫在練習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