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時間和路程之間的關系》的教學設計
(2)針對以上一些例子,說明單位時間。
單位時間可以是每一小時、每一分、每一秒、每一日、每一年等。剛才大家介紹的都是以小時為單位的速度,那么以“每一分鐘”、“每一秒鐘”為單位時間的,是不是速度呢?
3.引出速度的概念及速度的表示方法。
(1)自學課本第54頁例3上面的一段話。
(2)學生試寫,教師講解書寫方法。
像以上這樣“每小時行多少千米”、“每分鐘行多少米”、“每秒鐘行多少米”……,都是速度。速度是指在單位時間內走過的路程。人們為了更簡明、清楚的表示速度,采用統一的速度表示法,如:每小時行160千米,可以寫成160千米/小時。你能試著寫一寫每分鐘60米嗎?
(3)練一練:把前面例子的速度改寫成寫法。
[意圖:通過學生回憶前面學習中有關交通工具的速度,教學“速度”的概念]
(三)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1.課件顯示例3題目:
(1)一輛汽車的速度是80千米/時,2小時可行多少千米?
(2)李老師騎自行車的速度是225米/分,10分鐘可行多少米?
2.學生獨立列式解答,教師巡視。
3.學生反饋情況,教師說明。
(1)80×2=160(千米) (2)225×10=2250(米)
4.速度、時間、路程的關系。
(1)算式中的數量各表示什么?
80 × 2 = 160(千米) 225 × 10 = 2250(米)
┆ ┆ ┆ ┆ ┆ ┆
速度 時間 路程 速度 時間 路程
(2)小組合作、寫出關系式。
(3)展示關系式。 速度 × 時間 = 路程
[意圖:初步探究速度、時間、路程的關系:速度 × 時間 = 路程]
(四)分層練習,拓展延伸
[意圖:深入探究速度、時間和路程的關系:路程÷速度=時間、路程÷時間=速度]
1.書第54頁第6題。
[意圖:讓學生鞏固“速度 × 時間 = 路程”這個關系式,并從中讓學生知道“路程”與“距離”的區別,進一步理解“路程”的含義。]
2.(1)運載火箭的平均速度約為2千米/秒,當它沿著直線飛行了9秒時,火箭與發射點的距離是多少千米?
[意圖:進行愛國教育,再次鞏固“速度 × 時間 = 路程”這個關系式, 并有“路程”與“距離”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2)神七飛船運載火箭的平均速度約為2千米/秒,當它飛行了18千米的時候,火箭在空中飛行了多長時間?
[意圖:得出關系式:路程÷速度=時間]
(3)神七飛船運載火箭在9秒內大約飛行了18千米,火箭的平均速度大約是多少?
[意圖:得出關系式:路程÷時間=速度]
3.讓學生從現實情景中看限速60的交通警告標志。說明最高限速是60千米每小時。
(1)黃叔叔2小時開140千米,你想對他說什么?
你建議黃叔叔按( )的速度行駛?
(2)照這樣的速度,3小時行駛多少千米?
(3)照這樣的速度,300千米需要多少小時?
獨立思考,小組交流
[從現實情景入手,探究求時間和路程的數量關系,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又對學生進行交通安全教育。]
6.大白兔和小烏龜賽跑。大白兔傲慢地說:“我一定跑第一!”2千米賽跑一開始,小烏龜立刻加勁爬,每分鐘爬20米。大白兔先睡了90分鐘,然后才開始跑,每分鐘跑了200米。猜一猜,它們誰勝了。(完成后出示)如果小白兔想獲勝,它該怎么辦?(可以課外討論)
[從豐富有趣的烏龜賽跑的新改版故事中,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的思維得到進一步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