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七冊第四單元《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集體備課
一、教材說明:本單元是在學生學習了角的度量的基礎上教學的,內容包括: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特殊位置關系,即垂直與平行;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學生在前面已經學習了有關四邊形的知識,對平行四邊形也有了初步的認識,這里著重給出的是平行四邊形的特征以及與正方形、長方形的關系。梯形在這里是第一次正式出現,教材除教學梯形的特征外,還注意說明與平行四邊形的聯系和區別。本單元的具體內容與要求標題例題具體內容及要求垂直與平行例1認識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特殊位置關系:平行和垂直。平行四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 例1把四邊形分類,概括出乎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 │探討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正方形的關系。 例2認識平行四邊形的不穩定性,認識平行四邊形的底 和高,及梯形的的各部分名稱。學習畫高。 二、教學目標1.使學生認識垂線、平行線,會用直尺、三角板畫垂線和平行線。2.使學生掌握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3.通過多種活動,使學生逐步形成空間觀念。三、教學建議傳統的小學幾何教學側重于常見幾何圖形的認識和長度、面積、體積的計算,而這些內容的教學對于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無論在學習素材方面還是在實踐操作方面都顯不夠。平行四邊形等在第一學段已經學習過。但當時的學習是初步的,屬于直觀的認識。本冊實驗教材要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對這些內容加以概括和提高,加深對圖形本質特征的認識、對圖形之間內在聯系的認識。這部分內容在教學時要注意以下幾點:1、從整體把握垂直和平行的含義。 .由于垂直與平行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兩種特殊的位置關系。教學時,要從整體著眼,注意溝通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如一開始就可以讓每個學生自行在白紙上畫兩條直線,在小組里說一說它們的位置關系。反饋時可選擇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教材上例1呈現的四個同學所得出的結論是有代表性的幾種情況,實際教學時出現的情況可能會更復雜一些、更多樣一些)。接著要求學生根據兩條直線是否相交把這些作品加以分類,這里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兩條直線延長后才相交的情況。然后引導學生對相交和不相交的情況進行觀察和討論。可以先討論不相交的情況,揭示平行線的含義。再討論相交的情況,通過量兩條相交直線所組成的角的度數,揭示垂線的含義。最后再讓學生舉例說一說生活中還見到過哪些平行和垂直的現象。2、適當引導和點撥,幫助學生正確理解概念。教師要充分估計學生理解這些概念時可能出現的問題。如有的學生會孤立地說某直線是垂線或平行線,也有的學生會認為只有水平線和鉛垂線的關系才叫垂直。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對這兩點加以點撥和說明。一是垂直和平行所說的都是兩條直線之間的位置關系,不能孤立地說某直線是垂線或平行線。二是看兩條直線是否互相垂直的關鍵是看它們相交所成的角是否直角,與兩條直線放置的方向無關。為此,在教學中,要注意畫出各種不同方向的垂直情況,以克服學生的思維足勢。3、因材施教,加強作圖步驟的具體指導。如前所述,這一單元涉及許多作圖的內容,但教材中很少呈現文字的作圖步驟與方法。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需要作具體的指導。可以邊示范邊強調,用三角尺畫垂線的步驟是: (1)把三角尺的一條直角邊與已知直線重合; (2)沿著直線移動三角尺,使三角尺的直角頂點和直線上的己知點重合; (3)從直角的頂點起,沿著另一條直角邊畫出的一條直線,就是已知直線的垂線(直角頂點是垂足)。用直大和三角尺畫平行線的——般步驟是: (1)固定二角尺,沿一條直角邊先畫一條直線;(2)用直尺緊靠三角尺的另一條直角邊,固定直尺,然后平移三角尺; (3)再沿第一步中的直角邊畫出另一直線。其實,這這只基本的方法,也可以讓學生利用三角尺上的其他角畫平行線,實際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的判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