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數乘兩位數估算”教案設計及設計意圖
1、通過讓學生估算需要準備多少錢購票的具體問題,教學乘法估算。使學生進一步體會:
(1)、生活中有許多問題的解決需要用估算
(2)、應根據要解決的具體問題選擇適當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的結果符合問題實際又接近準確值,使估算的過程盡可能簡便。
2、引導學生在交流、對比中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乘法估算,關鍵在于如何對兩個因數進行估算。什么時候應估大些,什么時候應估小些,應視實際情況而定,不能機械地采用“四舍五入”法來取近似數。可以說,估算無定法。
教材以學生兩種常用的估算方法為載體,引導學生進行討論:“誰的估算比較好一些?為什么?”使學生在討論中理解,合適與否的標準應看估算結果是否合乎實際情況,明確估算基本方法的內涵就是:接近準確值(符合實際),計算方便(將兩個因數看成整十、整百或幾百幾十的數)。
具體環境中的估算與一般計算題的估算有所區別:
所以有兩個疑問:
第一、一般計算題中的估算是否完全遵循四舍五入法?
第二、到底以簡便優先還是準確優先?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第三單元例5
教學目標:
1、讓學生探究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方法,實現估算方法的多樣化。
2、通過引導學生進行估多、估少的訓練,培訓學生的數感,溝通估算與精算之間的關系,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3、引導學生結合具體情境靈活選擇估算方法,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估算方法的多樣化
教學難點:估多估小的判斷;結合具體情境,靈活選擇估算方法
課前活動:
師:大家都知道我是黃老師,想不想了解黃老師更多的情況?
師:黃老師今年大約40歲了。大家猜猜,黃老師今年多少歲?(用“多一些”、“少一些”引導學生猜出老師的年齡是36歲),剛才我把36歲說成大約40歲,大家說是估大還是估小呢?
師:大家還想了解黃老師的體重嗎?黃老師的體重是124斤,大家說說這個124如果看成近似數,可以估成是多少?如果估成120,是估大了還是估小了?如果估成130呢?
師:好,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把一些數看成近似數來思考,數學王國里也是這樣,這節課我們就和估算來一次親密接觸。(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學生對借班上課的老師往往很好奇。教師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引導學生對教師的年齡、體重進行猜測、推理,既溝通了師生之間的情感,活躍了課堂氛圍,又為估算教學奠定了基礎,作好了認知準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創境
課件呈示:王老板想買一塊面積1800平方米以上的地皮。土地開發商張經理向他推薦了這樣一塊長方形地:長104米,寬19米。
師:對于這筆土地轉讓,兩人想的問題卻不同。(課件出示:開發商想:我的這塊土地有多少平方米?王老板想:這塊土地有1900平方米以上嗎?)
2、比較
師:對于這兩個問題,大家想想哪個問題需要精確計算?哪個問題只要估算就可以解決?為什么?
學生暢所欲言,交流意見,選擇算法
3、引式
師:張經理的問題需要精確計算,該怎樣列式?(104×19=?)會算嗎?而用估算的方法判斷這塊地有沒有1800平方米以上,我們該怎樣思考?(先估出長方形面積,再與1800平方米比較),那么該怎樣列式?(104×19≈),這個算式是幾位數乘幾位數?好!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問題。(板書課題:三位數乘兩位數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