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和鹿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品味課文中生動的語句,知道狼是“功臣”,而鹿是“禍首”的原因,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感悟對比之處,展開想象,積累語言,體會自然界中各事物間的內在聯系。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懂得破壞生態平衡將會給環境帶來無法想象的災難。
三維目標的整合點:森林和鹿群的變化
二、教學重點、難點:憑借對課文內容的朗讀感悟,合理想象,體會自然界中各事物間的內在聯系,不能隨意破壞生態平衡。
三、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對比設疑,激發興趣
1、板書課題,學生讀題
2、在你的印象中,狼是怎樣的動物呀?狼貪婪而兇殘,真令人討厭。
那鹿呢?(。
它活潑而美麗,多惹人喜歡呀。
3、這是我們的印象,課文中又是怎么認為的呢?
出示一段話:
人們做夢也不會想到,他們捕殺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而人們特意要保護的鹿,一旦在森林中過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禍首”。
這里把兇惡的狼稱為“功臣”,而把我們認為是可愛的小鹿稱為是“禍首”,到底有什么有力的證據這么說呢?杜老師跟大家一樣心里充滿著疑問,為了解決我們心中的疑惑,這節課咱們就來通過學習課文解決這些疑問。
【引發學生自覺質疑:為什么貪婪而兇殘的狼會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而活潑美麗的鹿卻成了破壞森林和毀滅自己的“禍首”了呢?出示圖片,凸顯矛盾,讓問號在學生的腦海里留下鮮明的印象,引領學生去解決問題。這一環節主要由老師主導,學生活動為輔,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探究。】
二、合作探究,感知內容
1、默讀課文,看看森林和鹿群在一百多年間發生了什么巨大的變化。邊讀邊畫,畫出能夠看表現森林和鹿群變化的句子,在旁邊作出批注,在書上留下讀書的痕跡。
2、 四人小組之間展開交流,讀一讀所畫的句子,議一議發生的巨大變化。
三、抓住對比,感受災難
第一組:森林的變化
(一)一百多年前的森林
1、看圖想象,感受森林的生機勃勃
(1)師:瞧,這就是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你們說,這是一片怎樣的森林?
(2)想像,感受圖中沒有的美好景象,進一步感受森林的生機勃勃。
(比如:天空藍湛湛的,鋪滿新綠的草地上,野花競相開放,小河波光粼粼。)
(3)小結:凱巴伯森林是快樂的,和諧的,蔥綠的樹木,美妙的歌聲,歡快的身影,真是(出示卡片讀:生機勃勃)
2、朗讀品味,感受森林的生機勃勃
出示句子:一百多年以前,凱巴伯森林一片蔥綠,生機勃勃。小鳥在枝頭歌唱,活潑而美麗的鹿在林間嬉戲。
(1)畫面美,課文的語言更美,快讀讀,邊讀邊在腦海中浮現剛才看到的畫面。
(2)能用你的朗讀向大伙兒展示看到的美景嗎?(指名讀)
(3)讓我們一起讀,把這森林的美景深深地印在腦海中吧。
(二)一百多年后的森林
1、看圖對比,感受森林的一片荒涼
(1)圖片對比,感受“綠色在消退”:
森林中的綠色呢?剛才滿眼的綠呢?
(引導和森林以前的景色對比說,小樹、野草、野花都不見了蹤影,甚至連樹葉、樹皮、樹根都被鹿吃得精光,森林中綠色的植物在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