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寄過賀卡嗎?》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 數學》(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110-111頁
教材分析
學生在第一學段已經對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過程有所體驗,掌握了一些簡單的數據處理技能,初步經歷了用統計的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在此基礎上,教材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出發,安排了這一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閱讀資料,運用統計和估算等數學知識,發現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并通過小組合作、討論交流,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并實施,使學生體驗統計在生活中的應用,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初步滲透統計的思想和方法,讓學生體驗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全過程。
2、通過閱讀資料、運用統計、估算等數學知識,發現生活中存在的問題。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查找、收集和處理信息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2、養學生參與學習過程中的小組合作能力。
3、培養學生對數學問題的敏銳眼光。
情感目標:
1、 驗統計在生活中的應用,感受教學在生活中的價值。
2、 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點
通過活動學會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體驗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
教學準備
1、收集個人和家庭去年一年所收到的賀卡數量;
2、查找有關賀卡、造紙、環保、郵政的資料;
3、調查全校的學生數及所在城市的人口。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師出示賀卡:你們見過老師手里的物品嗎?
2、賀卡可以傳遞友誼和祝福,你給同學、老師、親人、朋友寄過賀卡嗎?
出示課題:你寄過賀卡嗎?(通過對話引出課題)
3、這是賀卡對我們有利的一面,同學們有沒有想過賀卡和我們生存的環境有什么關系呢?
[設計意圖: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發,選擇學生身邊感興趣的賀卡。先說賀卡的作用,接著話題一轉,把學生的思維引到他們從沒想過的問題上,發散學生的思維,激起學生的學習欲望和學習興趣。]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觀看視頻短片:《賀卡的制作過程》
(沒有視頻,用圖片替代)
同學們,看了這個短片,你有什么想法?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讓學生了解賀卡的制作過程,豐富對賀卡的感性認識,補充完善學生的生活經驗,為正確認識賀卡與環境的關系作鋪墊。]
2、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每年收到的賀卡需要砍掉多少棵3米高的大樹嗎?
[設計意圖:在學生對賀卡的認知基礎上,根據本節課的重點,設計了這一問題。引發學生對賀卡與環境的關系的思考,產生進一步學習的需求,激活學生的思維,留給學生較大的學習空間,引導學生選擇所需要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這一問題。]
小組活動:根據課前收集到的數據,統計本組成員個人和家庭去年收到的賀卡數量。
__組個人和家庭去年收到的賀卡數量統計表
成員 總計 平均
個人
家庭
根據統計數據估算解決下面問題:
全班__個組,共收到賀卡約__張;全校__人,共收到賀卡約__張;本市約__人,共收到賀卡約__張。
[設計意圖:在學生已掌握了一些簡單的數據處理技能的基礎上,通過小組合作活動,根據統計的結果,利用"總數"和"平均數"這兩個統計量,估計全班、全校以及全市共收到多少張賀卡,認識到"總數"和"平均數"在統計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