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予樹》教學設計5
【教學要求】1、能說出文章大意。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通過練習上下文,分析母親的心情變化,體會金吉婭善良之心、仁愛之情、體貼之意。
【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分析母親心情的變化,體會金吉婭的善良仁愛。
2、教學難點:
聯系上下文,理解結尾的意思。金吉婭的善良之心、仁愛之情、體貼之意。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出課題
師:出示圖片(音樂圣誕樹、圣誕歌曲)同學們,由此你想到什么?
(由此,我想到了圣誕節。)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發生在圣誕期間的感人至深的故事──《給予樹》
二、初讀課文,把握大意
1、分段朗讀,大家想:這個故事講了一件什么?
把握文章大意是本學期的訓練重點:
這個故事講的是“我”家里并不寬裕,給每個孩子20美元到商場里去給大家選購圣誕禮物,金吉婭卻買了50美分的棒棒糖。我很生氣,金吉婭告訴我,她把大部分的錢給一個陌生女孩買了洋娃娃,我激動的擁抱了她。
2、文中的“我”心情發生了哪些變化?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圈出相關的詞語。
3、指名交流:
“我”先是擔心,繼而生氣,最后激動。
三、細讀課文,尋求答案
1、面對“我”這樣的心情變化,你們有什么問題產生?
(她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2、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尋找答案,劃出相關的詞句,寫簡單批注。
3、同學交流、匯報:
⑴ 關于“我”擔心的原因:根據學生的理解,出示文字課件:
① 學生結合具體詞句,體會到“我”擔心自己沒有經濟能力讓孩子們買到好的禮物,她真是一個好媽媽。
② 比較句子,體會情感,指導朗讀:
“他們怎么可能買到很多很好的禮物呢?”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他們不可能買到好的禮物。)
出示:
你們讀讀這兩句話,體會那個句子更好,為什么?
學生在品讀、思考后認識到反問句更能將媽媽的擔心表現出來,繼而有效指導朗讀。
③ 你能把這種擔心用朗讀表達出來嗎?
⑵ 關于“生氣”:我擔心孩子買不到好的禮物,可當孩子買到禮物時,她為什么又生氣了?
① 學生交流:
因為她看到金吉婭只買了50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我”又疑惑又生氣。
② 金吉婭辜負了媽媽的一片好心,看來,她不是一個好孩子,你們同意嗎?
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文字課件2:
③ 指導朗讀時讓學生注意到她是“聲音很低,顯然因為沒能給我們買到像樣的禮物而難過。”把她的內疚、難過讀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