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6
24、寓言兩則
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知道事物有它自身的發展規律,如果違反自然發展規律,強借外力,強求促成,反而會把事情弄糟。以及:對立雙方互不相讓,只能讓第三者得利的道理。提醒我們應該根據自身情況和客觀條件適時、適當妥協的道理。
教學內容
分 析本課兩則寓言皆為成語寓言故事。《揠苗助長》選自《孟子》。《鷸蚌相爭》選自《戰國策》。課文是熱氣古文改寫而成的故事。
重點難點1.了解寓言這種體裁,并掌握寓言的基本特點,基本能復述課文。
2.了解寓言故事所包含的寓意:知道事物有它自身的發展規律,如果違反自然發展規律,強借外力,強求促成,反而會把事情弄糟。并結合歷史故事及自身經歷理解《鷸蚌相爭》所包含的寓意
教學準備1.準備與本課寓言相關的動畫片或是書籍。2.多補充些其他的寓言故事書籍,推薦學生閱讀。(學生)課外搜集寓言故事在課堂上與大家共享。
教學時間 ( 2 )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師 生 活 動
設計意圖一、揭示課題,理解“寓言”二、創設情境,課題質疑三、初讀文本,感知大意四、理解文本,練習朗讀五、總結收獲,拓展延伸1、同學們,你們喜歡看寓言故事嗎?你們曾經看過哪些寓言故事呢?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兩則新的寓言故事。出示課題:《寓言兩則》。3、解釋課題:“寓言”、“兩則”各是什么意思?這節課,我們先來學習第一則寓言故事。1、(出示插圖)古時候,有個農夫,他很想讓他地里的禾苗長得快些,大家幫他出出主意好不好?2、大家的辦法不錯,他自己又想出了什么辦法?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個故事。3、板書課題《揠苗助長》,指名讀課題。4、質疑:看了這個題目你會提出什么問題?5、到底是誰揠苗助長?為什么揠苗助長?揠苗助長的結果又怎么樣呢?帶著你們的疑問認真讀課文吧,相信你們一定能自己解決這些問題。1、初讀課文:帶著這些問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吧,對照著后面的生字表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指名讀、齊讀:巴望、焦急、筋疲力盡、興致勃勃、納悶 3、組織交流,先分說,再連起來把故事的梗概說一說。1、指名朗讀,學生評議,相機理解課文。“宋國有個農夫,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長得快些,就天天到田邊去看。可他總覺得禾苗一點兒也沒有長,心里十分著急。”(1)“巴望”是什么意思?(2)“天天”說明什么?(3)他“焦急”什么?他心里會怎么想?(4)指名讀、齊讀:能把當時他焦急的心情讀出來嗎?2、“一天,他終于想出了辦法,就急忙跑到田里,將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他從中午一直忙到天黑,累得筋疲力盡。”(1)他想啊想啊,最后想到了什么辦法?(2)“筋疲力盡”是什么意思?為什么會“筋疲力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