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色的海灘上
教學目的要求:
1.了解、學習本課生字(二類)和新詞。
2.教育學生向小女孩兒學習,做一個誠實可信、說到做到、聽話的好孩子。
3.全面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認識小姑娘的高尚品德,教育學生向小姑娘學習,做一個誠實、聽話的好孩子;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為重點。讀懂篇幅較長的課文,能把握文章的主旨,理解文章的層次;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做一個優秀的小學生為難點。
教學思路:
結合閱讀課文的特點,全面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引導自學,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結合課文結構特點,分層次,抓重點問題,學習理解課文內容。知行結合,教育學生向小姑娘學習,做一個誠實可信的好孩子。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用具:
字卡(二類或以前學過的生字詞卡),錄音機,錄音磁帶,小黑板,幻燈(片),電視機或錄放機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導入課題。
二.提問,激發興趣。①誰到過海邊,見過大海?②誰見過貝殼?是什么樣子的?有哪些種?好看嗎?
2.放錄像。關于大海、海岸、貝殼的解說。教師:剛才大家看了聽了,現在請大家說一說(抽兩三名學生說。)
3.導入課題,板書。
二、學生自學課文。
1.學生默讀課文,思考問題:①課文主要寫了誰和誰之間發生的什么事?②畫家去撿貝殼去了,小姑娘在干什么?③小姑娘喜愛貝殼嗎?為什么畫家給她貝殼她不要;貝殼掉在地上,她撿起來,又還給了畫家呢?④小姑娘為什么不聽老伯伯的勸說,仍舊給畫家看東西?
2.組織討論,抽兩三名學生回答。回答問題時,要求學生當眾把意思表達完整,師生共同幫助。
3.整體了解課文內容,結構,思考課文寫了哪些人,哪些事,以什么順序寫的。
三、范讀課文。放一遍課文錄音,最好是配音朗讀。
四、學習字詞。
1.本課是閱讀課文,沒有安排字詞的教學任務,但對以前學過的字詞要進一步鞏固。學生讀課文時借助漢語拼音或字典,自學二類字或以前學過的生字。
2.學習詞語。學生先自讀詞語,理解詞語的意思。
3.抽查。出示一些字卡,檢查學習情況。抽兩三名學生讀詞語,并口頭說說是什么意思,口頭造一個句子。
五、檢查閱讀情況。
1.抽部分學生讀一讀課文內容,發現有讀音錯誤,及時糾正。
2.提問,檢查。①誰能當眾用一兩句話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②小姑娘說了幾次話,你能找出來讀一讀嗎?③小姑娘為什么要一直等畫家回來?(抽兩三名學生回答,師生評議補充。)
3.組織討論:課文中小姑娘所做所說,反映了小姑娘的什么品質和什么精神?(抽幾名學生回答,理解多少說多少,教師適當啟發引導。)
六、細讀課文,全面領會。
學生細讀課文;脽舫鍪舅伎碱}:①文章記敘了什么內容?②反映了什么主題思想?③對我們有什么教育意義?
七、作業。
抄寫小黑板上的詞語,并造一個句子。
第二課時
一、檢查自學情況。
1.提問:①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②反映了小姑娘什么品質和什么精神?③你通過學習課文,受到哪些教育?
2.組織討論。問題:小姑娘把落在海灘上的貝殼,一顆一顆撿起來還給畫家。畫家的眼圈為什么紅了?(抽幾名學生回答,師生評議。導入學習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