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說 課 稿
我所講的內容是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統計》第一課時“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教材首先出現的是某地區城鄉人口統計的復式統計表,要求學生在完成兩個單式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之上學習如何全并成一個復式條形統計圖。我認為這個例題距離農村學生的現實生活較遠,有些抽象。《數學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提出要使學生“經歷運用數據描述信息、做出推斷的過程,發展統計觀念”,首次將“統計觀念”作為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的重要目標之一,這樣做的主要原因是統計與人們的學習工作和社會生活太密切相關了,生活已先于統計到了學生的面前,為此我大膽地將例題變為學生最常見的事物的信息——對我校所在地2000年至2006年通訊工具擁有數量的調查結果。其中,學生具體實踐的方式和過程并沒有改變。我這節課的設計理念是: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數學課程的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推理與交流”。所以在這節課中我有意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學習當中來,成為學習的主人,體驗學習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緊密相連,使學生探索的經歷和得出新發現的體驗成為數學學習的重要途徑。
根據《課程標準》的總目標和階段目標的規定,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1、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認識并繪制縱向條形復式統計圖,
2、能根據統計圖提出并回答簡單問題并從統計圖中發現信息并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3、通過對現實生活有關事例的調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良好習慣,初步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感受我們農村生活的不斷提高,從而激發學生對社會主義建設偉大成就的贊嘆。
這一課時的教學重點是:
1、認識和了解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2、能依據所給定的信息畫出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3、能根據統計圖發現信息并進行簡單分析。
4、能根據統計圖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教學難點為:
1.正確畫出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2.根據統計圖發現信息、分析信息,并能提出簡單問題。
為了簡化教學過程,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觀察、比較更加直觀,我為這一課時的教學設計了多媒體教學軟件,準備了實物投影等教具,從而使教學效果達到最佳。
在課前我讓學生做了充分的準備,提前一周讓他們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進行調查,收集數據信息并制成復式統計表。
下面說一下我設計的這堂課的教學過程:
一、激發學生興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老師剛進這個教室,就發現你們是那么的富有朝氣,那么可愛。老師從東淀小學來,為你們上一節課,愿不愿意呀?謝謝!我在來之前,到村子里走訪了一下,帶來了一些數據,讓大家也了解一下東淀村的情況,請看大屏幕。(課件播放統計表)
[這一環節是為了通過學生身邊熟悉的人和事物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原動力,從而使學生主動地投入到自己感興趣的學習當中去。]
二、探究新知。
第一步是制作縱向單式統計圖。
1、制作縱向單式統計圖。
(1)就是老師收集到的信息——東淀村2000~~~2006年通訊工具擁有數量。
提問:這個復式統計表的含義是什么?
(2)同學們說得真好,你們能不能按照自己的興趣選擇其中的一種通訊工具畫一幅縱向單式條形統計圖呢?小組先討論討論,然后制作。
學生討論、制作,教師巡視指導。
(3)展示學生作品,師生共同評議。(說一說縱向單式條形統計圖都要畫什么?)
(4)說一說條形統計圖的特點,作圖時應注意的事項。(這種條形統計圖能更加直觀地觀察到數據的變化情況,作圖時應注意畫的直條一定要直,數據準確,直條要一樣寬。)
第二步是制作復式條形統計圖。
(1)引導學生看黑板上的兩幅統計圖,并提出問題。
① 根據這兩個條形統計圖,你通過發現哪些信息?
② 回憶怎樣將兩個單式統計表合并成一個復式統計表。(學生回答后課件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