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矛和盾的集合
學習目標1,認識"矛,盾"等6個生字.會寫"矛,盾"等14個字.能正確讀寫"集合,難以招架"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容,結合生活經驗理解"誰善于把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教學重點:了解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的優點合二為一的過程.
教學難點:理解,體會由坦克的發明引發的道理.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設計:
一,課前游戲:成語猜猜猜
二,圖片導入:
1,出示圖片認識矛和盾,了解矛和盾的用途.
2,揭題:矛和盾的集合
三,初讀課文:
1,按你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參考"我會填")
2,交流反饋:檢查詞語;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四,研讀悟理:
1,引出:是的,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2,質疑:發明家究竟是怎樣把矛和盾的長處集合在一起,發明坦克的呢
(1)默讀課文1—4自然段,找出帶"然"的詞,把它圈出來.
交流板書:忽然 固然 當然
(2)出示:在這緊張危機的關頭,發明家忽然產生了一個想法:"盾太小了!如果盾大得像個鐵屋子,我鉆在鐵屋子里,敵人就一槍也戳不到我啦!"
a從這句話中你讀懂了什么 通過理解"忽然"一詞了解當時發明家產生想法的原因.
b同桌現場演繹當時的情景,聯系句子體會"左抵右擋","難以招架"等詞語的意思,教師指導朗讀.
c體會發明家當時的心情,指導朗讀.
c齊讀第二自然段.板書小結:產生想法
(3)出示:可是,這樣固然安全,自己卻變成了只能縮在殼里保命的蝸;驗觚斄.
a查c看了這樣的發明,談談你的感受.指導朗讀第四自然段.
板書小結:延伸想法
(5)歸納總結:
a把三句話連起來讀讀,從這里你能讀懂什么
b引導學生了解并能簡單說說發明家發明坦克的整個過程.
五,拓展升華:
1,是的,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2,這里的誰僅僅是指坦克嗎 引導學生用別的例子來說明這句話.
六,生字指導:盾,兵,退
《矛和盾的集合》說課材料
穆湖實驗學校 周文婷
《矛和盾的集合》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教科書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25課.這篇課文寫的是發明家手持矛和盾,在與朋友對打比賽時,由矛和盾的長處想到了發明坦克.由此說明" 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作者按發明坦克的過程——坦克的實際應用——從中引發道理的順序敘述.敘事簡潔清楚,用事實說明道理.
我所講授的是本課的第一課時,結合本課的教材特點,確立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在于了解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的優點合二為一的過程讓學生參悟透.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指導的作用,達到教學目標.在課堂上,我是這樣做的:
結合穆湖實驗學校學生的實際,利用成語故事進行課前談話.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寓學于樂,玩的同時積累了成語,又了解了矛和盾,自然而然地過渡到新課的教學之中.然后,利用課件讓孩子們形象直觀地認識"矛"和"盾",對它們有個初步的認知,自然地導入課題,激發了孩子們研究的興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