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和鹿》教學設計(精選14篇)
《獅子和鹿》教學設計 篇1
一、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了解故事所蘊含的道理。
3、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教學重點:通過朗讀、感悟,理解鹿對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態度。
三、教學難點:使學生體會故事中所講述的道理。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1、創設情境
圖畫展示播放錄音(歡快的音樂聲起):語言渲染——茂密的叢林中,住著許多動物,看,誰向我們走來了?(貼出一只鹿)——(小鹿姐姐)。
2、你們喜歡它嗎?你覺得它什么地方最美?學生交流。
教師:鹿姐姐也認為自己的角很美,可是它經歷了一件事后,使它改變了一些看法,咱們先來聽聽它自己是怎么說的?(教師模仿說出),貼出句子“兩只美麗的鹿角差點兒送了我的命,可四條難看的腿卻讓我獅口逃生。”
3、學生朗讀句子,師: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還得從《獅子和鹿》的故事說起,板書課題,讀題。
(二)初學課文,了解大意
1、自由讀課文。
2、指名朗讀課文。
(三)深讀課文
a體會鹿對自己的角和腿的不同態度
1、再讀“兩只美麗的鹿角差點兒送了我的命,可四條難看的腿卻讓我獅口逃生。”請學生從中找出兩對反義詞。(美麗—難看、送命—逃生)
(1)學生讀句子。
(2)它把自己的角比作什么?
(3)當它發現自己的角如此美麗,會是什么樣的心情?(興奮、驚訝)
(4)同學們,現在我們就是這只漂亮的小鹿,來到池邊喝水,突然發現了自己倒映在水里的影子,來,誰快來夸夸自己。即指導讀“啊!我的身子多么勻稱,我的角多么精美別致,好像兩束美麗的珊瑚。”
點撥過程中,師引導學生緊抓“多么……多么……”來體會鹿的自我欣賞。
3、那對自己的腿呢?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指導讀好“這四條腿太細了,怎么配得上這兩只美麗的角呢!”指導過程中,教師重點引導學生通過“哎……太細了……”等處體會鹿對腿的抱怨。
(1)出示句子學生朗讀,齊讀。
(2)誰來當小鹿讀一讀這句話,應帶著怎樣的表情讀?(皺眉)。
b感悟鹿遇險的經過,深入體會腿的作用
4、理解:難看的腿讓它獅口逃生,美麗的角差點兒送它的命,朗讀第六自然段。
(1)學生自由朗讀(5—6自然段)。
(2)通過剛才的朗讀你仿佛看見了什么?
師小結:這叫有驚無險。大家體會得很好,不過,我還想提個建議,當大家讀到,“哎呀,一頭獅子正悄悄地向自己逼近”時,就在后面寫上三個字“好險呀!”;讀到“鹿使勁一扯,才把鹿角從樹枝中掙脫出來”的時候,也寫上三個字“好險呀!”咱們再把五六兩段連起來讀一讀,體會體會。
師再一次動員朗讀:師再次引讀,師生合作朗讀課文五六自然段。
(四)思辯鹿是否該鋸掉鹿角
師:經歷了這次災難之后,小鹿痛定思痛,幡然省悟,它想鋸掉頭上那兩只美麗的角。同學們討論一下該不該這樣做呢?
(五)板書設計:
鹿角——美麗(掛住樹枝) 險些送命
獅子和鹿
鹿腿——難看(有力) 逃生
《獅子和鹿》教學設計 篇2
教材分析:
這篇略讀課文講的是在叢林中,一只鹿遇到獅子奮力脫險的故事。鹿非常欣賞自己美麗的角,而抱怨四條難看的細長的腿。當遇險時,鹿的四條有力的腿救了它,而美麗的雙角被樹枝掛住,差點讓它丟了命。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物各有所長,所短。不要因為它的長處而看不見它的短處,也不要因為它的短處而否定了它的長處。不要光圖美麗,更要講實用和它的存在價值。
設計說明:
1、根據特點,抓住特點。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由于寓言這種文體的特點,是通過一個簡短的故事,告訴人們一個深刻的道理的。它既有對孩子們理性的思想教育,又是感性的語文課。因此,教學中,我緊緊抓住小鹿對角的欣賞,對腿的抱怨,以及最后為什么改變了自己的看法,不斷地循環推進。此外,利用簡單凝練的板書,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內容,使學生對寓言的理解更趨理性化。
2、略中有精,粗中有細。略讀課文教學中要整體把握“略”處理,重點感悟“精”處理,略與精相輔。因此,在與學生的感悟和交流中尋找“精”的落腳點,力求做到“教”略而“學”不略。故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明白道理的同時,進行諸如朗讀、語氣詞、字詞句等多種訓練,來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力求人文性與工具性的有機結合。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朗讀,理解鹿對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態度,這是課文學習的重點。
3.教學難點是使學生體會故事中所講述的道理。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時間:40分鐘。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你們看,今天老師把誰請來了?(課件出示:小鹿圖片)
2、你們知道嗎?小鹿認為自己的什么地方最美?(學生回答:角)而認為自己的什么很難看呢?(腿)
3、可是有一天,它發出了這樣的感嘆:(課件出示句子)
“唉,兩只美麗的鹿角差點兒送了我的命,可四條難看的腿卻讓我獅口逃生!”
4、學生朗讀句子,師引: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第28課《獅子和鹿》,去探究事情的真相。
5、板書課題,齊讀讀題。
二、初讀全文,了解課文大意。
同學們,我們要學習好一篇課文,要做到多讀、多想,每讀一遍課文,都有不同的要求,也會有不同的收獲。
1、學生自由朗讀全文。要求讀準字音。
2、同桌互讀生字詞,相互糾正字音。
3、檢查生字詞的認讀情況。(課件出示詞語)
4、學生合作朗讀,小組內分自然段輪流讀課文,檢查彼此的正誤。
5、同學們,老師相信,你們通過讀課文,應該對課文內容有了大致的了解,現在請你們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6、先指名說說課文的主要意思,再根據以下提示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課件出示)
叢林中,一只漂亮的鹿對著池水欣賞自己______的身段和_______的鹿角,抱怨______的腿。而當兇猛的獅子撲來時,卻是鹿那_____ 救了他的命。
三、深讀課文,體會鹿對自己的角和腿的不同態度改變的原因。
1、小鹿開始很欣賞自己美麗的角,你從課文中的哪些地方看出來的,找出來讀一讀。(課件出示句子) “啊!我的身段多么勻稱,我的角多么精美別致,好像兩束美麗的珊瑚!”
①、學生朗讀句子。
②、小鹿把自己的角比作什么?
③、當它發現自己的角如此美麗,會有什么樣的心情?(興奮、驚訝)
④、誰能把這樣的心情讀出來,指導朗讀,指名朗讀。
⑤、練習用“多么┅┅多么┅┅”來說一句話。(課件出示)
我們的教室多么明亮,多么______!
我們的祖國多么______,多么______!
____________多么______,多么______!
2、小鹿對自己的腿很不滿意,你又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找出來讀一讀。(課件出示)
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撅起了嘴,皺起了眉頭:“唉,這四條腿太細了,怎么配得上這兩只美麗的角呢!”
①、學生朗讀句子,齊讀。
②、誰能讀好這一句,帶著怎樣的表情?指名讀句子(皺眉)
③、這句話是什么意思,你能換種說法來說說嗎?
這四條腿太細了,配不上這兩只美麗的角。
3、可是后來,是什么讓它改變了這種看法呢?請同學們跟著老師一起讀5自然段。教師引讀。
4、同學們,你們看過電視中,雄獅追趕獵物那驚心動魄的場面嗎?現在,小鹿正在被一頭兇猛的獅子追趕著,災難即將來臨,請你們閉上眼睛,跟著老師的朗誦展開想象吧!(師范讀第六自然段)
5、同學們,你們聽了老師的朗讀,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或者感受到了什么?
6、多么緊張的場面,現在請你們吧這段話里的“鹿”換成“我”,把自己置身于這茂密的大森里面,兇猛的獅子正在后面猛追你,再來讀讀這段話,看看感覺如何。
7、誰愿意把這段話讀給我們聽聽看,讓我們再次感受那緊張的場面。
8、通過這次逃離,小鹿改變了自己的看法,發出了這樣的感嘆:(課件出示)
“兩只美麗的角差點兒送了我的命,可四條難看的腿卻讓我獅口逃生!”
①美麗的角有什么缺點?(掛住樹枝)
②難看的腿有什么優點?(有力、靈活、快速奔跑)
五、明理
同學們,小鹿憑著有力的雙腿,終于獅口逃生,我們懸著的一顆心也落地了。學到這里,你覺得作者要通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呢?
小結:是呀,孩子們,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完美無缺。不要因為它的長處而看不見它的短處,也不要因為它的短處而否定它的長處。要全面地看問題,正確對待自己和別人。(出示課件)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取長補短,相得益彰”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六、把課文和《陶罐和鐵罐》作比較學習,把兩篇課文聯系起來說說共同之處。
想想看,我們前面學過的哪篇課文和這篇課文有共同之處(《陶罐和鐵罐》)它們的共同之處又在哪里呢?(課件出示)
共同點是兩篇課文告訴我們要學會全面地看問題, 正確對待自己和別人;
表達方法上是兩篇課文都是通過具體的事例來說明道理。
七、聯系實際談感受。
八、拓展介紹《伊索寓言》
附:板書
28* 獅子和鹿
鹿角——美麗(掛住樹枝) 險些送命
鹿腿——難看(有力靈活) 獅口逃生
《獅子和鹿》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在閱讀提示的幫助下,自己讀懂課文,了解故事所蘊含的道理。
2、通過課文重點句的自讀自悟,體會鹿對角腿前后的不同的態度,并結合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提高獨立閱讀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體會課文所蘊含的道理。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課外你們喜歡閱讀寓言故事嗎?誰能向大家說一說你讀過哪些寓言故事。
學生交流。
2、(你們真了不起,讀過這么多的寓言故事,這節課,我們一起也來學一個寓言故事《獅子和鹿》,你們喜歡學嗎?)
板書《獅子和鹿》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讀正確。想一想,通過第一次的朗讀你知道了些什么?
2、檢查字詞的朗讀
課件出示:撅起 撒開 掙脫 勻稱 先讓學生帶著拼音讀詞語(同學們這些詞語你都會讀了嗎?誰來讀一讀)
隨機講解兩個多音字“稱,撒”(你還知道它的另外一個讀音嗎?)
課件出示: 身段 精美別致 配得上 灰心喪氣 撅起 撒開 掙脫 勻稱
猶豫 珊瑚 沒精打采 去掉拼音讀詞語。(這么多詞語你能吧它一下子讀出來嗎?)
齊讀詞語。
3、第一遍讀的效果真不錯,這么多詞語都會讀了,那誰能來說說你從課文中知道了些什么?
預設:鹿角很美。
露腿很難看。
鹿角差點兒使他送命。
鹿腿讓他獅口逃生。(真不錯,能從課文中獲得這么多的信息)
三、再讀課文,感悟美與丑
1、課件出示:兩只美麗的角差點兒送了我的命,可四條難看的腿卻讓我獅口逃生!
指名讀句子。
仔細找一找,能否從這個句子中找到一組反義詞。(美麗---難看)
2、(趕緊再去讀讀課文,找一找課文中的哪些句子寫鹿角的美麗,哪些句子寫鹿腿的難看。用線把它劃出來)
3、交流。
①課件出示:“啊!我的身段多么勻稱,我的角多么精美別致,好像兩束美麗的珊瑚!
a自由讀一讀這句話,從中你讀懂了什么?
預設1小鹿的身段很勻稱。隨機理解 身段 勻稱。
預設2 小鹿的角很美,像珊瑚。隨機出示鹿角圖和珊瑚圖。
b(看到鹿角珊瑚和鹿角,課著這些圖片你最想說什么?)
根據學生回答評價(老師也被打動了, 你可真會贊美, 你的詞匯真豐富)
c(我們自己再來讀讀這個句子,你從哪些詞語中體會鹿角的美。)
預設:精美別致 (這是一種與眾不同的美,你體會得真好,帶著你的感受讀出鹿角的精美別致)
預設:勻稱(你覺得小鹿的身材很好,帶著你的感受來讀讀吧)
預設:多么多么(現在你就是小鹿,你的心情如何?)
預設1高興,(那就請你高興地來夸一夸吧。)(評:老師聽出來了,你高興極了,誰還愿意高興的來讀一讀?
預設2激動,(評:為什么不早點發現呢,這樣我每天都可以欣賞了。)
預設3驕傲,(原來我的角同珊瑚相媲美,大概沒人能比得上我了。)
d用多么……多么…… 說話。
(小鹿很會夸自己,我們能不能學小鹿也用這樣的句式來夸夸身邊的人或事物)
生交流
(咱們班的同學上課發言是多么的積極,聽講是多么的認真,聽到這樣的夸獎,你高興嗎?激動嗎?驕傲嗎?讓我們帶著這樣的心情一起來讀一讀這句話。)
②(正當小鹿沉浸在欣賞自己美麗的角時,突然他看到了自己難看的腿,找到這個句子了嗎?)
a課件出示: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撅起了嘴,皺起了眉頭:“唉,這四條腿太細了,怎么配的上這兩只美麗的角呢!“
(讀一讀,從這個句子中你又能讀懂什么?)
預設1。小鹿因為腿細,眉頭都皺了起來。
預設2小鹿不滿意自己的腿太細。
你從哪些詞看出小鹿的不滿意?(撅起、 皺眉 、 太細)
做一做動作。
什么時候,你會撅起嘴,皺起眉?
(猜測一下此時小鹿的心情)
預設1傷心(就請你帶著傷心讀一讀這句話)(評:這樣的我太不完美了。)
預設2難受(評,心情真是糟透了。)
(是的,小鹿太不滿意自己的腿了,讓我們一起帶著傷心,難受的心情來讀讀這句話。
③對比讀美麗與難看部分
(美麗的角讓小鹿激動無比,難看的腿讓它的心情從封頂跌落到了谷底,這是多么強烈的對比。)
同桌對讀。
指名讀。(評:老師感受到了小鹿內心的變化,腿你為什么不長得粗壯點。)
4、學習第六段,體會送命逃生。
老師口述第五段。
(快速讀讀課文第六段,找找小鹿怎樣逃生的句子和差點兒送明的句子。)
交流
課件出示:小鹿不敢猶豫,撒開長腿就跑。有力的長腿在灌木叢中蹦來跳去,不一會兒,就把兇猛的獅子遠遠地甩在了后面。
a仔細讀讀,透過哪些詞語看出小鹿的腿在逃生過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預設 撒開 (你從這個詞體會到了么)(帶著你的感受讀讀這句話)
有力 (從這一詞看出什么)(你有力的來讀讀這句話吧?)
蹦來跳去 (這說明了鹿腿怎樣呢)
遠遠地(這個詞中感受到什么呢?)
預設 緊張 自己緊張的來讀讀這個句子。
(就在這萬分危急的時候,發生了什么事?)
預設 鹿角被樹枝掛住了。
思考:如果腿沒有用力向前跑,會有什么后果。
(雖然情況很危急,但最終因為四條細腿的拼命奔跑,使得小鹿獅口逃生,想像一下此時他會對自己的腳和腿說些什么呢?
(小鹿終于看到了自己四條細腿的長處,它由衷的發出了感慨)
出示:“兩只美麗的角差點兒送了我的命,可四條難看的腿卻讓我獅口逃生!”
指名讀
(鹿角啊,我不該一味的贊美你啊!讀)
(腿啊,我不該抱怨你的細啊!讀)
四、體會寓意
通過這個寓言故事的學習,你明白了什么?
(評:你的感悟真深,你明白的真透徹, 說得真好
小結:事物各有所長、所短,不要因為它的長處而看不到它的短處,也不要因為它的短處而否定它的長處。不要光圖美麗,更要講實用
希望同學們課后多讀寓言故事懂得更多的道理。
板書: 獅子和鹿
鹿角 美麗 險些喪命
鹿腿 難看 獅口逃生
《獅子和鹿》教學設計 篇4
【課文解讀】
本文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科學的思想方法”的第四篇課文,是一個帶有童畫色彩的寓言故事。課文講述了在叢林中,一只鹿非常欣賞自己美麗的角,而抱怨四條難看的腿。當獅子向它撲來的時候,鹿的四條有力的長腿幫它從獅口脫險,而美麗的雙角被樹枝掛住,險些喪了它的命。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任何一樣事物都有長短,不要因為它的長處而看不到它的短出,也不要因為它的短處而看不到它的長處;另外還告訴我們,看事物不能光看它美麗的外表,更要講實用,美和實用在不同的環境和條件下都有存的價值。課文內容有趣,語言生動,適合朗讀。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前面剛學過類似的課文《陶罐和鐵罐》,所以應以學生的自主閱讀體會為主。感悟故事所蘊涵的深刻道理,是學習這篇課文的重點難點所在。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內容,感悟故事所蘊涵的深刻道理。
3.培養獨立閱讀的能力。
【設計理念】
著眼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有機整合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以訓練、探究、對話為基本元素設計教學過程,體現“情趣、扎實、互動”的教學特色。
【教學過程】
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充分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將教學過程設計為四大環節和板塊:打開閱讀門、走進錄音棚、暢游智慧泉、亮相展示臺。
一、打開閱讀門:引發閱讀期待
回顧課文《陶罐和鐵罐》,導出本文:獅子和鹿。
師:《陶罐和鐵罐》這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要正確地看待自己和他人的優點與缺點。那么這篇《獅子和鹿》又能讓我們明白什么道理呢?
二、走進錄音棚:初步讀通課文
師:大家都聽過音樂唱片吧?音樂唱片里的聲音真好聽,知道是哪里錄的嗎?錄音棚里。今天,我們的教室也是一個錄音棚,錄誰的聲音呢?錄同學們的聲音。錄同學們的什么聲音呢?錄大家讀書的聲音。看看在這個錄音棚里,誰讀書的聲音最真實,最動聽。你可以自己一個人讀,也可以邀請同桌一起讀,努力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學生自由朗讀,打開錄音機實錄一段讀書的聲音。
指名讀文,繼續“錄音”。隨機指導讀準文中的生字詞語:勻稱、珊瑚、泛起、撅嘴、抱怨、逼近、猶豫、撒腿、兇猛、甩、扯、掙脫。
讀后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三、暢游聰明泉:自主探究體會
師:大家聽過聰明泉嗎?傳說中有這樣的一眼泉水,如果你下到里面去暢游一翻,就會變得特別聰明,當然這只是傳說。這篇課文是一則寓言故事,讀這個故事我們可以明白一些深刻的道理,所以是是名副其實的聰明泉。現在,請大家暢游其中,認真地讀書,思考下面兩個問題:
a、鹿是對角和腿的態度前后有什么變化?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變化?
b、讀了課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受到了什么啟示?
組織交流,在交流中引導讀書,點撥理解,加深認識和體會。
交流問題a的過程中,抓住以下讀點:
第3自然段:他從來沒注意到自己是這么漂亮!他不著急離開了,對著池水欣賞自己的美麗:“啊!我的身段多么勻稱,我的角多么精美別致,好像兩束美麗的珊瑚!”
第4自然段: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撅起了嘴,皺起了眉頭:“唉,這四條腿太細了,怎么配得上這兩只美麗的角呢!”鹿開始抱怨起自己的腿來。
第5自然段:鹿不敢猶豫,撒開長腿就跑。有力的長腿在灌木叢中蹦來跳去,不一會兒,就把兇猛的獅子遠遠地甩在了后面。就在獅子灰心喪氣不想再追的時候,鹿的角卻被樹枝掛住了。
最后一自然段:他嘆了一口氣,說:“兩只美麗的角差點兒送了我的命,可四條難看的腿卻讓我獅口逃生!”
交流問題b時,先讓學生用文中鹿的事例來講,然后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要注意引導學生辯證地認識。
四、登上展示臺:誦讀積累語言
閱讀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學習語文。學語文,就要以讀為本。本文的語言文字生動傳神,精彩紛呈,應通過反復的朗讀進行品味、體驗,形成學生的語感。
師:大家喜歡這篇課文嗎?說說為什么喜歡。在學生交流中隨機激發:這篇課文通過一個有趣的故事告訴我們深刻的道理,語言也很生動,很有意思。請大家再次亮起你動聽的嗓音,朗讀這篇課文,讀到你特別喜歡的句段,可以反復地多讀幾遍,把你的體會都讀出來。等下,大家要登上展示臺,一展你動聽的讀書聲。
學生自主練習朗讀。然后指名朗讀展示,為讓更多同學有機會展示,可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段落來朗讀。
拓展延伸,推介《伊索寓言》:2500多年前古希臘勞動人民生活教訓和斗爭經驗的總結,往往通過獅子、狐貍、狼、蛇、羊、烏龜、兔子等動物來創編生動形象的故事,通過故事告訴人們一些深刻的道理和生活經驗。《龜兔賽跑》《農夫和蛇》、《狼和小羊》、《獅子和蚊子》等都是膾炙人口的經典寓言故事。
《獅子和鹿》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內容,理解指導鹿對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態度,了解故事所蘊含的道理。
3、培養獨立閱讀能力。
【課時安排】
1課時。
【設計思路】
1、讀中感悟,讀中積累。抓住課文的語言文字引導學生朗讀說話、感悟體驗,從字里行間體會鹿前后認識的變化和課文的深刻內涵。
2、聯系《陶罐和鐵罐》一文,更深入地理解故事所蘊涵的道理,從中受到啟發。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揭示課題
1、今天老師想請兩位朋友來到我們的教室,大家認識它們嗎?獅子被人們稱為“森林大王”,你能說說它有哪些本領嗎?鹿又有什么本領呢?
2、課文想通過獅子和狼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呢?下面就看誰會讀書。
二、合作讀書,初步感悟
1、學生自由地、輕聲地朗讀課文,勾畫生字、生詞。
2、同桌互聽,互教:互相抽讀課文,注意檢查生字是否讀準音。
3、同桌一起想辦法理解本課的生詞。
(如查字典理解“別致、猶豫”,聯系人的樣子理解“勻稱”,用換詞法理解“抱怨”等。)
4、開展“朗讀接力賽”:以同桌齊讀的方式輪流讀全文。
三、感情練讀,加深理解
1、練習朗讀,比一比誰能有感情地把課文讀出來。
2、把你讀得最好的一段讀一讀,其他同學認真聽他哪些地方讀得好?
3、指名讀。引導評價。
4、抓住重點句指導朗讀,出示句子:
“啊!我的身段多么勻稱,我的角多么精美別致,好像兩束美麗的珊瑚!”
“唉,這四條腿太細了,怎么配得上這兩只美麗的角呢?”
就在他沒精打采地準備離開的時候,忽然聽到遠處傳來一陣腳步聲。他機靈地支起耳朵,不錯,正是腳步聲!鹿猛一回頭,哎呀,一頭獅子正悄悄地向自己逼近。
他嘆了口氣,說:“兩只美麗的角差點兒送了我的命,可四條難看的腿卻讓我獅口逃生!”
指名讀,評一評:
第一句是對角是喜愛、贊美,要讀出自我欣賞、自我贊美的感情。
第二句是對腿的不滿和抱怨,要讀出嘆息、抱怨的語氣。
第三句寫出了情節的緊張、變化的快,“忽然聽到”“猛一回頭”“哎呀”“正在逼近” 朗讀時要語速加快,讀出形勢的危急。
第四句要讀出嘆息、誠懇的語氣。
5、說一說鹿對自己的角和腿的態度前后有什么不同?為什么?
6、讀了這個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四、聯系比較,拓寬視野
1、回憶《陶罐和鐵罐》一課說明了什么道理?
2、《陶罐和鐵罐》、《獅子和鹿》這兩課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兩篇課文都告訴我們要學會全面地看問題,正確地對待自己和別人。在表達方法上都是通過具體的事例來說明道理。)
五、語言積累
1、抄寫課文中的好詞好句。
2、《獅子和鹿》選自伊索寓言,課外再去找幾篇讀一讀。
《獅子和鹿》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的:
1、讓學生了解故事內容,懂得故事中蘊含的道理;
2、通過自讀自悟,培養獨立閱讀能力。
教學重、難點:
1、理解鹿對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態度;
2、體會故事所講述的道理。
教學設計:
一、導入:
1、引導學生觀察圖畫、說出美麗的鹿,學生暢所欲言;
2、導入:課文中的這只鹿它欣賞自己的身段和鹿角,卻抱怨自己的腿長得不好看。可一只獅子的出現卻讓它徹底地改變了它原先的看法,板書課題:獅子和鹿。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
1、讀字詞,正音。
2、自由讀文,要求把字音讀準。
zhˆng s
3、找多音字:掙 撒
zh…ng sƒ
三、獨立閱讀,相機指導,理解課文
1、鼓勵學生讀自己喜歡的段落,注意語氣的不同。
2、交流朗讀體會:
結合具體語段談出自己的朗讀體會,說完后,讓他完整地示范讀,鼓勵學生加上動作,其它學生評議,老師指導后集體朗讀該句,相機板書。
四、結合課文與實際生活,談體會
1、從鹿的經歷中你受到什么啟發?(鼓勵學生暢所欲言)
a、物有所長,有所短
b、東西各有優缺點,優點可能變成缺點,缺點也可能發揮優點
c、不要光講美麗的外表,更要講實用
d、美麗和實用對我們都有用
……
2、可以舉生活中的事例來說明自己的觀點。
五、作業:
朗讀課文。
《獅子和鹿》教學設計 篇7
執教內容:人教版三年級上冊。
教學目標:
1、掌握文中新詞,理解:“勻稱、抱怨、沒精打采、猶豫、灰心喪氣、掙脫”等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容,懂得好看的東西有時會帶來壞處,而難看的東西有時卻會帶來好處。
教學重點:讀懂課文,理解鹿角和鹿腿給鹿帶來了什么?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體會不能過于注重事物外表,得看它有沒有用處。
課時劃分: 一課時。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
1、 課前老師已經布置大家預習《獅子和鹿》這篇預言故事了,讀過三遍課文的同學請舉手?(真是自覺的孩子。)
2、 已經超過三遍的同學舉手示意一下?(你們都是勤奮好學的孩子!)
二、讀
1、這篇課文是略讀課文,課后沒有生字表,但課文中的生字、生詞很多,比如屏幕上的這些詞語,你們不一定會讀。
2、幻燈出示:
勻稱 珊瑚 噘 沒精打采 抱怨 逼近 猶豫 灰心喪氣
兇猛 撒開腿 掙脫 甩在后面 使勁一扯
3、這些詞語,老師不教,你們能不能讀正確?(如果有學生讀錯,可以請其他同學讀,讓讀錯的同學認真聽,看能不能自己發現。可以鼓勵:學會傾聽是一種方法,一種美德!)
4、你真了不起!介紹一下,怎么會讀的?
5、生字、生詞不僅要會讀,如果能夠理解意思才更為了不起!說說看。(可以相機鼓勵:“你很會學習。”或“了不起!你預習得真好。”)
6、古人說:“書讀百遍,其意自見”,意思說,多讀幾遍課文,文中的意思不用老師講,就明白了。所以,雖然大家已經讀過許多遍課文,我建議大家還要用心把課文讀一讀,特別是文中小鹿說的話,好嗎?(生自由讀文,師巡視,個別輔導。)
三、品
1、剛才同學們讀得都很專心,老師很感動!有這樣認真讀書的精神,你們一定能學好語文。大家請看屏幕上的句子,試著讀一讀,老師相信你們肯定能夠讀得流暢、正確、有感情。
2、幻燈出示:
a:“咦,這是我嗎?”(要讀出驚奇的語氣,因為鹿忽然間從倒影中發現自己很美麗。)
b:他從來沒有注意到自己是這么漂亮!(要讀出感嘆的口氣,“從來”、“這么”要重音朗讀。)
c:“啊!我的身段多么勻稱,我的角多么精美別致,好像兩束美麗的珊瑚。”(要用贊美的語氣朗讀,“多么”要強調重音。)
d:“唉,這四條腿太細了,怎么配得上這兩只美麗的角呢!”(要噘起嘴,不高興地讀,讀出埋怨的語氣。)
e:“眼看就要追上了,鹿用盡全身力氣,使勁一扯,才把兩只角從樹枝中掙脫出來。”(要讀得急,“使勁一扯”、“才”要強調重音。
f:“兩只美麗的角差點兒送了我的命,可四條難看的腿卻讓我獅口逃生!”(前半句有驚無險,讀出緊張的口氣,后半句用慶幸的語氣讀出高興的樣子,“差點兒”、“獅口逃生”可以強調重音。)
3、現在,請你選擇屏幕上自己喜歡的句子讀給大家聽,看誰讀得好!讀得有感情,讀得傳神。(指名讀的過程中可以穿插:“你對自己的朗讀滿意嗎?想再試一次嗎?”“聽了你的朗讀真是一種享受!”或:“老師也想讀,你們聽得出我的心情嗎?” )
4、 讀得真好!能說說為什么喜歡讀這一句嗎?
四、悟
1、一句話一顆心,一件事一片情。我們就這樣去讀課文,就能讀出課文中豐富的情感,就會發現別人讀不到的東西,讀了上面幾句話之后,你能體會到寫什么呢?
2、課文中你還有什么讀不明白的地方么?善于動腦、積極發現問題的孩子是最聰明的孩子。(生提問,教師相機點撥或請同學幫助解決。)
3、同學們,老師讀完課文之后也在思考,是怎么思考的呢?這里有四個答案,你們猜猜看,請看屏幕。
4、幻燈出示:
a、《獅子和鹿》這篇文章主要講的是:叢林中一只鹿遇到獅子奮力脫險的故事。
b、《獅子和鹿》這篇課文中我最喜歡鹿說的“兩只美麗的角差點兒送了我的命,可四條難看的腿卻讓我獅口逃生!使我懂得好看的東西有時會帶來壞處,而難看的東西有時卻會帶來好處。
c、《獅子和鹿》這個預言故事告訴我們:不要光圖美麗的外表,更要講實用。
d、這個故事還告訴我們:物各有所長、所短;不要因為它的長處而看不見它的短處,也不要因為它的短處而否定它的長處;美和實用在不同的環境和不同的條件下都有存在的價值。
5、這些都是老師的解答,每讀一次課文會有不同的理解,于是就有了不同的答案。我們只要多讀幾遍,對課文的理解就會更加深刻,隨著你的長大,你對課文的理解也會有所不同。所以拿到文章之后,一定要養成多讀幾遍的好習慣。
五、拓
1、同學們,學習到這兒,我們了解到小鹿脫險的經歷,此時你有什么心里話想對小鹿說嗎?
2、生暢所欲言。(鼓勵說出自己的見解,教師不作定論。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不要光圖美麗的外表更要講實用 )
六、結
同學們,小鹿肯定會聽到你們的話,一定會記住你們的話!一定會從心底感謝你們的!經過短短的四十分鐘,與你們共同學習,讓老師感到非常愉快!孩子們謝謝你們的配合!
七、板書設計:
獅子和鹿
不要光圖美麗的外表
更要講實用
《獅子和鹿》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內容,體會故事講述的道理。
3.培養獨立閱讀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鹿對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的態度。
教學難點:讀懂課文,體會故事所講述的道理。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由詞進入,談話導入。
1.老師想請一位同學上臺來聽寫兩個詞語,誰來試試?(美麗 難看)
2.“美麗和難看”,你喜歡哪一個詞語呢?為什么?
過渡:有一只小鹿,它又是怎樣看待“美麗”和“難看”的呢?讓我們打開課本,走進《獅子和鹿》的故事。
二、初讀感知,自學生詞。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把課文正確、流利的讀下來。
2.可以了嗎?故事中新的詞語朋友可真不少,讓我們輕輕的開啟詞語王國的每扇大門,去認識每一位新的朋友。(課件出示詞語,指名讀)。
過渡:同學們在詞語王國中盡情暢游的時候,小鹿氣喘吁吁地跑來了(出示:一只小鹿),它迫不及待的想見見大家,給大家講講它的故事。
三、從句入手,自主探究。
1.從句入手,朗讀感悟。
故事得從“美麗的角”和“難看的腿”說起……(板書:角 腿)小鹿對于自己“美麗的角”和“難看的腿”有什么看法,請同學們從課文中找句了讀給大家聽聽!誰來?(學生讀句子,老師隨機課件出示)
◆“啊!我的身段多么勻稱,我的角多么精美別致,好像兩束美麗的珊瑚!”
①怎樣的身段才稱得上“勻稱”?你還知道哪些動物的身材很勻稱。
②小鹿的身材是多么勻稱呀!它還有一對像珊瑚的角。
看見過珊瑚嗎?老師把它們也帶來了。(播放珊瑚圖)
③海底的珊瑚給你怎樣的感覺?
④海底的珊瑚多美啊!小鹿用漂亮的珊瑚來比喻自己的角,可見他心里——很喜歡自己的角。你能帶著喜愛的心情再讀讀這句話嗎?(指名讀)(學生互評)
◆“哎!這四條腿太細了,怎么配得上這兩只美麗的角呢!”
①說這句話時小鹿的表情怎樣?(小鹿不禁撅起了嘴,皺起了眉頭)。你覺得這時鹿的心情會怎樣?咱們就撅起嘴,皺起眉讀的這句話。帶著這樣的心情來讀這句話。(指名讀)
◆“兩只美麗的角差點送了我的命,可四條難看的腿卻讓我獅口逃生!”
①是什么事讓小鹿改變了對自己腳和腿的看法?(板書:差點送命 獅口逃生)
②在逃脫獅子的追趕時,小鹿的腿有何驚人的表現?你來讀讀。(指名讀 驚險的感覺)
③經歷了了獅口逃生小鹿深有感觸地說——生接讀“兩只美麗的角差點兒送了我的命,可四條難看的腿卻讓我獅口逃生。
(指導讀:小鹿此時的心情怎樣?應怎樣讀?)
2.積極討論,引導探究:
①過渡:這次災難之后,鹿決定鋸掉頭上那兩只美麗的角,同學們討論一下,小鹿該不該這樣做呢?(前后四位同學討論)
②好了嗎?說說你們的意見。(指名談,引導學生說出寓言寓意)
3.故事總結,感悟道理。
讀了《獅子和鹿》的故事,知道了事物有它的長處也有它的短處,一味欣賞長處而看不見短處,是不對的;因為它的短處完全否定長處也是不對的,我們要做到揚長避短,發揚優點,克服缺點。像這樣講故事明道理的文章叫做寓言。(板書:寓言)
四、交流理解,拓展延伸。
1.老師今天也帶來了一篇寓言故事,我們一起來讀讀。
朋友與熊
兩個平常非常要好的朋友一道上路。途中,突然遇到一頭大熊,其中的一個立即閃電般地搶先爬上了樹,躲了起來,而另一個眼見逃生無望,便靈機一動馬上躺倒在地上,緊緊地屏住呼吸,假裝死了。據說,熊從來不吃死人。熊走到他跟前,用鼻子在他臉上嗅了嗅,轉身就走了。躲在樹上的人下來后,問熊在他耳邊說了些什么。那人委婉地回答說:“熊告訴我,今后千萬注意,別和那些不能共患難的朋友一起同行。”
2.我們來交流一下,你通過讀故事,懂得了什么?
結束語:在這個腳步匆匆的世界里,寓言是一種別致的快餐,能讓我們在讀后獲得智慧,希望大家能和寓言交上朋友,享受寓言帶給我們的快樂。
板書:
《獅子和鹿》教學設計 篇9
【設計思路】
1、選擇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初讀課文,從總體上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2、共同確定探究的目標,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團結協作,合作研究解決問題,鼓勵學生打開思路,放開談,說出自己的見解,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
3、語言訓練的設計既啟發學生運用語言,又引導從另一角度看問題。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
1、揭示課題。
2、選擇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可以默讀、放聲讀、或者找同伴一起讀,要求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
3、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二、合作探究
1、讀這篇課文,你們想研究些什么呢?
2、學生自由發言,說出想研究的問題。
3、梳理學生的問題,確定探究的主要目標。
4、分四人小組合作探究。個人自學之后,集體交流,一名學生負責填寫表格。
研究的問題
我們的看法
“勻稱”“別致”“猶豫”等詞的意思。
鹿對自己的角和腿前后的態度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提示:找出重點詞句讀讀議議。 你們從故事中領悟到什么道理? 《陶罐和鐵罐》與本篇課文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5、討論整理記錄:或刪或補充,組員之間達成共識。
6、全班交流。
7、指導全班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重點詞句。
8、小結:今天我們不僅讀到了一個生動的故事,還懂得了物各有所長、所短;不要因為它的長處而看不見它的短處也不要因為它的短處而否定它的長處;還知道不要光圖美麗的外表,更要講實用;美和實用在不同的環境和不同的條件下都有存在的價值。對我們看問題、想問題很有啟發。
三、語言實踐
學習語文,除了讀,還可以想,請你把獅子的內心獨白寫出來。
1、一只鹿對著池水欣賞著自己的美麗,又抱怨起自己的腿來,一只獅子悄悄地走來,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鹿撒開長腿就跑。有力的長腿在灌木叢中蹦來跳去,不一會兒,就把兇猛的獅子遠遠地甩在了后面,獅子不得不佩服鹿,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獅子和鹿》教學設計 篇10
一、教材分析
這篇略讀課文講的是在叢林中,一只鹿遇到獅子奮力脫險的故事。鹿非常欣賞自己美麗的角,而抱怨四條難看的細長的腿。當遇險時,鹿的四條有力的腿救了它,而美麗的雙角被樹枝掛住,差點讓它丟了命。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物各有所長,所短。不要因為它的長處而看不見它的短處,也不要因為它的短處而否定了它的長處。不要光圖美麗,更要講實用和它的存在價值。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粗知故事大意,懂得故事所蘊含的道理
3.通過課文的學習,培養獨立閱讀能力,把學生引向更廣闊的課外閱讀
教學重難點:
理解鹿對自己角和腿前后不同態度的原因,體會故事所講述的道理
教學時間:1課時
二、教學設計
(一)課前交流:
夸夸別人,夸夸自己
(二)設疑導入
今天我們來學一則寓言,板書28課獅子和鹿
出示圖片:你覺得小鹿哪最美?
小鹿也這覺得自己的角最美,可經歷了一件事之后,它便改變了自己的看法,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讓我們一起來走進課本28課《獅子和鹿》
(三)學習課文
1.初讀課文,讀通順
這篇課文有許多生字,我們一起來認識他們吧
勻稱 珊瑚 精美別致
撅起 抱怨 沒精打采
撒開 使勁一扯 掙脫
誰愿意當小老
師:看來咱們班的同學很有當老師的天分。哪組愿意開火車讀。
2.再讀課文,重點段教學
請同學們快速讀課文,用橫線劃出小鹿贊美自己的話,用波浪線劃出小鹿抱怨自己的話。
●出示句子:“啊!我的身段多么勻稱,我的角多么精美別致,好像兩束美麗的珊瑚!”
小鹿覺得自己哪里美?
課文里是怎么說的?你見過珊瑚嗎?
師:對了。那么我們來看看珊瑚。出示課件珊瑚
小鹿的角就象珊瑚一樣。
當小鹿看到自己的鹿角象珊瑚一樣美麗時,它的心里會怎么樣?生:高興。
帶著你的高興來讀讀。
小鹿以前知道嗎?從哪里看出來?
他感到很怎么樣? 這是一對怎樣的角?(精美別致)帶著美美的感覺讀讀這兩個詞語!
這么美麗的小鹿,誰來夸一夸小鹿啊?
聽到別人夸獎你時你是怎樣的?(自豪,驕傲)
帶著你的驕傲讀讀這句!
現在你們就是那只美麗的小鹿,請你們夸夸你自己吧!
師:是的,你為自己的鹿角而驕傲,自豪。
過渡:正當小鹿得意洋洋欣賞自己的鹿角時,卻發現了自己丑陋的一面,是什么呢?請同學們在課文中找一找。
●出示“唉,這四條腿太纖細了,怎么配得上這兩只美麗的角呢?
它對它的腿滿意嗎?它覺的它的腿怎么樣?
小鹿說這句的時候它的表情是怎樣?生:噘著嘴,皺著眉頭。
你們什么時候會噘著嘴,皺著眉頭?(不高興)
多么美麗的小鹿啊,它是多么的驕傲和自豪啊!可是因為這條難看的腿,它再也驕傲不起來了,他深深的嘆了一口氣。誰來讀讀它。生:讀唉。
你為什么要這樣讀?你覺得小鹿想表達什么?生:傷心
要是沒有這雙難看的腿,小鹿該是多么漂亮,多么美麗啊!它討厭它的腿嗎?
生:討厭。
小鹿討厭的說(生讀)
●可就在他沒精打采,準備離開的時候,卻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徹底改變了他的看法。讓我們閉上眼睛,到大森林里去好好感受吧。
[通過音樂去感受,師為音樂配解說詞]
沿著彎彎的山路,我們來到了大森林。哇,這兒有一口池塘,池水清清的,像一面鏡子。一只漂亮小鹿站在池塘邊悠閑地喝水。他剛想離開,忽然聽到遠處傳來一陣腳步聲,他猛一回頭,發現一只大獅子張著血盆大口,正悄悄地向自己逼近,于是,轉身就逃。一場生與死的考驗開始了。
師:聽完這段音樂,你們肯定有許多感覺。
自己去讀讀第6段,好好感受一下這驚心動魄吧。
小鹿是靠什么逃離獅子的追趕的?(腿)
這是一雙怎樣的腿?生:有力從哪里可以看出來?(生讀:有力的長腿在灌木:::::)
而美麗的角是不是也幫了他很大的忙呢呢?(生:不是;從哪看出來;生讀:鹿的角被樹枝掛住了。)(板書掛住樹枝)差點害它送命。所以鹿嘆了口氣說:::
[引出最后一段]
(三)明白寓意,走進課外閱讀
你想對小鹿說什么,寫下來。
學生表達自己的看法。
師小結:是啊,物有所長所短,要正確對待。
齊讀屏幕上打出的寓意: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取長補短,相得益彰。
黃老師向你們推薦兩本書,用課余的時間多看看,相信你們會在閱讀中獲得智慧。
《獅子和鹿》教學設計 篇11
一、 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涵詠語言, 領會文本“對比”特色,悟得文本內涵。
二、 教學重點:
指導理解鹿對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態度。
三、 教學難點:
體會故事所講述的道理。
四、 教學方法:通過文本解構、重組、整合,充分領略文本“對比”特色,在此基礎上悟得文本內涵。
教學過程
一、讀文:
1、檢查預習讀書情況。
2、男女生分讀全文(1-4女生,5-7男生)。
二、涵詠:
1、想到哪幾對反義詞?(如“漂亮”和“難看”;“送命”和“逃生”等。)
2、文章改成“鹿有一對美麗的角和四條難看的腿,漂亮的角讓它險些送命,難看的腿卻讓它獅口逃生。”你們還照樣喜歡嗎?
3、文章怎樣寫鹿角的美和鹿腿的難看?
(1)關注3個語氣詞“咦、啊、哎”背后的潛臺詞。
咦,這是我嗎?
啊!我的身段多么勻稱,我的角多么精美別致,好像兩束美麗的珊瑚!
唉,這四條腿太纖細了,怎么配得上這兩只美麗的角呢!
(2)解構、重組、整合文本。
池水清請的,像一面鏡子。 一陣清風吹過,池水泛起了層層波紋。
鹿忽然發現了自己倒映在水中的影子:
“咦,這是我嗎?” 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撅起了嘴,皺起了眉頭:
“唉,這四條腿太纖細了,怎么配得上這兩只美麗的角呢!”
他從來沒有注意到自己是這么漂亮! 鹿開始抱怨起自己的腿來。
他不著急離開了,
對著池水欣賞自己的美麗:“啊!我的身段多么勻稱,我的角多么精美別致,好像兩束美麗的珊瑚!” 他沒精打采地準備離開。
(鹿角還可以怎么比?課文為什么這么比?想象鹿還會怎樣抱怨自己的腿?)
4、思考鹿前后看法截然不同的原因。
鹿不敢猶豫,撒開長腿就跑。有力的長腿在灌木從中蹦來蹦去,不一會兒,就把兇猛的獅子遠遠地甩在了后面。
就在獅子灰心喪氣不想再追的時候, 鹿的角卻被樹枝掛住了。
獅子趕緊抓住這個機會,猛撲過來。眼看就要追上了,
鹿用盡全身力氣,使勁一扯,才把兩只角從樹枝中掙脫出來,
然后又拼命向前奔去。這次,獅子再也沒有追上。
鹿用盡全身力氣,使勁一扯,就不怕把角扯破甚至扯斷了?
5、回過頭來,你們能理解之前鹿對角的欣賞和對腿的抱怨嗎?
三、導法:
1、用上反義詞重改課題。
喜歡改后的題目嗎,為什么?
2、鹿角真的就那么中看不中用?
鹿腿就真的那么難看?
那么伊索為什么還要這么寫?
3、讀《伊索寓言》,學寫作技巧,悟人生哲理。
《獅子和鹿》教學設計 篇12
教材分析:
這篇略讀課文講的是在叢林中,一只鹿遇到獅子奮力脫險的故事。鹿非常欣賞自己美麗的角,而抱怨四條難看的細長的腿。當遇險時,鹿的四條有力的腿救了它,而美麗的雙角被樹枝掛住,差點讓它丟了命。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物各有所長,所短。不要因為它的長處而看不見它的短處,也不要因為它的短處而否定了它的長處。不要光圖美麗,更要講實用和它的存在價值。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朗讀,理解鹿對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態度。
3.讀中感悟,初步理解物各有所長,所短,要全面的看待事情。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激發興趣
1、同學們,你們喜歡寓言故事嗎?說說你讀過的寓言故事讓你明白了什么?那今天我們要學另一篇寓言故事《獅子和鹿》(板書課題)
2、指名讀課題。現在我們就去看看這篇文章會給我們什么啟發呢?
二、初讀課文 感知內容
1、自由地讀課文,把文章讀通讀順,難讀的句子多讀幾次,簡單地說說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2、反饋:讀難讀的句子。提供詞語引導學生概括課文內容。
三、再讀課文 體會鹿對角和腿的不同態度
1、請大家默讀課文,找找鹿是怎樣對待自己的角和腿的?
2、反饋:孩子,你看,誰來了?(板書:鹿)
你喜歡這只小鹿嗎? 說
那誰能用自己的話來夸一夸小鹿?
(可以從局部、整體各個方面來夸)
3、小朋友這么喜歡小鹿,那就來當當這只小鹿,好嗎?
現在我們就是這只漂亮的小鹿,有一天我們來到了池塘邊喝水,突然發現了自己倒映在水里的影子,誰來夸夸自己。
△a、出示句子:“啊!我的身子多么勻稱,我的角多么精美別致,好像兩束美麗的珊瑚!”
b、孩子,我們把課桌當作水面,先自由夸夸。
c、指名夸小鹿。
△小鹿小鹿,那這句該怎么讀呀!
出示句子:“唉,這四條腿太細了,怎么配得上這兩只美麗的角呢!”
指名讀
4、小結:孩子,從剛剛的學習中我們知道了小鹿的角非常美麗,讓人喜歡。而小鹿的腿卻很難看,小鹿也不喜歡它。
(板書:角 美麗 腿 難看)
四、深讀課文 體會鹿的態度轉變
1、但是,當鹿經過了與獅子之間的事情后,對自己的評價悄然發生了變化,想知道什么事嗎?請快速瀏覽課文一遍,找一找。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了鹿和獅子之間發生的事,
2、指名分段讀5、6
3、孩子們,看過動物世界嗎?看過猛獸追趕獵物嗎那驚心動魄的場面嗎?是啊,對于弱者來說,將是一場生與死的考驗,讓我們再讀課文,爭取通過我們的讀牽動所有人的心。
4、出示第5自然段
a、請大家自由讀一讀,看看小鹿的心情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開始是沒精打采,當獅子向他逼近時,鹿非常恐懼、緊張)
b、誰能把這種內心的變化帶進課文再去讀一讀,自由讀。
c、指名讀
5、孩子,在這萬分危急的時刻,在這生與死的關頭,小鹿是怎么做的呢?
a、出示第六自然段,注意讀好描寫小鹿動作的詞。
b、指名讀,先讀前面2句。
(讀出動作真敏捷有力)
c、引讀,就在獅子灰心喪氣不想再追的時候,(鹿的角卻被樹枝掛住了)。獅子趕緊抓住這個機會,(猛撲過來)。
d、誰接著讀,指名讀后一句
e、-孩子,讓我們出去目睹一下獅子捕食獵物的場面。(播放視頻)
f、你看,高大的斑馬尚且如此,更何況弱小的鹿,多么恐懼多么危險的時刻,請自由讀讀。
g、指名讀 請女孩子試一試 男孩子讀
h、孩子,在這千均一發之際,鹿把角掙脫了出來,用四條有力的腿拼命向前跑,還好,有驚無險,這次--------(齊讀)
6、經歷了這次災難,鹿對待自己的角和腿的態度,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指名說 出示句子:他嘆了一口氣……
指名讀------(-如果嘆了口氣不讀,也輕聲把嘆口氣讀出來,會更好,先試一試)
讀指名
7、小結:孩子,鹿的角很美麗、卻讓鹿險些喪命,鹿的腿很難看,但是關鍵時刻卻讓鹿獅口逃生 (板書 險些喪命 獅口逃生)
五、揭示寓意 拓展延伸
1、面對鹿的角和腿,你喜歡什么,為什么?(同桌討論)
指名說(預設:如果都說喜歡腿,引導把角去掉好不好?)
小結:是啊,寸有所長,尺有所短,任何一件事物,任何一個人都有優點、缺點。所以不管對人、對事、對物我們都要全面地去看待它。
2、學到這兒,你有什么話想對自己說嗎?或有什么話想對大家說嗎?
-小結:老師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們對課文中所蘊含的生活哲理會有更深的感悟。
3、像這樣的小故事還有很多,老師推薦幾本寓言書,一周后進行寓言故事交流會。
板書
28、獅子和鹿
角 腿
美麗 難看
險些喪命 獅口逃生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長
《獅子和鹿》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內容簡析
《獅子和鹿》是一篇略讀課文,講的是在叢林中,一只鹿遇到獅子而奮力脫險的故事。平時,鹿非常欣賞自己美麗的角,而抱怨四條難看細長的腿。當兇猛的獅子向它撲來的時候,鹿的四條有力的長腿幫它從獅口脫險:而美麗的雙角被樹枝掛住,險些喪了性命。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物各有所長、所短;不要因為它的長處而看不見它的短處,也不要它的短處而否定它的長處;還告訴我們,不要光圖美麗的外表,更要講實用;美和實用在不同的環境和不同的條件下都有存在的價值。
全文情節緊湊,前后對比鮮明突出,語言豐富優美,在生動的故事中蘊含了深刻的道理。理解指導鹿對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的態度,是課文學習的重點;體會故事所講述的道理是課文學習的難點。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內容,了解故事所蘊含的道理。
3、培養獨立閱讀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鹿對自己的腳和腿的前后不同的態度。
教學難點:體會故事所講述的道理。
教學過程(預設):
一、激趣導入
1、師板書獅子,會想到哪些詞?板書鹿,又會想到哪些詞?
2、兇猛的獅子和美麗的鹿放在一起,齊讀課題,又想了解什么?
3、小結激趣:學習時能夠提出疑問,是一種很好的習慣,我們就可以通過讀書把一個個問號變成句號、感嘆號,甚至是長長的省略號,下面就看誰的讀書本領強,能夠自己讀懂課文,打算怎樣去學這篇課文?
4、自由讀課文,把難讀的詞、句讀正確,把文章讀流利,邊讀邊想:這篇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二、自主讀書 ,獲知大意
1、學生自由讀書,自主學習。
2、交流:誰已經讀懂了,課文主要講了誰的一個什么故事,用幾句話講出來。自己先練習一下。
3、指名說。
師隨機板書:角 美麗 送命腿 難看逃生
4、師:我們可以用誰開始怎么樣后來怎么樣來說?或者抓住一些重要的詞語來說,來,自己再練習一遍,肯定會講得很好。
5、指名說。
三、深入引導,感悟道理
(一)理解前后鹿對自己的角和腿的不同態度
1、同學們,通過剛才的讀書,你知道這個故事主要講誰?
請同學們再次走進課文,看看這到底是一只怎樣的鹿?拿起書,用心地默讀課文,仔細地體會體會。
2、你認為這是一只怎樣的鹿?
3、交流。
3、切入:
看來,鹿說的話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請你們拿出筆來,快速讀課文,找出鹿說的話,劃一劃。
生說,師出示鹿說的四句話。
(1)自由讀一讀,前后聯系的地想一想,你會發現更多。
(2)指名讀,你發現什么?
(3)誰來夸夸鹿的美麗的角?
(4)方法的引導:那怎樣才能把這幾句話讀好呢?
就請你們用上這些好方法來練習練習。
(5)角色體驗:你就是這只小鹿,你來夸夸自己。
(課件出示:美麗的珊瑚)你瞧,美嗎?小鹿把自己的角比作美麗的珊瑚,可見,它對自己的角(是多么滿意,是多么喜歡,用課文中的一個詞來說,就是板書:欣賞)來,把自己的感受送進去,女同學讀 ,男同學讀。
師:對于自己的腿呢?請同學們運用自己掌握的讀書方法讀好第四段。也可以和同桌互相讀讀。(出示第四段)
(6)誰愿意讀給大家聽聽。
(7)說自己的腿不好,不喜歡自己的腿,可以用書上的一個詞說:板書:抱怨。
(8)誰再來當當小鹿。
過渡:這時候,小鹿是如此欣賞自己的角,又是如此討厭自己的腿,可后來卻說(出示第七段的話)齊讀 。這是為什么呢?
(二)深入文本 體會小鹿變化的過程
1、自由讀第五、六自然段,認真地讀,仔細體會當時的情形。
2、你讀懂了什么?想說點兒什么?
3、在關鍵時刻,難看的腿成了怎樣的腿?(有力,有用)從哪兒看出來的,讀出句子。多好的腿呀!齊讀(有力的長腿在灌木叢中蹦來跳去,不一會兒,就把兇猛的獅子,遠遠地甩在了后面。)多么靈活的腿呀!讀出來多有用的腿呀!齊讀。
4、發散說話,體會心情。
5、引讀第五段
師:這時候,鹿的心情怎樣?
最后,起關鍵作用的還是兩條有力的長腿。就是這件事,就是這種心情,讓鹿重新認識了自己。
四、拓展寫話
1、小鹿帶著這種復雜的心情再次來到池塘邊,再次看到自己的倒影,肯定會有不同的感嘆,它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呢?拿起筆寫下來。
2、生寫,評價。
3、指生讀。
4、小結:事物各有所長、所短,我們要正確對待它的長處和短處,還要注重它的實用,這些道理,還藏在下面的諺語中,來,我們一起讀讀。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取長補短,相得益彰。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人不在大小,馬不在高低。
不挑擔子不知重,不走長路不知遠。
大家夸,一朵花,自己夸,人笑話。
《獅子和鹿》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讀懂課文內容,了解故事所蘊含的道理。
3 培養獨立閱讀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鹿對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態度。
[教學難點]體會故事所蘊含的道理。
[教學方法]情感朗讀法,情境教學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學法指導]
創設情境,把課本變成學生思想馳騁的草原,實現生本對話、生生對話、師生對話。通過引導學生看圖、說話、質疑、讀書、圈畫、思考、想象、交流來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在自讀自悟中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
[教學準備]小鹿圖片、多媒體課件、字詞卡片。
[教學設計]
一、看圖說話,激趣導入
在茂密的叢林中,生活著許多可愛的小動物,其中有一只小鹿非常想和大家交朋友,今天隨老師來到了課堂上,大家歡迎它嗎?喜歡它嗎?(貼出鹿的圖片)
1、你最喜歡它哪兒?為什么?(生看圖說話)
2、大家猜猜看,它在叢林中生活得怎樣?(師相機板書:平時、危急關頭)
3 、 揭示課題:正如大家所說,有一天它遭到一只獅子的追趕,簡直是太驚險了,我都替它捏了一把汗。大家想看看當時的情景嗎?(板書課題,學生質疑)
[設計意圖:看圖說話,激趣導入,構架理解課文內容的情感橋梁,同時為課后拓展的續編故事和創編故事做鋪墊。]
二、朗讀欣賞,整體感知
播放多媒體動畫朗讀課件,學生認真觀看并思考:
1 、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2 、誰找到了剛才所提問題的答案?
[設計意圖:通過視覺感受,讓學生經歷一次情感體驗,從內心深處體會鹿對自己的角和腿前后不同態度的原因,為學生朗讀感悟積淀感情基礎,繼續引導學生學習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的方法。]
三、合作探究,朗讀感悟
這個故事的語言多么優美,情節多么扣人心弦啊,簡直把大家迷住了。讓我們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學習生字詞,劃出喜歡的部分和感受最深的地方,然后和學習伙伴交流交流。
1 學生同學習伙伴自由合作,讀、劃、議、評。
2 匯報交流:
認讀生字詞,并引導聯系上下文理解詞義。(卡片出示)
3 朗讀匯報,師相機引導感悟體會,指導感情朗讀。
師引導提示:誰來展示朗讀自己喜歡的部分或感受最深的內容?你為什么喜歡?你有什么感受?你讀懂了什么?小鹿此時是什么心情?你想用怎樣的語氣朗讀?
[設計意圖: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接觸文本、思考文本、感悟文本的過程中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交流、朗讀中注重學生對文本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引導學生用眼睛去接觸文本,用大腦去思考文本,用朗讀去轉換、表現文本,用語言去表達對文本的感悟,從而把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落到實處。]
四、精讀品味,體會道理
1、 從鹿在平時和在危急關頭對自己的角和腿的態度,你發現了什么?
(1)默讀課文,找出鹿評價角和腿的話,用筆劃下來,再感情朗讀。
(2)你有什么體會?(師相機板書:欣賞、抱怨、責怪、感謝、不實用、實用)
2 重點品讀(課件出示鹿的四次評價語)
(1)男女生分別對比讀鹿對角的前后評價和對腿的前后評價,問:為什么鹿對自己的角和腿前后的態度不同?
(2)你受到了什么啟示,想對小鹿說點什么?
3 小鹿自己也深有體會,我們來聽聽它是怎么說的。(課件出示,生齊讀)
4 聯系實際,由文入情:學生聯系實際暢談體會(鼓勵學生舉生活中類似的事例來說明自己的觀點,可以從多個角度來談,說的有道理即予以肯定。師相機板書故事蘊含的道理)。
[設計意圖:以小鹿的前后態度對比為切入點,抓重點語句,采取多種方式朗讀感悟,聯系學生的認知世界和情感世界,走進文本情境,獲取真實感受,從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體會故事所蘊含的道理。]
五、遷移拓展,續編、創編故事
1、 師:小鹿獅口逃生,學會了科學思考,懂得了全面看待問題。然而故事到這里并沒有結束。當夜幕降臨,大地悄然入睡的時候,小鹿的眼睛對耳朵說起了悄悄話:“哎,主人現在對它的四條腿滿懷感激,卻完全忽視了我們,你不覺得委屈嗎?”耳朵會怎么回答呢?接下來又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
其實在小鹿的身上,在動物王國和其他王國里,每天都有許多有趣的故事發生。我們可以課外閱讀寓言故事,也可以展開我們想象的翅膀,來續編或創編故事,看看我們的故事將給人們以怎樣的啟示……
2 、學生口頭編故事。
[設計意圖:樹立大語文教育觀,注重知識遷移,由課內向課外延伸,擴大學生的閱讀量面,全面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拓展學生思維,激發創作的欲望,為本單元的口語交際和習作做鋪墊。]
[教材簡析]
《獅子和鹿》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五冊的一篇略讀課文,本組課文以思想方法為專題,告訴我們應該怎樣看問題,想問題,要學會善于動腦筋,用科學的思想方法思考問題。本文講的是在叢林中,一只鹿遇到獅子而奮力脫險的故事。平時,鹿非常欣賞自己美麗的角,而抱怨四條難看細長的腿。當兇猛的獅子向它撲來的時候,鹿的四條有力的長腿幫它從獅口脫險;而美麗的雙角被樹枝掛住,險些喪了性命。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物各有所長、所短;不要因為它的長處而看不見它的短處,也不要因為它的短處而否定它的長處;還告訴我們,不要光圖美麗的外表,更要講實用;美和實用在不同的環境和不同的條件下都有存在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