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鳥》教學設計(通用15篇)
《翠鳥》教學設計 篇1
教學要求:
1,了解翠鳥的外形特點及生活習性,激發學生喜愛生物,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認真朗讀課文,讀懂每一節的意思.弄清課文從哪幾方面抓住特點寫翠鳥外形的,讀懂描寫翠鳥捕食小魚時動作敏捷的句子.能說出第三節的主要內容.
3,認讀本課生字,理解"透亮,靈活"等詞語,能結合語言環境辨析"希望,愿望,失望"的詞義,積累詞語10個.
4,背誦第一節.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認真朗讀課文,讀懂每一節的意思.弄清課文從哪幾方面抓住特點描寫翠鳥的外形的;并讀懂描寫翠鳥抽魚時動作的重點詞,句,體會其動作的敏捷.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一課時
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讀通課文,自學生字);
2.課外收集對鳥外形描寫的精彩片段.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出示課題,齊讀
翠鳥,又名"叼魚郎","小魚狗".它體長約15厘米,頭大,體小,嘴長,它是一種很可愛的小鳥,以魚蝦,水生昆蟲為食.
2.這篇課文是通過動作,住處,外形三方面來描寫的翠鳥的(出示),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找出這三方面各有什么特點,分別用兩個字來概括,然后給這三方面排序,說說哪幾節寫了這三個方面,.
3.檢查,出示:外形美麗(1)
動作敏捷(2,3)
住處安全(4)
二,學習課文
(一)學習外形
1.下面我們來玩一個電腦填色游戲,出示一幅翠鳥白描圖.
同桌互相幫助,把第一節背出來.哪一組先背出,老師就請哪一組上來做填色游戲.(請2-3組)
2.齊背.
3.師:課文對翠鳥的描寫,是按照從上到下的順序,言之有序地描寫的.
4.課外補充:
《丹頂鶴》《可愛的燕子》《鸚鵡》
①齊讀;②你最喜歡哪一篇;③請你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整體到局部;有生動的比喻)
5.同學們在課外已經收集了不少有關對鳥外形描寫的精彩片段,所以知道任何一篇文章要把它寫好,都要做到言之有序.請拿出自己收集材料我們來交流一下.
(二)動作敏捷
過渡:翠鳥的外形是那樣得美麗,它的動作更是敏捷.
1.默讀課文2,3節,劃出表現敏捷的詞句,請你用朗讀表示出來.
2.指名一生朗讀,大家評價一下,他哪些詞句讀出或沒有讀出表現翠鳥敏捷的詞句.
3.生邊交流,師邊在電腦上紅色點出.然后齊讀.
疾飛,一眨眼,銳利,隱約可見,像箭一樣,剎那間,叼,只有那葦稈還在搖晃,水波還在蕩漾.
4.看錄象《翠鳥捕食》.
5.讀課文2,3節,讀出語氣.
(三)住處安全
過渡:這么可愛,機靈的小生靈,我們真想捉一只翠鳥來飼養.這個愿望能不能實現呢
1.請同學自由朗讀第四節,找出表達作者喜愛的詞語.交流,朗讀表示.
2.出示選詞練習口答(題3),多媒體出示
3.老師和同學配合朗讀填空.
4.老師讀老翁的話,你們讀作者喜愛的話.
三,總結
1.今天,我們不但學習了課文,了解了翠鳥外形美麗,動作敏捷,住處安全,而且課外還收集了資料,說明我們的收獲還真不少呢.
2.通過對翠鳥課文的學習,我們也對翠鳥產生了感情.下面,我們就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翠鳥》教學設計 篇2
教學思路:
首先創設情景,出示翠鳥的圖片或動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導入課文之后,利用提問和指導學生朗讀引導學生逐步理解課文內容,其間,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勢,用生動活潑的畫面再現翠鳥的身姿和動作,使學生讀懂課文,并能比較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會認11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課文中出現的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能力目標
體會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描寫和說明的,并能說出關鍵詞語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3.情感目標
感受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培養學生保護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意識.
教學重點:
了解翠鳥外形上和動作上的特點,培養學生保護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意識.
教學難點:
體會翠鳥的外形特點與捕魚本領之間的關系,通過具體語句感受到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
教學媒體:課件,教學掛圖
教學時間: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形象感知,導入新課.
播放關于翠鳥的教學錄像,直觀形象地認識翠鳥,進而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自學字詞
1.學生自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2.學生互相交流難點字詞.
3.分組分段朗讀課文.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
1.投影翠鳥,學生自讀,思考:這段寫翠鳥的什么 (外形)
2.提示:課文從三個方面描寫了翠鳥的外形,是哪三個方面呢
3.四人小組自學.
4.交流討論,教師適時點撥.
(1)第一句:寫了翠鳥愛停在葦稈上.突出外形特點:"紅色的小爪子".
(2)第二——五句:寫翠鳥的顏色.用一個詞概括("鮮艷").
重點理解:作者是怎樣把翠鳥的顏色鮮艷寫具體的 (出示課件)
頭上:橄欖色頭巾,翠綠色花紋.
背上:淺綠色的外衣.
腹部:赤褐色的襯衫.
聯系上文,理解"鮮艷"的意思(形容顏色又鮮明又美麗).
(3)第六句
學生自讀句子,找出能概括本句的詞語(小巧玲瓏).
"小巧玲瓏"是什么意思 哪些地方能看出它小巧玲瓏
眼:透亮靈活.
嘴:又尖又長.
聯系上文理解"小巧玲瓏"(形容又小又靈巧精致).
5.指導訓練朗讀.
第二課時
一,試背第一自然段.
二,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1.齊讀課文,思考主要寫了什么 (翠鳥的活動特點)
2.學習第二自然段.
自讀,理解每句話寫了翠鳥活動的特點.
第一句:動作敏捷
(1)"貼著水面疾飛"說明翠鳥飛得低而快.重點理解"貼"和"疾".
(2)"一眨眼,又輕輕地停在葦稈上了."說明翠鳥停得急而輕.在停與飛的對比中感受翠鳥的動作敏捷.
第二句:專心機警
抓重點詞體會,如:"一動不動注視等待"
通過比較"看著水面"與"注視著水面"而理解"注視"(集中注意力看).
播放翠鳥飛與停的慢鏡頭,讓學生具體感知.
3.學習第三自然段.
播放翠鳥捉魚的過程,學生自讀課文,思考這段寫了什么 (翠鳥捉魚的過程.)
提示學生從翠鳥捉魚的過程中找出翠鳥活動的兩個特點.
第1,2句:銳利的眼睛
抓住"悄悄露盡管……還是……"體會.并理解"銳利"(尖銳鋒利,指感覺靈敏)
第3,4句:行動迅速敏捷
勾出捉魚的動作:"蹬開像箭一樣飛過去叼起貼著飛走".從捉魚過程中體會到以下兩點:翠鳥的動作熟練連貫;動作在一瞬間完成,連機靈的小魚也沒反應過來,可見翠鳥行動迅速敏捷.
"只有葦稈還在搖晃,水波還在蕩漾."葦稈為什么搖晃 (翠鳥蹬開葦稈去叼魚)水波為什么蕩漾 (魚兒被翠鳥叼出水面)
4.討論:翠鳥捉魚的本領與它的外形有什么關系
啟發:(1)翠鳥為什么能停在葦稈上"一動不動地注視著泛著微波的水面" (因為它有一雙能"緊緊抓住葦稈"的小爪子.)(2)翠鳥為什么目光"銳利",能發現機靈的小魚 (因為它有一雙"透亮靈活"的眼睛.)(3)翠鳥為什么能在疾飛中叼起水中的小魚 (因為它有一張"又尖又長"的嘴.)(4)翠鳥的羽毛以綠色為主,這對它悄悄等待捉魚有什么作用 (與草,樹的顏色相近而有掩護的作用,不易被發現.)
總結:翠鳥捉魚的本領是由它的外形決定的,并且是由它外形各部分的特點整體發揮作用的結果.
第三課時
一,朗讀第1—3自然段.
二,指名簡要概述已學內容.
三,學習第4自然段.
1.在欣賞了翠鳥美麗的外形和捉魚的精彩表演之后,你會產生什么想法呢 引入學習第一句.
"真想捉一只翠鳥來飼養"強調"真想",感受那種非常喜愛,迫不及待的心情.
2.但這種想法可能嗎 引入學習第2—6句.
理解"陡峭".
3.導讀:于是,我們只能……
從"遠遠地看著希望它……多停一會兒"中感受對翠鳥的喜愛.
4.進行愛鳥,護鳥教育.
思考討論:假如你有機會接近甚至捉到了翠鳥,你該怎么辦
《翠鳥》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內容,掌握字詞,了解翠鳥美麗的外形特點和生動有趣的活動特點,教育學生從小要愛護鳥類。
2、學習作者先總寫后分述,先總說再舉例的寫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知道翠鳥美麗可愛的外形和生動有趣的活動特點。
【教學難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具準備】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導言
同學們,你們都認識哪些鳥?(生答)大家認識的鳥真多!你們認識這種鳥嗎?(投影儀出示翠鳥圖,生答,不認識)它的名字叫翠鳥(板書課題)大家看翠鳥的羽毛大多數是什么顏色?(綠色)那么翠就是綠色。
二、講授新棵
1、指生讀文:
想:翠鳥給你留下什么印象?(生答師板書)美麗可愛。
2、自由讀文:
想:這篇文章可分幾段?每段都寫了什么?
3、檢查分段和概括段意的情況。
4、逐段學習:
⑴ 指生讀第一段:
想:
① 作者是抓住哪幾方面寫翠鳥外形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
② 翠鳥的爪子是什么樣的?(指生邊看投影邊結合課文說)
③ 翠鳥的羽毛是什么樣的?
④ 了解作者都擁有了哪些顏色,認識橄欖色、翠綠色、淺綠色、赤褐色。
⑤ 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第一段。
這一段作者用了總分的寫法,并用了許多表示顏色的詞語把翠鳥的外形寫得很美,那么翠鳥活動有哪些特點?
⑵ 默讀第二段:
① 邊讀邊畫出表示翠鳥等魚動作的詞語(生答師板書:貼、飛、停、注視等)
② 結合課文內容理解:貼、疾飛、注視等詞。
③ 自由談翠鳥捉魚的這部分內容。
想:翠鳥是怎樣捉魚的?(生答師演示翠鳥捉魚的情景)作者描寫翠鳥捉魚的動作的詞語:生答師板書:蹬、飛、叼、貼、飛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二段。
⑶ 自學第三段。
⑷ 指一生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三、小結
這篇課文從外形、活動和住處這三方面全面地向我們介紹了翠鳥,由于作者觀察細致,抓住翠鳥的特點寫出了翠鳥的美麗可愛,表達了作者人喜愛之情。
同學們,鳥是人類的朋友,它不但美麗還給人們帶來無窮的樂趣,希望大家愛鳥護鳥,成為鳥類忠實的保護者。
四、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
外形:顏色鮮艷,小巧玲瓏
活動 等魚:貼、飛、停、注視等
翠鳥 捉魚:蹬、飛、叨、貼、飛 喜愛
住外:隱蔽
《翠鳥》教學設計 篇4
【教學要求】
1、通過學習,掌握翠鳥的外形,活動,住處等特點。
2、激發學生喜愛翠鳥的感情。
3、掌握翠鳥外形特點與捉魚之間的關系。
【教學重點】
1、學習翠鳥的外形特點;
2、掌握翠鳥外形特點與捉魚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掌握翠鳥外形特點與捉魚之間的關系。
【教學用具】相關的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語
大自然里有許多鳥,有黃鸝,山雀,啄木鳥,百靈鳥等等。今天,老師帶孩子們去認識一種鳥,它的名字叫翠鳥(指 cai)。
孩子們看著這只鳥,覺得它怎么樣?想了解它的什么方面的特點呢?(外形活動 住處)
二、新課教學
請孩子們輕聲讀課文,看看翠鳥這些特點分別在課文的那些自然段中?(一自然段:外形;二~三自然段:活動;四自然段:住處)
1、教學一自然段:
請一個孩子讀第一自然段,其它孩子想想這段中寫了翠鳥外形的那些特點?
(小爪子羽毛 眼睛 嘴)
請女孩子讀第一句話。這句話寫了翠鳥小爪子有什么特點?(紅 緊抓)
請孩子找書中一個詞來說說翠鳥的羽毛有什么特點?(鮮艷)
“鮮艷”是什么意思?(鮮明而有光彩)
那些句子具體描寫了翠鳥顏色非常鮮艷?請孩子們用波浪線勾出來。請勾完的孩子讀一讀,全班訂正。
課文先描寫了翠鳥什么部份的羽毛?(頭上)(出示 cai)
請全班孩子齊讀這句話。這句話是怎樣描寫翠鳥頭上羽毛的?
⑴ 用比喻的手法把頭上的羽毛比作頭巾;
⑵ 用顏色的詞寫出了翠鳥頭上的顏色是橄欖色,并繡上了翠綠色的花紋。
再讀這句話。
課文接著寫了翠鳥(背上的)羽毛。(出示cai)
請一個孩子讀這句話。按分析上句的方法說說這句話是怎樣在寫翠鳥背上的羽毛。
⑴ 用比喻的方法把背上的羽毛比作外衣;
⑵ 用顏色的詞寫出了翠鳥背上的顏色是淺綠色。)
齊讀這句話。
課文最后描寫了(腹部的)羽毛。(出示cai)
我們再來說說這句話是怎樣描寫翠鳥腹部羽毛的?
⑴ 用比喻的手法把腹部的羽毛比作襯衫。
⑵ 用顏色的詞寫出了翠鳥腹部羽毛的顏色是赤褐色。)
齊讀這句話。
師總結:作者先總寫了翠鳥羽毛的顏色非常鮮艷,然后用比喻的手法具體描寫了翠鳥的羽毛。孩子們想—想:作者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呢?
⑴ 描寫得更具體,更生動。
⑵ 表現了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
帶著對翠鳥的喜愛之情讀2~5句話。
自己輕聲讀第六句話。說說翠鳥眼睛和嘴各有什么特點?
(透亮靈活 又尖又長)
師總結:
作者按觀察的順序向我們介紹了翠鳥的小爪子、羽毛、眼睛、嘴,一只美麗可愛的翠鳥展現在我們的面前。(出示cai) 請孩子們用贊美的語氣讀第一自然段。
2、講讀第二、三自然段:
請孩子們輕聲讀二、三自然段。
師:翠鳥的叫聲是怎么樣的?(鳴聲清脆)
它是怎樣飛行的?引讀二自然段。
理解“疾飛”一詞。選擇“疾”在詞中的意思是快、迅速,再理解“疾飛”在文中的意思是“很快地飛”。
二、三兩個自然段寫了一件什么事?(翠鳥捉魚的事)
翠鳥捉魚分幾個步驟?(1、等待小魚;2、發現小魚;3、捕捉小魚)
翠鳥是怎樣等待小魚的呢?(讀文)
(翠鳥在一動不動地、專心地等魚)
它發現小魚了嗎?是用什么發現小魚的?(鋭利的目光)
根據文中“小魚悄悄地把頭露出水面,吹了個小泡泡”一句說說從哪里可以看出翠鳥目光銳利?著重理解以下幾點。
⑴ 小魚的頭和泛著微波的水面不易分辨
⑵ 小魚吐的小泡泡和泛著微波的水面不易分辨
⑶ 小魚的動作很細微,不易發現)
翠鳥發現小魚后是怎樣捕捉的呢?讀文后填空。
翠鳥( )稈,( )飛過去,( )小魚,( )往遠處飛走了。
填空后回答:蹬、叼,飛這三個詞你覺得有多長時間?(很快)
快到什么程度?書中找出根據。
理解為什么“只有葦稈還在搖晃,水波還在蕩漾。”這句話能說明翠鳥速度快?
3、講讀四自然段:
師引讀:看著這體態小、動作敏捷的翠鳥,使我們產生了什么想法?老漁翁說了些什么使我們打消了念頭?在翠鳥飛來的時侯,我們(引讀),希望(引讀)
我們為什么希望翠鳥在葦稈上多停一會?
⑴ 因為翠鳥的住處在陡峭的石壁上,洞口小;
⑵ 翠鳥外形漂亮;
⑶ 表達了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
四、總結全文
1、請孩子們看著板書,說說翠鳥的外形特點和捉魚有什么關系?
2、看著這美麗的翠鳥,你想對它說一句話嗎?
【教學板書設計】
小子 紅 緊抓
外形 毛 鮮艷
眼睛 透亮靈活
翠鳥 嘴 又尖又長
活動 疾飛 銳利
住處 陡峭 洞小
《翠鳥》教學設計 篇5
設計理念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推動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強大動力。因此,教學內容的處理、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過程的設計都應凸現一個“趣”字。本課以“謎語創作”和“情境交際”激趣,為學生創設輕松、和諧、互動的閱讀教學氛圍。在“謎語創作”和“情境交際”中實現“自主、合作、探究”這一學習方式的轉變,并在此活動中讓學生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充分體現“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這一閱讀理念。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并理解“小巧玲瓏、隱約可見“等詞語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并能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3通過朗讀、想象、品味,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翠鳥的可愛,產生對小動物的觀察興趣和喜愛之情。
教學流程
一、謎語促疑,使學生產生新奇之感
1出示謎語:一雙眼睛一張嘴,一對翅膀兩只爪,羽毛豐滿真漂亮。猜猜這是什么鳥?
2老師對學生的答案都予以肯定,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
3出示課題:翠鳥
4你們想用翠鳥創作一則謎語嗎?那好心動不如行動,讓我們開始閱讀課文吧!
二、謎語激趣,使學生產生探究之欲
1自讀課文,咬準字音,讀通句子。
2指名分節讀課文,讀中正音,讀中指導正確讀文。
3默讀課文,要求:課文向我們介紹了翠鳥的哪些特點?你能用這些特點創作謎語嗎?一句兩句都可以。愿意的請寫在黑板上。
三、謎語深化,使學生享合作之樂
1身體小巧玲瓏:利用文中語句說說你的創作用意,并能用朗讀展示。
2羽毛鮮艷特別:利用翠鳥圖片,通過“賞、讀、悟、誦”領略翠鳥的羽毛之美,體會課文語言之美。
3鳴聲清脆動聽。
4疾飛捕魚本領強,人人稱它“叼魚郎”。
其中理解下列重點句子:
1)它一動不動地注視著泛著微波的水面,游到水面上來的小魚。
2)盡管小魚是那樣機靈,只悄悄把頭露出水面來吹個小泡泡,可還是難以逃脫翠鳥銳利的眼睛。
3)有時,小魚剛剛隱約可見,翠鳥就蹬開葦稈象箭一樣飛過去。剎那間,叼起一條小魚,貼著水面往遠處飛走了。
4)只有那葦稈還在搖晃,水波還在蕩漾。
5家住陡峭石壁,只能遠觀而不可褻玩矣。
6朗讀集體創作的謎語:
身體小巧玲瓏。羽毛鮮艷特別。鳴聲清脆動聽。
疾飛捕魚本領強,人人稱它“叼魚郎”。
家住陡峭石壁,只能遠觀而不可褻玩矣。
四、情境交際,使學生品積累之樂
過渡語:愿意成為作者筆下的翠鳥嗎?那么來吧!閉上眼睛:變!變!變!睜開眼睛。我們就是那美麗的翠鳥!讓我們盡情地展示自己的美麗與才能吧!
1交際要求:運用文中優美的語句,結合平時積累的好詞好句,選擇謎語中的一兩個方面向大家展示“你”的美麗與才能。
2在學生展示的過程中,進行師生、生生互動:
1)嗨!朋友,我就是漂亮的翠鳥!
2)我就是人人皆知的“叼魚郎”!
3)翠鳥!你的家在哪里?歡迎我們去參觀嗎?
4)也許,你們只是一群外表漂亮的小鳥而已。
五、總結升華,使學生體驗成功之感
1背誦自己創作的謎語。
2交流學習本課后的收獲。
3有興趣的可在課外觀察一種小動物,以謎語的形式寫在日記里。我們抽時間交流。
《翠鳥》教學設計 篇6
德化實驗小學 方梅花
教學要求
1 、了解翠鳥的外形和活動的特點,進而理解這些特點和翠鳥捉魚本領的關系,初步知道翠鳥的特點是為了適應環境而漸漸形成的,教育學生懂得愛鳥、護鳥。
2 、學習作者觀察的順序和抓住特點進行觀察的方法。
3 、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課文中的一些詞語。
4 、利用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優化課堂結構。
5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1 —3 自然段。
教學重點
抓住描寫翠鳥的外形和活動特點的詞句,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的觀察順序和觀察方法。
課前準備:多媒體(教學錄像)、投影儀
課時安排:3 課時
流程展示:
展示翠鳥標本、介紹翠鳥、導言入課
↓↓
投影學習目標投影學習方法
↓↓
學生質疑
↓
據疑板書導學
↓
學生再讀,找出課文從幾方面寫翠鳥可愛
↓↓
學生讀文,找出翠鳥外形特點的段落學生讀文,找出寫翠鳥活動特點的段落
↓↓
投影翠鳥外形圖VCD 翠鳥鳴叫、飛行、等魚時畫面
↓↓
學生看圖、說圖文字投影描寫翠鳥飛行、等魚的語句
↓↓
投影文字描寫翠鳥外形特點讀文、勾重點詞,并聯系圖畫及上下文理解
↓↓
讀課文,勾句子,理解重點詞VCD 翠鳥捉魚時動作
↓↓
動畫按作者描寫順序出現翠鳥身體各部分結合課文,理解重點詞
↓↓
對比體會作者描寫順序與自我說圖的順序完成形成性習題2
↓↓
完成形成性練習題1 →查標,對照學習目標,總結課文
↓↓
結束
《翠鳥》教學設計簡介
《翠鳥》一課的教學設計主要特點為:
開課即展示翠鳥標本,激發起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
該課的教學采用了目標教學法,課前定標,質疑導學中達標,總結課文時查標,使學生的學習目的明確,有據可依。
恰當地運用了多種媒體輔助教學,利用圖畫投影展現靜態的翠鳥,VCD及電腦動畫體現動態的翠鳥。鮮明的畫面,動聽的音響,迅速將學生帶入教學情境中去,同時又利用文字投影出示重點句段,從而使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迅速結合。使得作者按順序抓特點來描寫翠鳥的教學重難點得以突破。
在該課的教學設計中,不僅注重教給學生抓住重點詞語聯系圖畫及上下文來理解課文的方法,還注重培養學生質疑問難,自讀勾劃的良好自學習慣,從而保證雙基訓練能落到實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形象感知,導入新課。
播放關于翠鳥的教學錄像,直觀形象地認識翠鳥,進而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自學字詞
1 、學生自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2 、學生互相交流難點字詞。
3 、分組分段朗讀課文。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
1 、投影翠鳥,學生自讀,思考:這段寫翠鳥的什么?(外形)
2 、提示:課文從三個方面描寫了翠鳥的外形,是哪三個方面呢?
3 、四人小組自學。
4 、交流討論,教師適時點撥。
(1 )第一句:寫了翠鳥愛停在葦稈上。突出外形特點:“紅色的小爪子”。
(2 )第二——五句:寫翠鳥的顏色。用一個詞概括(“鮮艷”)。
重點理解:作者是怎樣把翠鳥的顏色鮮艷寫具體的?
頭上:橄欖色頭巾,翠綠色花紋。
背上:淺綠色的外衣
腹部:赤褐色的襯衫
聯系上文,理解“鮮艷”的意思(形容顏色又鮮明又美麗)。
思考:為什么作者用“頭巾”“外衣”“襯衫”來打比方?體現了作者怎樣的一種感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
(3 )第六句
學生自讀句子,找出能概括本句的詞語(小巧玲瓏)。
“小巧玲瓏”是什么意思?哪些地方能看出它小巧玲瓏?
眼:透亮靈活
嘴:又尖又長
聯系上文理解“小巧玲瓏”(形容又小又靈巧精致)。
5 、結合板書,小結本段
6 、指導訓練朗讀。
板書設計:
紅色的小爪子
外形顏色鮮艷頭上(頭巾)背上(外衣)腹部(襯衫)
小巧玲瓏眼(透亮靈活)嘴(又尖又長)
第二課時
一、試背第一自然段
二、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1 、齊讀課文,思考主要寫了什么?(翠鳥的活動特點)
2 、學習第二自然段
自讀,理解每句話寫了翠鳥活動的特點。
第一句:動作敏捷
(1 )“貼著水面疾飛”說明翠鳥飛得低而快。重點理解“貼”和“疾”。
(2 )“一眨眼,又輕輕地停在葦稈上了。”說明翠鳥停得急而輕。在停與飛的對比中感受翠鳥的動作敏捷。
第二句:專心機警
抓重點詞體會,如:“一動不動”“注視”“等待”
通過比較“看著水面”與“注視著水面”而理解“注視”(集中注意力看)。
播放翠鳥飛與停的慢鏡頭,讓學生具體感知。
3 、學習第三自然段
播放翠鳥捉魚的過程,學生自讀課文,思考這段寫了什么?(翠鳥捉魚的過程)
提示學生從翠鳥捉魚的過程中找出翠鳥活動的兩個特點。
第1 、2 句:銳利的眼睛
抓住“悄悄”“露”“盡管……還是……”體會。并理解“銳利”(尖銳鋒利,指感覺靈敏)
第3 、4 句:行動迅速敏捷
勾出捉魚的動作:“蹬開”“像箭一樣飛過去”“叼起”“貼著”“飛走”。從捉魚過程中體會到(1 )翠鳥的動作熟練連貫,不猶豫不落空。(2 )動作在一瞬間完成,連機靈的小魚也沒反應過來。可見翠鳥行動迅速敏捷。
“只有葦稈還在搖晃,水波還在蕩漾。”葦稈為什么搖晃?(翠鳥蹬開葦稈去叼魚)水波為什么蕩漾?(魚兒被翠鳥叼出水面)
提示:“搖晃”和“蕩漾”的時間都不可能太長,而翠鳥卻完成了離開葦稈到叼起小魚飛走的一連串動作,這說明(翠鳥的迅速敏捷)。這是作者從側面寫出了翠鳥的迅速敏捷。
4、討論:翠鳥捉魚的本領與它的外形有什么關系?
啟發:(1 )翠鳥為什么能停在葦稈上“一動不動地注視著泛著微波的水面”?(因為它有一雙能“緊緊抓住葦稈”的小爪子。)(2 )翠鳥為什么目光“銳利”,能發現機靈的小魚?(因為它有一雙“透亮靈活”的眼睛。)(3 )翠鳥為什么能在疾飛中叼起水中的小魚?(因為它有一張“又尖又長”的嘴。)(4 )翠鳥的羽毛以綠色為主,這對它悄悄等待捉魚有什么作用?(與草、樹的顏色相近而有掩護的作用,不易被發現。)
總結:翠鳥捉魚的本領是由它的外形決定的,并且是由它外形各部分的特點整體發揮作用的結果。
5 、結合板書,小結本段。
6 、訓練朗讀。
板書設計:
活動1 、迅速敏捷:疾飛
2 、專心機警:注視
捕魚1 、眼睛銳利:悄悄
2 、行動迅速:蹬、叼、飛
第三課時
一、朗讀第1 ——3 自然段
二、指名簡要概述已學內容
三、學習第四自然段
1 、在欣賞了翠鳥美麗的外形和捉魚的精彩表演之后,你會產生什么想法呢?引入學習第一句。
“真想捉一只翠鳥來飼養”強調“真想”,感受那種非常喜愛、迫不及待的心情。
2 、但這種想法可能嗎?引入學習第2 ——6 句
理解“陡峭”,板書“打消想法”。
3 、導讀:于是,我們只能……
從“遠遠地看著”“希望它……多停一會兒”中感受對翠鳥的喜愛。板書“希望”。
4 、進行愛鳥、護鳥教育。
思考討論:假如你有機會接近甚至捉到了翠鳥,你該怎么辦?
6 、齊讀。
四、總結全文
五、指導背誦
六作業:根據課文的描寫給翠鳥畫張畫。
板書設計:
真想
打消想法 喜愛翠鳥
希望
《翠鳥》教學設計 篇7
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復習詞語
2、感受翠鳥的顏色十分鮮艷,產生對翠鳥的喜愛之情。
3、運用各種方法理解翠鳥動作十分敏捷的特點,并能夠體會句子表達的感情。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表達對翠鳥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點:了解翠鳥美麗的外形和它行動敏捷的特點,產生喜愛鳥類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第二自然段,體會翠鳥的行動十分敏捷。
教學用具:圖片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引入。
1、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翠鳥這篇課文,學習了生字,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我們先來復習下詞語(課件出示詞語)學生齊讀,開火車讀等形式。
2、聽寫詞語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同學門對翠鳥有了初步的了解,我們把整篇課文分三個部分,哪位同學來說說你是怎樣把課文分的?(指名說)(課件出示)接下來我們詳細地學習課文。
二、閱讀理解,運用多種方法感悟課文
(一)輕聲讀課文第一自然段。(課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1、邊讀邊畫出描寫翠鳥顏色鮮艷的詞語來,說說你從這些詞語中都想到了什么?(指名叫學生找)
(1)、顏色鮮艷
頭上的羽毛像橄欖色的頭巾,繡滿翠綠色的花紋。背上的羽毛像淺綠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襯衫。
發言:
從頭巾、外衣、襯衫這些詞語中感受到翠鳥特別會打扮自己,我很喜歡它。這些顏色搭配在一起,使翠鳥非常漂亮。
從翠綠色、淺綠色、赤褐色感受到翠鳥的顏色很鮮艷、漂亮。翠綠色十分鮮亮、耀眼,淺綠色稍微淡一點,搭配起來太美了。襯衫的顏色和頭部、外衣都不同,有顏色的變化,很漂亮。(2)質疑,同學們認真讀課文這一自然段,思考:文中寫翠鳥有外形按怎樣的順序來寫的?句子用了怎樣的表達方式來寫
[出示圖片,邊看圖邊體會] 運用了比喻句的表達方式,按照從上到下的順序寫的。
(3)課件出示練習,進一步鞏固內容.
指導朗讀:你喜歡嗎,讀出你的喜愛之情來。(齊讀課文)
(概括自然段主要內容:翠鳥是一種顏色鮮艷、小巧玲瓏的鳥。)
板書:
樣 子 小巧玲瓏
顏色鮮艷
翠鳥顏色鮮艷,身體小巧玲瓏,所以它在活動時動作十分快,接下來
我們來學習翠鳥活動時的特點,(板書:活動特點)課文和我們介紹了翠鳥捕魚時的情形,先來看看它捕魚前等魚的特點,讀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1) 翠鳥愛貼著水面疾飛,飛著飛著,一眨眼的工夫,又輕輕地停在葦稈上了。
a :貼著水面飛是為了能夠更好的看到小魚,迅速逮住它。翠鳥能夠貼水面飛行,說明飛行本領很高。
b:一眨眼的功夫說明速度太快了,眨眼前還在飛行,再睜開眼睛時,已經停在葦桿上了。說明速度很快。
朗讀,怎樣讀能夠突出速度快?指名讀、評價、自讀
(2)它一動不動地注視著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來的小魚。(擬人的修辭手法,體現出翠鳥的耐心)板書:等魚:耐心
接下來我們看看翠鳥是怎樣捉魚的?(齊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3)盡管小魚是那樣機靈,只悄悄地把頭露出水面吹個小泡泡,可還是難以逃脫翠鳥銳利的眼睛。
翠鳥十分聰明,它自己先不動,在靜靜的等。小魚自己覺得自己挺聰明的,自己以為偷偷吐個小泡泡翠鳥不會發現,可翠鳥太機靈了,一下就把小魚抓住了。
(這只小魚自以為是,自己暴露了目標,那如果“我”不在水面吐泡泡,在水面下面游,翠鳥還會發現嗎?)
(4)有時,小魚剛剛隱約可見,翠鳥就蹬開葦稈,像箭一樣飛過去。叼起一條小魚,貼著水面往遠處飛走了。
因為翠鳥的眼睛十分敏銳。(翠鳥一旦發現目標,動作非常快,能夠立刻蹬開葦桿,像箭一樣飛過去,離弦的箭速度很快,翠鳥的速度像箭一樣快,肯定能夠把小魚抓到。)
(那葦稈還在搖晃,水波還在蕩漾。)
還在搖晃指的是剛才翠鳥捉魚時,葦桿在被翠鳥蹬開葦桿,葦桿在搖晃,現在已經捉到魚了,翠鳥已經飛走了,但葦桿卻在搖晃。捉魚時水面漾起的波紋,在翠鳥飛走時還在蕩漾 [體會到了捉到一條條魚的時間非常的短,形容捉魚的速度快]。板書:捕魚:動作快
指名讀、評讀
3、思考:寫翠鳥的外形與它的行動敏捷有什么聯系?
(聯系上下文整體感知課文)
4、我們這么喜歡翠鳥,所以真想捉一只翠鳥來飼養,該不該捉這只翠鳥呢,小組同學說一說,不求答案統一,說明自己的理由就可以了。
三、學習課文最后兩段(讀4、5自然段)
課文最后兩段除了告訴我們要愛護翠鳥,和鳥類做朋友的道理外,也表達了作者和小朋友對翠鳥的喜愛之情。找一找哪些句子能體現作者和小朋友對翠鳥的喜愛之情。并把它讀出來。學生找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讀。(板書:保護翠鳥----是我們的朋友)
四、回顧全文學完了,誰能說一說作者是怎樣把翠鳥寫那么美那么可愛的?(結合板書說)1、抓住事物的特點;2、仔細觀察,按一定順序寫;3、運用比喻、擬人等生動的表達方式。
五、讀寫結合
你們喜歡翠鳥嗎?你喜歡翠鳥的什么?
用“喜歡……喜歡……還喜歡……”寫一句話。
五、板書設計
顏色鮮艷
樣 子
14、翠鳥 小巧玲瓏
活動特點:等魚
等魚
保護翠鳥----是我們的朋友
《翠鳥》教學設計 篇8
學習目標:
1.會認11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翠鳥、葦稈、腹部”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感受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培養學生保護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意識。
4.體會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描寫的,體會關鍵詞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教學重點:了解翠鳥外形和動作上的特點。
教學難點:體會翠鳥的外形與捕魚本領之間的關系,透過具體的語句感受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
課前準備:
1.生字卡片
2.課文插圖或翠鳥圖片
3.搜集有關翠鳥的資料
第 一 課 時
一 、激趣導入,走進翠鳥世界
在大自然中有許多美麗的鳥,像孔雀、畫眉、黃鶯等,下面請看看這是什么鳥?
(出示翠鳥圖片 ),這是翠鳥又名“釣魚郎”。
教師板書課題,注意“翠”字上邊和“羽”相近,但是沒有“鉤”。你對翠鳥有哪些了解呢?
(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資料)
下面我們看看課文是怎樣介紹翠鳥的。
二、自讀自悟
1.認讀生字。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邊讀邊思考:課文主要講了翠鳥的什么特點?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3.分組討論。
三、全班匯報交流
1.指名認讀生字,注意“赤”、“襯”、“衫”是翹舌音;“葦稈”不要讀成wéi gān
2.認讀詞語:
淺綠 襯衫 疾飛 等待 逃脫
銳利 蹬開 一眨眼 腹部 飼養
3.把這些詞語放回課文中再讀一遍,注意把句子讀通。
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教師相機指導朗讀。
四、學習課文內容
過渡語:你們的腦海中有沒有出現翠鳥的樣子?翠鳥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
板書 : 色彩鮮艷或美麗 、小巧玲瓏
(1)那么,課文怎樣寫翠鳥的色彩鮮艷、小巧玲瓏呢?讀第一自然段,邊讀邊看插圖,想象翠鳥的樣子,比如頭上什么樣,背上、腹部什么樣,再看看眼睛、嘴巴、爪子什么樣。(自由讀,指名讀,說說自己的理解。)
(2)(出示翠鳥圖片)翠鳥長得什么樣?你能像課文中那樣為大家介紹一下嗎?
請學生結合圖片介紹翠鳥。
(自己試說,指名說,同桌互說。)
(3)如果讓你用一兩句話來說說翠鳥的樣子,想一想,怎樣說比較合適?
過渡語:看來,翠鳥美麗的外形確實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過,翠鳥可不只是外表漂亮,它捕魚的本領也很高呢!課文哪一段寫的是翠鳥捕魚的情景?
快速瀏覽課文。
(1)指名說。
(2)自學第二自然段,投影出示自學要求:
*默讀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你了解了翠鳥的什么特點?
*畫一畫表現翠鳥動作敏捷的詞句。
(1)指名說,要求:先讀所畫的詞句,再談自己的感受,
(2)順勢朗讀,評讀,適當范讀。
過渡語:(結合板書、圖片)同學們,看著這小巧玲瓏、動作敏捷的翠鳥,你們有什么想法嗎?
(結合學生想捉一只翠鳥的想法)看來,孩子的心是相通的,你們和小作者想到一塊兒去了。你覺得,能不能捉一只翠鳥來飼養呢?
學生分別闡述自己的觀點。
教師適時進行保護鳥類的教育(同學們的種種想法,都緣于對翠鳥的喜愛之情。但是我們要愛護鳥類,和鳥類做朋友。)
看來,和翠鳥零距離接觸的愿望不能實現了,我們只好遠遠地看著它,希望它在葦稈上多停一會兒。如果這時你也正在河邊,遠遠地看見美麗的翠鳥,你心里會想些什么呢?帶著自己的體會自由讀后兩個自然段。
五、抄寫生字
1.自主記憶字形。提出難寫的字。
2.指導書寫。
3.抄寫生詞。(可根據學生具體情況,確定抄寫內容。)
六、板書設計:
外形:顏色鮮艷、小巧玲瓏
翠鳥
動作:迅速 敏捷
第 二 課 時
一、復習引入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翠鳥》這篇課文,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翠鳥的外形特點是(指名回答)顏色鮮艷、小巧玲瓏,動作上的特點是(指名回答)迅速敏捷,它給我們的總體感覺是很美,很可愛。
這節課我們就重點學習作者是怎樣抓住翠鳥外形和動作上的特點,把它寫得那么美那么可愛的。
二、重點學習描寫翠鳥外形和動作的段落
1.我們先來看描寫翠鳥外形的那一段。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這一段,把你認為最能表現翠鳥外形特點的好詞、好句畫出來,并想一想你認為好的理由。
(1)指名談一談。重點抓住 “顏色鮮艷”這個詞來體會,并感受運用擬人、比喻表達的好處。教學時運用比較的方法出示句子“它的顏色非常鮮艷。頭上的羽毛是橄欖色的,并帶有翠綠色的花紋。背上的羽毛是淺綠色的。腹部的羽毛是赤褐色的。”讓學生把這幾句話和課文上的比較一下,覺得哪個寫得更好一些。
(2)你還覺得哪些詞語用得好,說一說理由。
(3)帶著剛才的體會把這一段美美地讀出來。
(指名練習朗讀,教師相機指導)
(4)配樂朗讀這段,其他同學閉上眼睛想象畫面。
(5)借助圖或者板書上的重點詞語試著背誦這一段。
2.總結學法,遷移運用。
想一想我們剛才是怎么學習這段的?
師生共同總結學法。(1)先讀課文;(2)找出好詞好句并畫下來;交流認為寫得好的理由;(3)有感情地朗讀;(4)練習背誦。
3.運用總結的方法,學習描寫翠鳥動作的段落,學生交流體會。
(1)抓住“疾飛”、“一眨眼”、“蹬開”、“像箭一樣飛過去”“叼起”、“貼著”“只有……還……還……”這些重點詞語體會翠鳥動作的迅速敏捷。
(2)練習朗讀,讀出翠鳥動作的迅速敏捷。
(3)從那些詞語看出翠鳥的機靈?讀出小魚的機靈,突出翠鳥的機靈。
(4)試著背一背。
三、學習課文最后兩段
課文最后兩段除了告訴我們要愛護翠鳥,和鳥類做朋友的道理外,也表達了作者和小朋友對翠鳥的喜愛之情。找一找哪些句子能體現作者和小朋友對翠鳥的喜愛之情。并把它讀出來。學生找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讀。
四、回顧全文
課文學完了,誰能說一說作者是怎樣把翠鳥寫那么美那么可愛的?
教師和學生一起總結寫法:1、抓住事物的特點;2、仔細觀察,按一定順序寫;3、運用比喻、擬人等生動的表達方式。
五、讀寫結合:(任選一題)
a)用連續的動詞寫幾句話。
b)仿照《翠鳥》寫寫自己喜歡的小動物。
六、課外實踐:收集有關鳥類的圖片和資料,辦一期以鳥類為主題的手抄報、板報。
七、板書設計:
外形:顏色鮮艷 小巧玲瓏
疾飛……一眨眼……
翠鳥
動作:蹬開……像箭一樣… 叼起…貼著
只有……還……還
反思
我這節課設計的大體思路是:在識字寫字,閱讀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掌握閱讀方法,遷移運用。第二課時,重點例說《翠鳥》的第一自然段,讓學生舉一反三。抓住重點詞語品味語言,體會作者是怎樣把翠鳥寫得那么美那么可愛的,然后再把體會到的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表現出來。最后讓學生仿照課文寫一寫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經過如此的準備之后,我走上了講臺。但是課后的感覺是除了完成了既定的目標之外,沒有別的,只覺得課是那么的平淡、無味。經過學部領導和同年組的老師的評課之后,我的這份感覺逐漸清晰起來。找到了這節課平淡無味的原因:
一、教師重點講解第一自然段,目的是讓學生舉一反三,運用學到的閱讀方法去自學后面的部分。實際上是制約了學生的獨特學習方式,其實學生完全可以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他們可以采用“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可以采用畫圖來理解課文,可以小組討論各抒己見,各顯神通……又何必讓學生按照老師的方法“一二一,齊步走”呢?
二、第二課時的教學重點是體會作者是怎樣寫的,為什么要這樣寫。在我的這節課上重視了抓住重點詞,品味語言,學生談感受,體會得也很到位。但是顧此失彼,讀得又不深入。沒有明確品味語言的目的。通過這次講課,我明白了,品味語言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理解文本,讀也是為理解文本服務的。理解到位了,才能讀出感情,才能更深層次地理解課文內容。
三、課的設計太求全求完整,這一節課,既讀又寫,時間上顯得緊一些,所以讀的不充分,讀的不到位。讀寫結合在時間的劃分上是不定的,不一定一說讀寫結合,當堂就得寫,但是閱讀一定是為寫服務的。在這一課學完之后,也可以是拋磚引玉拿出另一篇文章放給學生,這一篇文章可能是與剛才學的文章是表達相似的,也可能是選材相似的,也可能理解的方法是相同的……讓學生把學到的運用于另一篇文章的理解。
《翠鳥》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認讀本課14個生字,能正確書寫“玲、瓏 、泛、等、待、逃、脫、箭、叼、蕩、漾、陡、峭”等13個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作者抓住特點觀察、描寫的方法,體會用詞的貼切、生動,養成積累好詞好句的習慣。
4.感受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增強愛護鳥類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了解翠鳥的特點,感受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體會作者抓事物特點進行描述的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興趣導入。
1、欣賞音樂畫面,激發對鳥兒的喜愛之情。
2、揭示課題。
二、初讀全文,正字音,知內容。
1、自由讀文,劃出生詞多讀幾遍,不明白的詞語可以查查字典。
2、檢查生字詞的讀音。
3、說說對翠鳥的大致了解。
(貼圖片,鼓勵學生發言并上臺簡要歸納文章內容。)
三、體會重點語句,深入理解內容。
(一)引導讀第一節,感悟翠鳥外形的美。
1、讀:指名讀有關語句。
2、悟:從哪些地方感受到翠鳥的美?作者是怎樣介紹的?
3、賞:配樂朗讀,感受翠鳥的美和文章語言的美。
(二)引導讀第二三兩小節,體會翠鳥的活動特點。
1、自悟:默讀,勾畫有關語句,體會句子的意思。
2、交流:談對翠鳥特點的認識。
3、朗讀:讀出翠鳥動作敏捷的特點。
(三)引導讀第三小節,了解翠鳥的住所,感受作者的感情。
1、齊讀。
2、體會重點詞語“愿望、失望、希望”所表達的感情。
3、分角色讀,感受作者內心的感情變化。
四、回顧全文,了解作者的表達方法,學習歸納文章主要內容。
1、引導學生進一步歸納文章內容。
2、感受作者的敘述方法。
五、加深理解,內化語言,積累語句。
1、繪畫涂色。
2、介紹翠鳥。
六、課外延伸,培養習慣。
1、介紹網頁。
2、提示方法。
3、自主選擇課下學習方式。
《翠鳥》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要求
1 、了解翠鳥的外形和活動的特點,進而理解這些特點和翠鳥捉魚本領的關系,初步知道翠鳥的特點是為了適應環境而漸漸形成的,教育學生懂得愛鳥、護鳥。
2 、學習作者觀察的順序和抓住特點進行觀察的方法。
3 、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課文中的一些詞語。
4 、利用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優化課堂結構。
5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1 —3 自然段。
教學重點
抓住描寫翠鳥的外形和活動特點的詞句,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的觀察順序和觀察方法。
課前準備:多媒體(教學錄像)、投影儀
課時安排:3 課時
流程展示:
展示翠鳥標本、介紹翠鳥、導言入課
↓↓
投影學習目標投影學習方法
↓↓
學生質疑
↓
據疑板書導學
↓
學生再讀,找出課文從幾方面寫翠鳥可愛
↓↓
學生讀文,找出翠鳥外形特點的段落學生讀文,找出寫翠鳥活動特點的段落
↓↓
投影翠鳥外形圖vcd 翠鳥鳴叫、飛行、等魚時畫面
↓↓
學生看圖、說圖文字投影描寫翠鳥飛行、等魚的語句
↓↓
投影文字描寫翠鳥外形特點讀文、勾重點詞,并聯系圖畫及上下文理解
↓↓
讀課文,勾句子,理解重點詞vcd 翠鳥捉魚時動作
↓↓
動畫按作者描寫順序出現翠鳥身體各部分結合課文,理解重點詞
↓↓
對比體會作者描寫順序與自我說圖的順序完成形成性習題2
↓↓
完成形成性練習題1 →查標,對照學習目標,總結課文
↓↓
結束
《翠鳥》教學設計簡介
《翠鳥》一課的教學設計主要特點為:
開課即展示翠鳥標本,激發起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
該課的教學采用了目標教學法,課前定標,質疑導學中達標,總結課文時查標,使學生的學習目的明確,有據可依。
恰當地運用了多種媒體輔助教學,利用圖畫投影展現靜態的翠鳥,vcd及電腦動畫體現動態的翠鳥。鮮明的畫面,動聽的音響,迅速將學生帶入教學情境中去,同時又利用文字投影出示重點句段,從而使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迅速結合。使得作者按順序抓特點來描寫翠鳥的教學重難點得以突破。
在該課的教學設計中,不僅注重教給學生抓住重點詞語聯系圖畫及上下文來理解課文的方法,還注重培養學生質疑問難,自讀勾劃的良好自學習慣,從而保證雙基訓練能落到實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形象感知,導入新課。
播放關于翠鳥的教學錄像,直觀形象地認識翠鳥,進而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自學字詞
1 、學生自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2 、學生互相交流難點字詞。
3 、分組分段朗讀課文。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
1 、投影翠鳥,學生自讀,思考:這段寫翠鳥的什么?(外形)
2 、提示:課文從三個方面描寫了翠鳥的外形,是哪三個方面呢?
3 、四人小組自學。
4 、交流討論,教師適時點撥。
(1 )第一句:寫了翠鳥愛停在葦稈上。突出外形特點:“紅色的小爪子”。
(2 )第二——五句:寫翠鳥的顏色。用一個詞概括(“鮮艷”)。
重點理解:作者是怎樣把翠鳥的顏色鮮艷寫具體的?
頭上:橄欖色頭巾,翠綠色花紋。
背上:淺綠色的外衣
腹部:赤褐色的襯衫
聯系上文,理解“鮮艷”的意思(形容顏色又鮮明又美麗)。
思考:為什么作者用“頭巾”“外衣”“襯衫”來打比方?體現了作者怎樣的一種感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
(3 )第六句
學生自讀句子,找出能概括本句的詞語(小巧玲瓏)。
“小巧玲瓏”是什么意思?哪些地方能看出它小巧玲瓏?
眼:透亮靈活
嘴:又尖又長
聯系上文理解“小巧玲瓏”(形容又小又靈巧精致)。
5 、結合板書,小結本段
6 、指導訓練朗讀。
板書設計:
紅色的小爪子
外形顏色鮮艷頭上(頭巾)背上(外衣)腹部(襯衫)
小巧玲瓏眼(透亮靈活)嘴(又尖又長)
第二課時
一、試背第一自然段
二、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1 、齊讀課文,思考主要寫了什么?(翠鳥的活動特點)
2 、學習第二自然段
自讀,理解每句話寫了翠鳥活動的特點。
第一句:動作敏捷
(1 )“貼著水面疾飛”說明翠鳥飛得低而快。重點理解“貼”和“疾”。
(2 )“一眨眼,又輕輕地停在葦稈上了。”說明翠鳥停得急而輕。在停與飛的對比中感受翠鳥的動作敏捷。
第二句:專心機警
抓重點詞體會,如:“一動不動”“注視”“等待”
通過比較“看著水面”與“注視著水面”而理解“注視”(集中注意力看)。
播放翠鳥飛與停的慢鏡頭,讓學生具體感知。
3 、學習第三自然段
播放翠鳥捉魚的過程,學生自讀課文,思考這段寫了什么?(翠鳥捉魚的過程)
提示學生從翠鳥捉魚的過程中找出翠鳥活動的兩個特點。
第1 、2 句:銳利的眼睛
抓住“悄悄”“露”“盡管……還是……”體會。并理解“銳利”(尖銳鋒利,指感覺靈敏)
第3 、4 句:行動迅速敏捷
勾出捉魚的動作:“蹬開”“像箭一樣飛過去”“叼起”“貼著”“飛走”。從捉魚過程中體會到(1 )翠鳥的動作熟練連貫,不猶豫不落空。(2 )動作在一瞬間完成,連機靈的小魚也沒反應過來。可見翠鳥行動迅速敏捷。
“只有葦稈還在搖晃,水波還在蕩漾。”葦稈為什么搖晃?(翠鳥蹬開葦稈去叼魚)水波為什么蕩漾?(魚兒被翠鳥叼出水面)
提示:“搖晃”和“蕩漾”的時間都不可能太長,而翠鳥卻完成了離開葦稈到叼起小魚飛走的一連串動作,這說明(翠鳥的迅速敏捷)。這是作者從側面寫出了翠鳥的迅速敏捷。
4、討論:翠鳥捉魚的本領與它的外形有什么關系?
啟發:(1 )翠鳥為什么能停在葦稈上“一動不動地注視著泛著微波的水面”?(因為它有一雙能“緊緊抓住葦稈”的小爪子。)(2 )翠鳥為什么目光“銳利”,能發現機靈的小魚?(因為它有一雙“透亮靈活”的眼睛。)(3 )翠鳥為什么能在疾飛中叼起水中的小魚?(因為它有一張“又尖又長”的嘴。)(4 )翠鳥的羽毛以綠色為主,這對它悄悄等待捉魚有什么作用?(與草、樹的顏色相近而有掩護的作用,不易被發現。)
總結:翠鳥捉魚的本領是由它的外形決定的,并且是由它外形各部分的特點整體發揮作用的結果。
5 、結合板書,小結本段。
6 、訓練朗讀。
板書設計:
活動1 、迅速敏捷:疾飛
2 、專心機警:注視
捕魚1 、眼睛銳利:悄悄
2 、行動迅速:蹬、叼、飛
第三課時
一、朗讀第1 ——3 自然段
二、指名簡要概述已學內容
三、學習第四自然段
1 、在欣賞了翠鳥美麗的外形和捉魚的精彩表演之后,你會產生什么想法呢?引入學習第一句。
“真想捉一只翠鳥來飼養”強調“真想”,感受那種非常喜愛、迫不及待的心情。
2 、但這種想法可能嗎?引入學習第2 ——6 句
理解“陡峭”,板書“打消想法”。
3 、導讀:于是,我們只能……
從“遠遠地看著”“希望它……多停一會兒”中感受對翠鳥的喜愛。板書“希望”。
4 、進行愛鳥、護鳥教育。
思考討論:假如你有機會接近甚至捉到了翠鳥,你該怎么辦?
6 、齊讀。
四、總結全文
五、指導背誦
六作業:根據課文的描寫給翠鳥畫張畫。
板書設計:
真想
打消想法 喜愛翠鳥
希望
《翠鳥》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了解翠鳥的外形和活動的特點,進而理解這些特點和翠鳥的捉魚本領有什么關系。
2、學習作者抓住特點觀察、描寫的方法。體會用詞的貼切、生動,養成積累好詞佳句的習慣。
3、感受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增強愛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教學重點]學習描寫翠鳥外形特點和捉魚的第一、二、三自然段。
[教學難點]翠鳥的外形特點和翠鳥的捉魚本領之間的關系。
[教學準備]多媒體教學課件。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趣。
1、出示謎語,學生猜一猜。
2、揭示課題,板書課題。(板書:13、翠鳥)
3、學生小結謎底暗示翠鳥的外形、動作。(板書)
二、學習課文第1自然段。(外形)
(多媒體出課文掛圖)
1、(師范讀)看圖思考:翠鳥給你什么印象?你從哪看出翠鳥很漂亮?
2、指導朗讀。(讀得輕柔些、緩慢些,讀出美感)
三、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叫聲、飛行)
(多媒體放鳥叫聲)
1、提問:聽,這是什么聲音?請你用一個詞語概括一下
翠鳥叫聲的特點。(板書:叫聲清脆)
2、翠鳥最愛做的飛行動作是什么?
3、對比句子:
①翠鳥叫聲清脆,愛在水面上飛。
②翠鳥叫聲清脆,愛貼著水面疾飛。
找不同,做手勢理解“疾飛”,哪個句子寫得好,為什么?
4、出示句子指導朗讀。
四、學習第3自然段。(捕魚)
(播放動畫)
1、(默讀)提問:翠鳥捕魚最大的特點是什么?課文中的哪句話最能體現?
2、對比句子:
①翠鳥離開葦桿,很快地飛過去。
②翠鳥蹬開葦桿,像箭一樣飛過去。
找不同,哪個句子寫得好什么?
3、(課件演示翠鳥捕魚的情景)指導朗讀。
4、討論思考:翠鳥的外形與它捉魚的本領有什么關系?
五、學習第4、5自然段。(生活)
1、結合板書小結翠鳥真可愛。(板書:真可愛)
2、自由讀,讀后學生質疑并解答。
3、小結:多美的鳥啊!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不僅對翠鳥有了深入的了解,而且我們還接受了愛鳥護鳥的深刻教育,愛鳥就要與鳥為友。(板書:愛鳥護鳥與鳥為友)
《翠鳥》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了解翠鳥的外形和活動特點,理解其特點與翠鳥的捉魚本領有什么關系.
初步知道翠鳥的這些特點是為了適應生存環境而漸漸形成的.
2.學會本課14個生字和生字組成的新詞,理解掌握"鮮艷","疾飛","銳利"等詞語意思.
讀懂反映翠鳥外形和活動特點的句子.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3.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的順序和抓住特點進行觀察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抓住描寫翠鳥外形和活動特點的詞句,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的觀察順序和觀察方法.
教學思路:
針對本單元的重點訓練項目"怎樣理解詞語",在本課教學時應力求落實此項目的訓練,在教學環節安排上要有意識地教給學生理解詞語的兩種方法:查字典,聯系上下文.教學時以翠鳥的外形和活動特點為線來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時應注意啟發學生弄清翠鳥捉魚的本領和它的外形是有關系的.如翠鳥為什么能停在葦稈上"一動不動"注視著水面 那是因為它有一雙能"緊緊地抓住葦稈"的小爪;翠鳥為什么目光"銳利" 那是因為它有一雙"透亮靈活"的眼睛;翠鳥為什么在疾飛中能叼起小魚 與翠鳥長著一張"又尖又長"的嘴有直接關系.同時也要告訴學生,翠鳥的捉魚本領不只是因為身體某一部分有特點,而是由于它身體各部分整體發揮作用的結果.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指導學生預習課文,查字典理解詞語.
1.初讀課文,介紹翠鳥的生長環境.
(1)翠鳥又叫"叼魚郎",在我國東部和南部許多地方都能見到.
(2)查字典理解詞語"鮮艷,疾飛,銳利".
2.讓學生找出不理解的字詞句,教師重點指導查字典,學習生字.
(1)讀課文有關句段,找出生字的詞語和句子,指導查字典理解字義.
(2)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詞語.同時告訴學生這是理解詞語的第一種方法:讀一讀,查一查(查字典)
(3)找出詞語所在的句子,讀一讀,加深理解.指導學法:聯系句子理解詞語.
二,讀課文,了解內容.
1.自讀課文,劃分自然段.
2.按自然段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三,作業.
熟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從"上節課"中我們知道不理解的詞語可以怎么辦 (查字典)除了查字典以外還可以怎么辦呢 這節課我們將用另外的方法來理解不懂的詞語.
二,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翠鳥的外形和活動特點.1.學習第一自然段,了解翠鳥的外形特點.
1)讀第一自然段,思考:有幾句話
完成填空練習:
一雙的爪子;一雙的眼睛;一張的嘴
(2)說一說翠鳥的外形(聯系圖畫和課文)
(1)爪子,眼睛和嘴;
(2)翠鳥的顏色:(頭上,背上,腹部)
(3)齊讀描寫翠鳥身體的句子.用曲線畫出表示顏色的詞.
(4)從上到下說一說翠鳥各部分的顏色.
理解詞語"鮮艷"的意思(通過聯系上下文來理解,并告訴學生這種方法叫做:聯一聯,想一想).
(5)提示第一自然段寫了什么,從幾個方面寫的 (喜愛,習性,顏色,形狀)
(6)指導朗讀.
2.學習第二自然段,了解翠鳥活動特點.
(1)讀第二自然段,想想這一段有幾句話.
(2)畫出表現翠鳥活動特點的詞語.
理解"疾飛"的意思:先查字典,然后聯系上下文來理解,這也是理解詞語的方法.
(3)指導第二自然段的內容.
(4)指導朗讀.
3.學習第三自然段,了解翠鳥的捉魚本領.
(1)讀讀課文,想想翠鳥怎樣捉魚.
按"等待,發現,叼走"的順序說一說翠鳥捉魚的過程.
(2)翠鳥捉魚的本領和它的外形有什么關系
翠鳥它一動不動是因為它有一雙小爪子緊緊地抓住葦稈;翠鳥能發現小魚是因為它有一雙透亮靈活的眼睛;翠鳥能叼走小魚是因為它有一張又尖又長的嘴.
(3)指導理解:"盡管……還是……","像……一樣","只有……還在……還在……"的句式,加深理解課文內容.
(4)讀第二,三自然段.
翠鳥之所以能貼著水面疾飛是因為它小巧玲瓏.
(5)從圖和文可以看出翠鳥外形,動作怎么樣 (美,快)
4.學習第四自然段,重點理解"我們"為什么希望翠鳥在葦稈上多停一會兒
(1)"我們"為什么想捉一只翠鳥 又為什么要打消了這個念頭
(2)為什么作者希望翠鳥在葦稈上多停一會兒 (結合前后內容,指導理解.)
三,課后小結.
1.通過學習翠鳥這篇課文我們知道了什么 翠鳥不僅外形美,而且有本領.(會捕魚會隱蔽保護自己).
2.在這節課上還學會怎樣理解詞語.
附:板書
6.翠鳥
第三課時
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指導背誦課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1.指導背誦第一自然段.
按三層意思去背誦.第一層意思講翠鳥愛停在葦稈上,第二層意思講翠鳥身上羽毛顏色非常鮮艷.先總說,再一步步就頭部,背部,腹部分別具體說.第三層意思講翠鳥小巧玲瓏.
2.指導背誦第二,三自然段.抓住"貼著,疾飛,停在,注視,等待"指導理解背誦第二自然段.抓住"悄悄地露出,吹小泡泡;銳利,眼睛,蹬開,飛過去,叼起,貼著,搖晃,蕩漾"等詞句,指導背誦第三自然段.
三,再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本課生字較多,可歸類學習.
(1)舊字帶新字(部件法).
艷,腹,褐,襯,靈,待,銳,泡,飼,疾,逮.
(2)重點指導
翠:上邊"羽"和"羽"進行區分.
赤:上邊是"土"字.
希:注意上邊" "第一筆為撇" ",下邊是"布"字.
2.出示卡片,讀一讀生字新詞.
四,指導課后練習.
1.重點指導第2,3題.
(1)按課文原文體會括號里所填詞語的意思和作用.(填的是翠鳥捉魚動作的詞語)
(2)指導理解詞語,用"鮮艷,疾飛,銳利"各說一句話.
① 用查字典和聯系上下文方法解釋第3題詞語的意思.
② 找出這"鮮艷,疾飛,銳利"三個詞語所在的句子,讀一讀,教師點撥.
③ 指導學生模仿課文例句,用"鮮艷,疾飛,銳利"各說一句話.
五,作業:
寫生字詞.熟練背誦課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翠鳥》教學設計 篇13
一、文本解讀:
《翠鳥》全文共有5個自然段,通過對翠鳥美麗的羽毛、小巧玲瓏的外形和活動時機警、敏捷的特點描寫,最后歸結到對翠鳥的喜愛,層次非常清晰。作者觀察細致,描寫生動,字里行間流露出了愛鳥的情感。
二、學情分析:
我班學生純真善良,富有愛心。在他們居住的周圍,時常可以看見麻雀、鴿子等小鳥,像翠鳥這樣的水鳥他們卻很少見到,加之翠鳥又如此漂亮,孩子們對《翠鳥》這篇課文的學習會有比較濃厚的興趣。但由于孩子們年齡特點,他們活潑好動,精力不易集中,故教學設計一定要注意直觀與趣味性,讓孩子們在“賞”中學,在 “玩”中學。
三、教學重難點:
鑒于以上的文本以及學情分析,我認為本文的教學,1.重點是指導學生讀懂課文,了解翠鳥的外形特點和活動特點,通過學習課文感受作者的語言美,受到愛鳥的情感陶冶。2.難點是抓住動物特點,用生動準確的語言有順序的描寫。
四: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會認“衫”等10個生字,會寫“疾”等14個字,掌握“疾飛”等11個詞語。
2.技能目標:能讀懂課文第一自然段是怎樣圍繞總起句把翠鳥的外形特點寫具體的,理解課文按照一定順序描寫翠鳥外形特點的寫法,并能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情感目標:通過了解翠鳥的外形和生活習性,培養學生觀察興趣及方法,激發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五、教學流程預設:
(一)看圖揭題,導入新課
師:今天,老師給同學們介紹一位新朋友。課件展示:翠鳥圖片“這種漂亮的水鳥就是翠鳥,又叫“叼魚郎”,在我國東部和南部許多地方都能見到。(板書課題)我們一起和它打聲招呼吧──齊讀課題,再親切一點。”
2.學生讀課題質疑(你想知道什么?)(翠鳥的外形、住處、捕食等)
3.“那就請同學們帶著問題我們一起來欣賞翠鳥的美文好嗎?”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配樂朗讀(出示課件)學生思考: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翠鳥的?
2.學生自讀課文,掃除字詞障礙,教師巡視輔導。
學生自己朗讀全文,提出要求:注意讀準帶拼音的字的字音,做到不添字漏字,不理解的詞可以采用翻閱工具書、借助上下文理解等方法,也可以請教你身邊的同學或老師。
學生自讀自學完后,安排同桌互查互助。
在交流中,教師相機出示課件(識字寫字指導)
3.抽生朗讀課文并借助媒體指導學生朗讀(出示課件:播放分段朗讀動畫)
(三)細讀課文,感悟鳥美,體會作者對翠鳥的喜愛。
師:同學們真能干啊,不用老師教就把生字學懂了,真了不起!請你再找出你最喜歡的部分用你最棒的朗讀方式多讀幾遍,邊讀邊想:你為什么喜歡這些句子,你讀懂了什么?”并在你覺得寫得好的地方寫上你的感受,你能行嗎?”
(四)品讀課文,感受文美。
學習第一自然段(出示課件)。
1.學生自讀,思考:這段寫翠鳥的什么?(外形)
教師提問:課文從哪些方面描寫了翠鳥的外形?
2.四人小組自學。
3.交流討論,教師適時點撥。重點引導學生理解:作者是怎樣把翠鳥的顏色鮮艷寫具體的?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鮮艷”“小巧玲瓏”的意思。
思考:為什么作者用“頭巾”“外衣”“襯衫”來打比方?體現了作者怎樣的一種感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
4.你能在這段話里發現幾種顏色?從這些顏色你能感受到什么?老師點撥:我們小朋友以后要把一件東西寫漂亮,也可以用上一些顏色詞,你積累的顏色詞越豐富,就能把這件東西寫得越美麗。教育學生平時也可以做些積累,為將來的寫作打好基礎。學生再讀這一段。
5.你最喜歡哪一句,為什么?讀一讀。
6.片段仿說:課件出示翠鳥圖片。讓學生模仿第一段的寫法,說一段話。
師:翠鳥不僅漂亮而且機靈,還擅長捕魚。同學們,你們想知道翠鳥是怎樣捕魚的嗎?引導學習二三自然段。
師生互讀
引導學生讀好“像箭一樣飛過去,叼起小魚,貼著水面一下子飛走了”、 “只有葦稈還在搖晃,水波還在蕩漾”等句子(此時向學生動畫演示翠鳥捕魚的情景)引導學生談個人對文句的理解和感受,鼓勵學生通過朗讀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投影出示兩組句子,讓學生比較。
翠鳥叫聲清脆,愛貼著水面飛。
翠鳥叫聲清脆,愛貼著水面疾飛。
翠鳥蹬開葦稈,像箭一樣飛過去。
翠鳥蹬開葦稈,很快地飛過去。
……
這么可愛的翠鳥,你們不想把它的形象永遠地留在腦海中嗎?誰喜歡翠鳥外形部分?愿意來親手畫一畫翠鳥?──請同桌或小組合作,拿出畫筆,把老師事先發給大家的翠鳥(輪廓)涂上美麗的顏色。老師有一個要求,必須按照文章中描寫的順序和特征進行涂色。抽一名最勇敢的小畫家在黑板上來給大家畫出來!
展示作品,評議作品。
同學們,翠鳥不僅美麗而且機靈,老師真想捉一只來飼養,大家說老師這種想法對嗎?為什么?
(給時間四人小組討論,讓學生抒己見)
生1: 翠鳥太可愛了,應該保護它。
生2:翠鳥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很難捉到。
生3:翠鳥應該生活在大自然里,不能捕捉,如果捉了也活不久,會害了它。
生4:鳥是我們人類的朋友,我們不能捉。
……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不錯,小鳥跟我們人類一樣生活在地球上,它也有它自己生活的權利,她也需要自由,我們不能因為自己的自私而傷害它們,不僅如此還要好好地保護它們,跟他們和平相處,跟他們交朋友,這樣我們的地球才會越來越美麗……
五、拓展探究,激發求知欲和創造欲
翠鳥漂亮嗎?來,你來做做這只美麗的翠鳥,作個自我介紹吧!課件出示翠鳥
六:課外實踐
收集有關鳥類的圖片和資料,辦一期以鳥類為主題的手抄報。
七:板書設計:
外形:顏色鮮艷 小巧玲瓏
翠鳥 疾飛……一眨眼……
活動:蹬開……像箭一樣…叼起…貼著
只有……還
《翠鳥》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會認“稈、繡”等11個生字,會寫“翠、稈、腹”等13個字,能正確讀寫“葦稈、腹部、襯衫”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部分。
3、了解翠鳥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
讀中感悟,畫中感悟,演中感悟,體會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
重、難點:本文的教學重點是了解翠鳥外形和動作上的特點。教學難點是體會翠鳥的外形特點與捕魚本領之間的關系,透過具體的語句感受作者對鳥的喜愛之情。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有關課文內容的圖片。
學生準備搜集有關鳥的資料。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一種咱們這里不常見的鳥——翠鳥。板書課題,提示 “翠”的寫法。梳理。
(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引導他們在問題的指引下,通過自主合作討論探究解決問題,感悟課文。)
二、學習課文:
1、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小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認讀詞語:
淺綠 襯衫 疾飛 等待 逃脫 隱約可見 蹬開 剎那間 像箭一樣
腹部:“腹”讀第四聲。摸一摸你的腹部。
(3)把這些詞語放回課文中再讀一遍,注意把句子讀通順。
2、指名分自然段讀,其他同學邊聽邊注意有無錯誤。
(先由生字詞入手,幫助學生更好的讀通、讀懂課文。)
三、深入學習課文:
1、導語:你們的腦海中有沒有出現翠鳥的樣子?翠鳥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板書 色彩鮮艷或美麗 小巧玲瓏
教師展示資料,翠鳥分布最廣的是歐亞翠鳥。這種鳥在我國東部、南部常見,也叫釣魚郎。翠鳥體長約15厘米。頭大,體小。翠鳥常常蹲在河溪、水塘、湖泊、海灣的水面上,或盤旋在上空,只要魚鱗銀光一閃,它便緊夾雙翼,尾上頭下,全身筆直插入水中,雙喙像鑷子一樣張開,鉗住小魚,隨即張開雙翼,龜縮著腦袋,掉頭振翅浮出水面,整個過程前后不過幾秒鐘。翠鳥把抓住的小魚往自己爪上狠狠打幾下,再將魚拋向空中,張大嘴接住,美餐一頓。
翠鳥這種高超的捕魚本領,來自它獨特的身體構造。它的羽毛里,隱藏著許多氣袋,尾部有分泌防水油的腺體,借此可在水中迅速潛游而不致弄濕羽毛。翠鳥在插入水中的瞬間,能夠精確調節因光線的折射而造成的視差。進水之后,仍能保持極佳視力。
(1)那么,課文怎樣寫翠鳥的色彩鮮艷、小巧玲瓏呢?讀第一自然段,邊讀邊看插圖,想像翠鳥的樣子,頭上,背上、腹部什么樣,再看看眼睛、嘴巴、爪子什么樣。
自由讀,指名讀,說說自己的理解。這么美麗的翠鳥同學們一定喜愛吧!那你們就畫一畫翠鳥。
(兩名學生在黑板上作畫,其余同學在本子上畫翠鳥。)
(這兩位同學畫得不錯,有一位還是屬于想象中的翠鳥_.)
誰愿意把翠鳥的樣子介紹給大家?要想介紹好應把第一自然段記好。同學們把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朗讀一遍,看書上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翠鳥的外形的?
書上先寫了翠鳥的爪子,接著寫了翠鳥頭上的羽毛、背上的羽毛、腹部的羽毛,然后寫翠鳥的眼睛,最后寫翠鳥的嘴。
(2)(出示翠鳥圖片)翠鳥長得什么樣?你能像課文中那樣為大家介紹一下嗎?請學生來結合圖片介紹翠鳥。自己試說。指名說。表揚按順序、熟記或運用書上語言的學生。
(3)如果讓你用一兩句話來說說翠鳥的樣子,想一想,怎樣說比較合適?
2、導語:看來,翠鳥美麗的外形確實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它的聲音怎么樣?你們學給我聽一聽好嗎?(學生紛紛學叫聲)翠鳥可不只是外表漂亮,它捕魚的本領也很高呢!課文哪一段寫的是翠鳥捕魚的情景?快速瀏覽課文,指名說。
(1)自學第二自然段,出示自學要求:
默讀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你了解了翠鳥的什么特點?
畫一畫表現翠鳥動作敏捷的詞句,也可以簡單的做一些批注。
在小組中說一說你是怎樣理解這些詞句的。
(2)指名說,要求:先讀所畫的詞句,再談自己的感受,順勢朗讀,評讀,適當范讀。
談到“一眨眼的功夫”、“像箭一樣飛過去”、“剎那間”時,可結合動作演示來理解;(指名學一學翠鳥的動作)朗讀時注意體會句子中的快與輕,如“一眨眼的功夫”、“像箭一樣飛過去”和“輕輕地停在葦稈上”、“只悄悄地把頭露出水面”等。
(3)小聲讀第二自然段,你能口頭填空嗎?翠鳥捕魚的動作。
板書 動作快(或迅速、敏捷……)
3、導語:(結合板書、圖片)同學們,看著這小巧玲瓏、色彩鮮艷、動作敏捷的翠鳥,你們有什么想法嗎?(結合學生想捉一只翠鳥的想法)看來,孩子的心是相通的,你們和小作者想到一塊兒去了。你覺得,能不能捉一只翠鳥來飼養呢?
小小論辯臺:將學生按觀點分成兩組,分別闡述自己的觀點。適當導向個別學生的觀點。
教學分析:
翠鳥顏色鮮艷、小巧玲瓏、叫聲清脆,捕捉小魚時動作迅速、敏捷,十分惹人喜愛。孩子們也喜歡這樣可愛的小鳥,想捉一只翠鳥來飼養,但在老漁翁的開導下,孩子們打消了自己的念頭,把翠鳥看作了朋友。這篇課文在展示翠鳥的外形和活動特點的同時,呼吁人類要與動物和諧相處。
作者在介紹翠鳥時,緊緊抓住了它在外形和動作上的特征,表達方法不是簡單的平鋪直敘,而是采用了擬人、比喻、對比等多種方式。比如,“翠鳥喜歡停在水邊的葦稈上”中的“喜歡”,“等待游到水面上來的小魚”中的“等待”,無不反映了作者為翠鳥賦予的人性化的色彩;“翠鳥蹬開葦稈,像箭一樣飛過去”,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現了翠鳥的速度之快。作者在描寫翠鳥機靈、敏捷的動作特點時,是把它和小魚做了一番對比的。小魚“悄悄”地吹了個泡泡,“盡管它這樣機靈,還是難以逃脫翠鳥銳利的眼睛”。
學情分析:
本組教材的主題是愛護周圍環境,其中人類要與動物和諧相處就是愛護環境當中一項重要的內容。學生已經明白,我們人類要與動物做朋友。可是翠鳥這種小動物在我們的這不常見,學生不太了解它們,不知道翠鳥的特點和它是益鳥。因此要帶領學生在學習第一自然段時,充分了解翠鳥的外形特點,感受它的可愛。采用畫翠鳥,學翠鳥,演翠鳥的方法來體會,讓學生了解翠鳥的外型和動作特點,激發學生喜愛翠鳥,樂于保護鳥類的情感。從而使學生明確:人類要與動物和諧相處。
《翠鳥》教學設計 篇15
學習目標:
1.會認11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翠鳥、葦稈、腹部”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感受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培養學生保護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意識。
4.體會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描寫的,體會關鍵詞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教學重點:
了解翠鳥外形和動作上的特點。
教學難點:
體會翠鳥的外形與捕魚本領之間的關系,透過具體的語句感受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
課前準備:
1.課文插圖或翠鳥圖片
2.搜集有關翠鳥的資料
一 、激趣導入,走進翠鳥世界
在大自然中有許多美麗的鳥,像孔雀、畫眉、黃鶯等,下面請看看這是什么鳥?
(出示翠鳥圖片 ),這是翠鳥又名“釣魚郎”。
教師板書課題,注意“翠”字上邊和“羽”相近,但是沒有“鉤”。你對翠鳥有哪些了解呢?
(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資料)
下面我們看看課文是怎樣介紹翠鳥的。
二、自讀自悟
1.認讀生字。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邊讀邊思考:課文主要講了翠鳥的什么特點?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3.分組討論。
三、整體感知
過渡語:你們的腦海中有沒有出現翠鳥的樣子?翠鳥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
板書 : 色彩鮮艷或美麗 、小巧玲瓏
(1)那么,課文怎樣寫翠鳥的色彩鮮艷、小巧玲瓏呢?讀第一自然段,邊讀邊看插圖,想象翠鳥的樣子,比如頭上什么樣,背上、腹部什么樣,再看看眼睛、嘴巴、爪子什么樣。(自由讀,指名讀,說說自己的理解。)
(2)(出示翠鳥圖片)翠鳥長得什么樣?你能像課文中那樣為大家介紹一下嗎?
請學生結合圖片介紹翠鳥。
(自己試說,指名說,同桌互說。)
(3)如果讓你用一兩句話來說說翠鳥的樣子,想一想,怎樣說比較合適?
過渡語:看來,翠鳥美麗的外形確實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過,翠鳥可不只是外表漂亮,它捕魚的本領也很高呢!課文哪一段寫的是翠鳥捕魚的情景?
快速瀏覽課文。
(1)指名說。
(2)自學第二自然段,投影出示自學要求:
默讀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你了解了翠鳥的什么特點?
畫一畫表現翠鳥動作敏捷的詞句。
(1)指名說,要求:先讀所畫的詞句,再談自己的感受,
(2)順勢朗讀,評讀,適當范讀。
過渡語:(結合板書、圖片)同學們,看著這小巧玲瓏、動作敏捷的翠鳥,你們有什么想法嗎?
(結合學生想捉一只翠鳥的想法)看來,孩子的心是相通的,你們和小作者想到一塊兒去了。你覺得,能不能捉一只翠鳥來飼養呢?
學生分別闡述自己的觀點。
教師適時進行保護鳥類的教育(同學們的種種想法,都緣于對翠鳥的喜愛之情。但是我們要愛護鳥類,和鳥類做朋友。)
看來,和翠鳥零距離接觸的愿望不能實現了,我們只好遠遠地看著它,希望它在葦稈上多停一會兒。如果這時你也正在河邊,遠遠地看見美麗的翠鳥,你心里會想些什么呢?帶著自己的體會自由讀后兩個自然段。
四、重點學習描寫翠鳥外形和動作的段落
1.我們先來看描寫翠鳥外形的那一段。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這一段,把你認為最能表現翠鳥外形特點的好詞、好句畫出來,并想一想你認為好的理由。
(1)指名談一談。重點抓住“顏色鮮艷”這個詞來體會,并感受運用擬人、比喻表達的好處。教學時運用比較的方法出示句子“它的顏色非常鮮艷。頭上的羽毛是橄欖色的,并帶有翠綠色的花紋。背上的羽毛是淺綠色的。腹部的羽毛是赤褐色的。”讓學生把這幾句話和課文上的比較一下,覺得哪個寫得更好一些。
(2)你還覺得哪些詞語用得好,說一說理由。
(3)帶著剛才的體會把這一段美美地讀出來。
(指名練習朗讀,教師相機指導)
(4)配樂朗讀這段,其他同學閉上眼睛想象畫面。
(5)借助圖或者板書上的重點詞語試著背誦這一段。
2.總結學法,遷移運用。
想一想我們剛才是怎么學習這段的?
師生共同總結學法。(1)先讀課文;(2)找出好詞好句并畫下來;交流認為寫得好的理由;(3)有感情地朗讀;(4)練習背誦。
3.運用總結的方法,學習描寫翠鳥動作的段落,學生交流體會。
(1)抓住“疾飛”、“一眨眼”、“蹬開”、“像箭一樣飛過去”“叼起”、“貼著”“只有……還……還……”這些重點詞語體會翠鳥動作的迅速敏捷。
(2)練習朗讀,讀出翠鳥動作的迅速敏捷。
(3)從那些詞語看出翠鳥的機靈?讀出小魚的機靈,突出翠鳥的機靈。
(4)試著背一背。
五、學習課文最后兩段
課文最后兩段除了告訴我們要愛護翠鳥,和鳥類做朋友的道理外,也表達了作者和小朋友對翠鳥的喜愛之情。找一找哪些句子能體現作者和小朋友對翠鳥的喜愛之情。并把它讀出來。學生找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讀。
六、回顧全文
課文學完了,誰能說一說作者是怎樣把翠鳥寫那么美那么可愛的?
教師和學生一起總結寫法:
1、抓住事物的特點;
2、仔細觀察,按一定順序寫;
3、運用比喻、擬人等生動的表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