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面積教學紀實與反思
師:現(xiàn)在我要請你們用行動來證明你們的觀點。請同學們用學具袋里提供的材料,動手擺一擺,看究竟哪個圖形面積大?要求:4人合作,擺一擺、貼一貼。張貼時,一個圖形緊挨著另一個圖形。兩張圖形貼完后,比一比它們的大小。
(生展示交流。)
師:拼擺的過程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師:通過拼擺的活動,你們觀察這幾個小組的作品,比一比,用哪個圖形來擺是比較科學,比較準確?為什么?
生:用正方形來擺是最好的,沒有剩,也沒有空隙……
3.小結。
師:通過實驗,我們知道了用正方形來擺是比較科學的一種方法。那么在實際運用中,我們就可用畫方格、數(shù)方格的方法來比較圖形面積的大小。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在解決問題時要多想一些辦法,還要考慮哪種辦法更科學就選用哪種辦法。
【意圖:比較面積的大小分兩個層面展開:一用眼睛觀察,二是在無法用眼睛觀察比較的時候,引導學生借助工具比較大小。在小組合作中學生自主探索多種比較面積大小的方法,由易到難,貼近學生知識發(fā)展的最近區(qū)域。讓學生體驗比較面積大小策略的多樣性,滲透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體現(xiàn)學習過程的自主性。讓學生經歷了知識形成的全過程,加深對面積含義的理解,同時培養(yǎng)他們分析、比較能力與合作意識。】
四、實踐應用,鞏固延伸
師:現(xiàn)在請大家用學到的知識來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1.完成課后的第1~3題。
2.完成書中的“畫一畫”。
五、總結
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新的收獲?
……
反思:
本節(jié)課學生自主探索的過程比較多,教學過程比較好地體現(xiàn)了新課程的“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這一理念。
1.在豐富的生活背景上學習數(shù)學,強化感知,建立概念。
本節(jié)課屬于面積概念教學。面積的概念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學生理解起來會有一定的難度。為了使學生較好地理解和掌握“面積”這個比較抽象的概念,我從生活入手,讓學生通過找一找、摸一摸活動,感知物體的面有大有小,通過物體面的大小比較揭示物體的面積,使學生把面積這個抽象的概念與生活中具體的事例聯(lián)系起來,加深對面積的理解。這樣層層深入,環(huán)環(huán)相扣,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理解了面積的含義。在此基礎上通過抓住關鍵詞的方式揭示概念的本質特征,使學生明確新概念的本質屬性及意義。這樣既把感性知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又從知其然上升到知其所以然。學生同時在學習過程中,發(fā)展了智能,提高了素質,體現(xiàn)了新的教學理念。
2.創(chuàng)設實踐活動的機會,讓學生經歷了知識形成的全過程。
在探索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環(huán)節(jié)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從事數(shù)學學習活動和交流的空間。學生先討論比較方法,然后通過實踐、操作驗證自己的猜測。學生用剪拼、數(shù)方格、重疊等方法,從多角度、多方面去思考,選用不同的方法來比較。教師適時引導,讓每個學生都有表達想法的機會,使探究學習落到實處。這樣學生全面、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使不同的學生在數(shù)學學習中獲得不同的發(fā)展。在實踐活動中,讓學生經歷了知識形成的全過程,加深了對面積含義的理解,同時培養(yǎng)了他們分析、比較能力與合作意識。在一定程度上滲透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