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的變化規律《教學設計
一、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58頁的例4及相應的練習。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積的變化規律的探索過程,感受數學的魅力。
2、引導學生嘗試用簡潔的語言表達積的變化規律,培養學生的概括和語言表達能力。
3、初步獲得探索規律的一般方法和經驗,發展學生的觀察,推理能力。
三、學情與教材分析
在學生已經掌握了乘法運算的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利用乘法運算,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特別是合情推理能力,是本單元教學的重要任務。同時,在乘法運算中探索積的變化規律是整數四則運算中的內容結構的一個重要方面。本節課學習的例4以兩組乘法算式為載體,引導學生探索當一個因數不變時,另一個因數與積的變化情況,從中歸納出積的變化規律。通過這個過程的探索,不但讓學生理解兩數相乘時,積的變化隨其中一個因數(或兩個因數)的變化而變化,同時體會事物間是密切聯系的,受到辯證唯物主義的啟蒙教育。
例題的設計分三個層次:
1、教材設計了兩組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乘法算式,引導學生在觀察,計算,對比的基礎上自主發現因數變化引起積的變化規律。
2、學生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廣泛交流自己發現的規律,嘗試用簡潔的語言說明自己發現的規律。
3、學生再舉例,驗證積的變化規律的正確性。
學習掌握教材中出現的“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或縮小)若干倍,積也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這條規律,可以較快地進行整十、整百數的乘法口算,更好地理解因數未尾有零的乘法的簡便算法的算理,為以后學習小數乘法做必要的鋪墊。
四、教學準備
例4情景圖的課件(或掛圖);
五、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提出問題
1、 創設情景
師:(或屏幕顯示):為響應學校“節省零花錢,牽手好朋友”號召,我們班與希望小學四(1)班開展“手拉手,獻愛心”活動,學生們捐出自己的零花錢,為希望小學的小朋友購買一些圖書和學習用品。請你們幫忙算一算,一盒美術顏料6元,買2盒花多少錢?20盒、200盒?
(設計意圖:創設學生熟悉的“手拉手,獻愛心”活動,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在體現對他人關愛的同時,進一步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2、引導觀察,發現問題:
6×2= 12(元)
6×20=120(元)
6×200=1200(元)
師提問:觀察、比較這3個算式,它們有什么特點?
學情預設:
答題情況可能有:
(1)幾個算式中都有6。
(2)幾道算式中都出現了相同的數字。如6、2、12等。
(3)算式中的第二個因數每次添了一個零,它的積的末尾也多了一個零。
(4)第一個因數不變,第二個因數擴大10倍,積也跟著擴大10倍。
……
如果學生的回答不夠全面,或難以表達自己的發現,教師可引導學生在相互交流中互相補充和完善,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想法。
師小結并相機板書課題:積的變化規律
(設計意圖:觀察、比較四道算式的特點,學生一定非常迫切地想表達自己的想法。或許他們的表達還不夠規范,或許他們的觀察還不夠全面,或許他們的敘述還不夠完整,但是教師可以從這一教學環節了解到學生知識的起點在哪兒,困頓在什么地方?相信教師給了學生寬松自由的學習氛圍,學生一定會有進一步探究的蓬勃熱情。)
(二)逐層探究,發現規律
1、研究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變大,積的變化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