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學習目標:
①認識“矛、盾”等6個生字。會寫“矛、盾”等14個字。能正確讀寫“集合、招架”等16個詞語。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抄課文中的好詞佳句。
③理解課文內容,學習發明家勤于思考、關于實踐的品質。
教學重難點:了解發明家把矛和盾的優點合二為一發明坦克的過程是教學的重點。理解體會由坦克發明的道理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路,激發興趣
1、這個故事發生在1916年凌晨,在英法戰場上,英軍的18輛坦克浩浩蕩蕩地沖向德軍陣地。德國兵頭一回見到這龐然大物,嚇得哇哇直叫,亂成一團,一下子退了十幾公里。聽了這個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2、是的,坦克的確威力無比。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和它有關的課文——揭題
板書,強調“矛”與“盾”的寫法。
3、讀題,看圖了解矛和盾的作用。(自衛 進攻)
4、那么坦克的發明與“矛和盾”又有什么關系呢?
二、初讀課文,感知整體
1、自由讀,要求讀正確、通順。
2、檢查自學情況
①出示生字詞:自由讀,正音。
②分節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發明家手持矛和盾在與朋友的比賽時,由矛和盾的長處想到了發明坦克。
三、仔細閱讀,感悟探究
1、發明家手持矛和盾在與朋友的比賽,這是一場怎樣的比賽啊?畫出相關句子。
研讀句子“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他刺來,發明家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
①自由讀,這是場怎樣的比賽?
②你從哪些詞語感受到比賽的緊張?
“雨點般”可看出什么?(矛來勢兇猛)
面對矛雨點般的進攻,發明家用什么“左抵右擋”?(做做動作)
盡管身手相當敏捷,可還是“難以招架”。“難以招架”什么意思?
③你能把這種緊張的氣氛讀出來嗎?
2、在這危急的關頭,發明家想到了什么?
①畫出句子讀一讀
②想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發明家的心情怎么樣,帶著這種感受讀一讀。
③像鐵屋子一樣的盾確實安全,但是發明家又產生了新的困惑——讀句子
你認為這樣的鐵屋子像————,只能--------,不能————。
3、只能自衛,不能進攻,要想贏得比賽是很困難的,于是發明家又有了新的想法。
①引讀——第四段
②出示坦克圖。找找什么像坦克的盾?什么像坦克的矛,隨機理解“履帶”。
④說說坦克比起鐵屋子來的進步:坦克不僅能————而且能————
4、發明家把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合二為一”發明了坦克,那么它在戰場上又能發揮什么作用呢?自由讀。
①你從那些地方看出坦克威力巨大?
②如果你是德國兵,頭一回見到坦克,你會怎么說呢?
③發明家把矛和盾的長處集合一身,發明了坦克,幫助英軍大獲全勝。
讓我們再來讀讀這句話。
四、課堂小結,終結延伸
1、這個故事帶給我們怎樣的啟示呢?齊讀第五自然段。
2、你還能用別的例子來說明這句話嗎?
3、讓我們來做做趣味數學
矛+盾= 坦克 鉛筆+橡皮=
電視+電話=輪子+椅子=
五、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課堂作業
3*、模仿課文,舉一個例子說說新產品發明的過程。
《矛和盾的集合》教后反思
由于題目上就有生字,所以上課時我采用先出示“矛”“盾”兩個字分別讓學生說說自已對這兩個字的理解,學生聯想到古代的兵器,這時我引導學生或畫或表演說出這兩種兵器的優缺點,引導學生思考這兩種如果集合在一起會是什么樣子呢?進入課文。學生基本在讀了課文后就理解了大概內容,所以我請學生說說自已讀懂了什么,學生在用個性化語言說時,我趁機引導學生品味了“如雨點般向他刺來;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固然安全”等詞句。體會作者用詞用句的準確。并引導學生讀相關句子,去掉第五段比較體會作者文章結構的嚴密。最后讓學生說說自已讀了這個故事的感受,再集體讀最后一段,讓學生明白這篇課文是通過一個故事來講一個道理。讓學生知道以后寫一個道理時就可以用事例來說明的寫作方法。最后讓學生從生活中找出一些“矛和盾的集合”的例子,由于學生一時想不到,我只好先提示了雙層汽車、帶橡皮鉛筆等,學生經提示馬上說出了生活中的很多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