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矛和盾的集合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寫的是發明家手持矛和盾,在與朋友對打比賽時,由矛和盾的長處想到了發明坦克。由此說明“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的道理。
這篇課文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講發明家手持矛和盾,與朋友對打過程中,為了保護自己,由盾想到了鐵屋子;為了進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兩者結合起來,發明了坦克。第二部分講發明的坦克在戰場上打敗敵軍,大顯神威。第三部分由坦克的發明引出“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一道理。作者按發明坦克的過程──坦克的實際應用──從中引發道理的順序敘述。敘事簡潔清楚,用事實說明道理,是本文表達上的主要特點。
選編本課的意圖,一是讓學生懂得作者借坦克發明這件事,說明“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學習正確的思想方法;二是初步了解用事實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引導學生了解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的優點合二為一的過程,是教學的重點;理解、體會由坦克的發明引發的道理,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目標】
1、認識“矛、盾”等6個生字,會寫“矛、盾”等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集合、招架、緊張、固然、烏龜、自衛、進攻、炮口、坦克、合二為一、戰場、大顯神威、首次、亂作一團、長處、勝利者”等16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抄課文中自己認為好的詞語。
3、繼續學習默讀課文。讀懂本課內容,結合生活經驗理解“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實來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了解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的優點合二為一的過程。
【教學難點】理解、體會由坦克的發明引發的道理。
【課時劃分】
第一課時主要內容:
1、會認6個生字,會寫“矛、盾、集、持、般、架、龜”7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集合、招架、緊張、固然、烏龜、自衛、進攻、炮口、坦克、合二為一、戰場、大顯神威、首次、亂成一團、長處、勝利者”等詞語。
2、通過各種形式地朗讀、默讀、合作交流等形式,把課文讀通順、讀正確;了解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課時主要內容:
1、突破教學重難點,即引導學生了解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1-4段)。
2、理解、體會由坦克的發明引發的道理,初步了解用事實來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5-6段)
【教學準備】
1、學生預習課文。
2、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師:今天我們學習第七單元,這一單元是 以“思想方法為專題”,共設計了四篇課文,分別是《矛和盾的結合》《科利亞的木匣》《陶罐和鐵罐》《獅子和鹿》。這四篇課文告訴我們應怎樣看問題,想問題,要學會善于動腦筋,用科學的方法思考問題。現在我們來學習第一篇課文——矛和盾的結合(齊讀課題)
1、請小朋友認真觀察這幅圖,圖上發明家手持矛和盾,正在與朋友比賽,從圖上看,你知道哪個是矛?哪個是盾?(指名說說“矛”和“盾”的樣子。)(播放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