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噸評課
三、應用拓展,體驗數學的價值。
1、尋找生活中的噸。
師:你在生活中還見到過噸嗎?
生:火車重50噸。
生:我家一個月用水量大約是5噸。
生:電梯的載重量量是1噸。
課件出示:這是一條鄉村公路,標志20T是什么意思?
生:這條路的載重量是20噸,就是說最多只能承受20噸的重量。
2、填上適當的單位名稱。
一頭河馬的體重大約是3( ),一只羊的體重大約是45( ),一個蘋果重200( ),一輛卡車的載重量是4( ),一只雞蛋重50( ),藍鯨體重40( ),小華的體重是28( ),恐龍約重45( )。
3、下面是小明的數學日記,你能找到日記中的單位名稱的錯誤嗎?
今天早上,我吃了一根重45千克的火腿腸,喝了一袋重225千克的牛奶,然后和爸爸媽媽一起坐上了大約重1克的出租車,來到了動物園。我們先看了大約重80噸的熊貓,又看了大約重8千克的大象。我說:“這么大的象,大概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吧?”爸爸說:“不對,世界上最重的動物是藍鯨,一頭藍鯨的重量大約是150-200千克呢。”我想:那一頭藍鯨的重量就相當于二十幾頭大象的重量,二十幾頭大象擠在一塊該有多大呀?藍鯨可真大﹗
看了小明的日記,你想對他說些什么 ?你要向他學習什么?
4、我當小交警。
在一座橋上,有這樣一個標志:10T,這時來了一輛汽車,汽車的重量是3T,車上有2T的貨物,可以過橋嗎?為什么?這時又來了一輛車,車身重2T,貨物重10T,它可以過橋嗎?為什么?那怎么辦?
【賞析】
數學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我們的數學教學應該盡可能的注入生活的新鮮血液、新鮮內涵,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應用數學。
本節課王老師在學生理解、體驗了1噸到底有多重之后,問學生在生活中你還見到過噸嗎?一下子激發了學生的生活經驗,有的學生說每個月用水量是5噸,有的在汽車上看到等等。鄉村道路上的限載標志20T表示什么意思,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噸。在修改數學日記的環節里,學生在笑聲中得到了數學概念的內化。請學生當小交警的環節,則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到噸在生活中的應用。通過解決上述的一些列的問題,既起到了鞏固知識、應用知識的作用,又有利于學生體會數學的價值,從而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總之,在《認識噸》的課堂里,教師創設了有效地學習情境,讓學生在充分的活動中經歷了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學生在有效地學習活動中感知、體驗“噸”,實現了噸的概念的主動建構。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