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作1,練習(精選2篇)
習作1,練習 篇1
習作1一、教學要求:1、讀懂“例文”,了解主要內容,弄清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和經過。2、借助“習作要點討論”的提示,初步懂得怎樣觀察多幅圖作文。3、按照習作要求,完成看圖作文。二、教學重點:懂得怎樣觀察多幅圖作文。三、教學難點:按照習作要求完成作文。四、教學時間:一課時五、教具準備:教學掛圖或投影片六、教學過程: 一、觀察畫面,學習例文,總結要點。1、圖上有幾個人物?能說清圖上人物的關系并給他取個名字嗎?2、這四幅圖寫了一件什么事?(兩個人給笑樹捆稻草的事)3、分圖簡潔說說圖的意思。(1)、媽媽給小建買了一件棉衣。(2)、一棵小樹再寒風中瑟瑟發抖。(3)、小建和小華為小樹捆稻草。(4)、小樹也穿上了“棉衣”。4、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敘述圖上場景的順序。(1)、交代小樹所在的地方(2)描寫小樹在寒風中的樣子(3)想象小華對小建說了些什么(4)引導學生看圖口述5、教師小結:全文按圖寫了四段話,交代了這件事發生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他們看到什么,他們是怎么想的,怎么說的,又是怎么做的。下面請同學運用這樣的方法仔細觀察下面兩組圖,選一組自己喜歡的,練習寫一件事。二、觀察畫面,運用要點,分圖口述。1、觀察第一組圖,說說這三幅圖講了一件什么事,給這件事加個題目,給圖中的人物起個名字。 2、指名說說,師生評議。三、學生練習。1、同座位看圖分段口述,再連起來說一說,相互糾正。2、學生練習。 1、觀察第一組圖,說板書設計:習作1看清圖意時間、地點、人物(想、說、做) 練習1一、教學要求:1、按筆順正確寫“隸”、“族”、“嘉”3個字.2、讀一讀,區別“沉”與“城”、“勁”與“敬”、“阻”與“主”、“藍”與“南”的讀音。3、區別同音字、字形相近的字并練習組詞。4、認識打比方的句子,體會打比方的表達作用。5、熟記8條成語。6、回憶過春節的感受,并要求根據圖意做口述。二、教學重點:1、能正確地書寫“嘉”這個字。2、認識打比方的句子,懂得如何打比方。3、能口述過春節的事情和自己的體會與感受。三、教學難點:能根據要求口述,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四、教學時間:三課時五、分課時設計:第一課時一、課時目標:1、按筆順正確寫“隸”、“族”、“嘉”3個字。2、讀一讀,區別“沉”與“城”、“勁”與“敬”、“阻”與“主”、“藍”與“南”的讀音。3、區別同音字、字形相近的字并練習組詞。二、教具準備:小黑板三、教學過程: 一、教學第一題。1、指名讀題。2、教師進一步明確練習要求。3、指導。(1)、指名認讀“隸”、“族”、“嘉”3個字。(2)、要求學生仔細觀察每個字的筆順。(3)、讓學生按照書上的筆順練習書寫,了解筆順。(4)、讓學生說說哪個字難寫,難在哪里。(5)、教師重點指導學生書寫“嘉”這個字。4、學生練習,教師及時小結。5、評點寫的好的字,指出不足。二、教學第二題。1、指名讀題。2、讓學生說說這一題應怎樣練習。3、指導。(1)、學生各自輕聲讀8個詞。(2)、指名讀詞,教師指出讀的不準確的字音。(3)、學生討論每組加點字讀音的區別。4、學生邊讀邊記,讀準容易混淆的字音。5、學生“開火車”讀,教師及時糾正。三、教學第三題。1、指名讀題。2、讓學生說說這一題應怎樣練習。(先比一比,再組詞。)3、指導。(1)、指導分別讀一讀這四組字。(2)、要求學生找出同音的一組字。(“駕”與“架”)(3)、分別引導學生比較同音字的字形、字義的區別。(4)、要求學生找出另外三組字的異同。4、學生嘗試填寫,分組練習口頭組詞。5、學生匯報填寫情況。 第二課時一、課時目標:1、認識打比方的句子,體會打比方的表達作用。2、熟記8條成語。二、教具準備:小黑板三、教學過程:1、指名讀題。 2、教師進一步明確練習要求。3、指導。(1)、各自輕聲讀這三句,分別找出句中表示比喻的詞。(2)、指名讀,想一想句子分別把什么比作什么?(3)、小黑板出示去掉比喻的句子,分別與原句進行比較朗讀。(4)、讓學生思考:是否帶有“像”這個字的句子就使用了打比方的手法?出示:小令長得像她媽媽。(同類事物不可作比)4、反復朗讀,加深印象。二、教學第五題。1、指名讀題。2、教師進一步明確練習要求。3、指導。(1)、學生自由讀這8條成語,不認識的字可以查字典或問老師。(2)、教師范讀。(3)、學生自由讀。(4)、理解8條成語的意思。不厭其煩:不嫌麻煩。厭:嫌。苦口婆心:懷著好心,再三誠懇地勸告。促膝談心:形容*近坐著,談心里話。4、學生自由練讀,同座位練習背誦。5、指名背,齊背。 第三課時一、課時目標:回憶過春節的感受,并要求根據圖意做口述,提高口語表達能力。二、教具準備:小黑板三、教學過程: 一、教學第六題。1、審題。(1)、揭示話題:快樂的春節。(2)、致命讀本次口語交際的要求。(3)、教師進一步明確本次口語交際的要求。2、指導。(1)、分小組討論:今年的春節,過的好嗎?(2)、出示教學掛圖,分別用一句話概括這五幅圖的主要內容!耙患胰嗣χN春聯、清掃積雪。跟爸爸、媽媽到爺爺、奶奶家拜年。在爺爺、奶奶家看電視。全家人吃餃子。看舞龍!保3)、選取一幅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準備進行口述。3、引導學生抓住重點,按照順序來說。4、學生分小組練習口述。5、學生任意上臺練說。6、教師對學生的口述進行點評,鼓勵學生大膽練說。
習作1,練習 篇2
作文訓練
題目: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分)
《小馬過河》中的小馬一生下來就在視頻聊天室認識了一位美麗的小母馬;司馬光搬起大石頭砸缸,救出的卻是青蛙王子、流氓兔、西瓜太郎;白雪公主穿高叉泳裝;與少年抗日英雄王二小同名的人物成了《狼來了》中的牧羊娃;賣火柴的小女孩高喊:“賣……火柴嘍!最后三天平價銷售,折扣折扣再折扣了!”這是目前一本徹底顛覆經典語文教材《q版語文》中的一些搞笑內容。
在一份網上調查中,60%以上的投票者認為《q版語文》中的戲說糟蹋了文化精華;也有人認為在目前語言網絡化、思維跳躍化的氛圍中,來點時尚也不妨。請就“經典與時尚”這個話題寫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范圍之內。試題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體自選。④題目自擬。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襲。
[習作例文]
四川綿陽普明中學
經典與時尚,大多數時候似乎是兵刃相向的冤家。時尚沖擊著經典,經典批判著時尚。隨著社會的進步,經典與時尚之爭愈演愈烈。
經典,如同一位飽經滄桑的老者;時尚,宛如一個涉世未深的少年!俺跎俨慌禄ⅰ。時尚叛逆著經典以證明自己的存在,經典規勸時尚來維護自己的尊嚴。然而,稚嫩的時尚似乎對經典有失恭敬,更有甚者,為了嘩眾取寵搞笑而徹底顛覆經典!秖版語文》便是如此。機敏過人的司馬光砸缸救出的竟是青蛙王子、流氓兔,勇敢無畏的王二小成了《狼來了》中牧羊娃的名字。就連純潔高貴的白雪公主也被泳裝重新設計了形象。面對這樣的《語文》,我們能掩飾一笑之后的沉痛?這種戲說,不僅降低了原作的思想品位,還糟蹋了人類文化的精華。假如這種以融入所謂的“時尚”的文化成為一種“時尚”,文化便失去了其原本存在的意義。
經典能緒就永恒,是因為它在成長的過程中經受了非議與貶斥、批判與責難,最后成為共同的典范。所以,時尚不一定會成為經典,但經典卻在某種意義上是永恒的時尚。
時尚,如同一株破土吐芽正在拔高的幼苗。經典,則如同一顆經風霜洗禮、受歲月檢閱而葳蕤依舊的大樹。
因為是幼苗,所以時尚有蓬勃的生機和巨大的生長空間,它可能比經典更能虜獲人心,尤其是受到新生代的青睞。因此,西瓜太郎、流氓兔的卡通比孫悟空、哪吒的收視率高;韓寒、郭敬明的小說比魯迅、沈從文的作品暢銷……然而,也正因為是幼苗,所以時尚缺少了風雨的歷練與歷史的淘洗,它缺乏經典的深刻內涵與多重意義。是稂是莠還有待時間的考驗與證明。
因為是大樹,所以經典提供給我們棲息的涼蔭。一部《邊城》可以讓我們感受湘西人的淳樸,一曲《命運》可以激發我們書寫人生的斗志!經典,記錄著人類的情感、思想和智慧,可以啟示我們解答疑問,給我們指引方向。歷久彌香。因為是大樹,經典也可以為成長中的幼苗提供養料,許多著作正是汲取了經典的養分而誕生的,這些作品后來也躋身經典之列。假如這種“大樹滋養幼苗”的現象成為“時尚”,那么文化的傳承與繁榮便指日可待了!
經典與時尚絕非水火,若使“時尚”更加“經典”,經典便能成為永恒的時尚!
[點評]
本文最明顯的優點在于,有較強的思辨色彩。作者不是簡單地批判《q版語文》之類的“時尚”之作的低俗與可笑,而是展開了思辨分析,指出“經典與時尚絕非水火,若使‘時尚’更加‘經典’,那么文化的傳承與繁榮便指日可待了”。大量“因為”、“所以”之類連詞的運用,可見作者思維的嚴密性和文章的邏輯性,而這又使文章的思想深度得到了強化。當前,中學生作文普遍缺乏思想,而代之以華麗的辭章掩飾。本文在思想上的深刻,是難能可貴的。
其次,作者善于設喻。為避免說理的枯燥乏味,文章根據內容的需要,將“經典”比作“飽經滄桑的老者”、“經受風霜洗禮的大樹”,把“時尚”喻為“涉世未深的少年”、“破土吐芽正在拔高的幼苗”。增強了說理的形象性和趣味性,給人深刻的印象。
(指導教師 黃平科)
四川省綿陽普明中學
郵編:621000
e-mail: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