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薩的天空》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課文,背誦課文。
2、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體會作者對拉薩湛藍的天空的贊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讓學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學重難點:
體會作者通過對拉薩天空的贊美來表達對拉薩的無限熱愛之情。
教學準備:
收集有關拉薩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指名讀課題,文章主要寫什么?(天空)哪里的天空?(拉薩)
2你們知道拉薩嗎?(西藏自治區的首府,在我國的西南部)你是怎么知道的?在哪兒嗎?
3出示中國地圖:簡介拉薩:西藏自治區的首府,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市內瑪布日山上有建筑宏偉的布達拉宮。1965年建成了橫跨拉薩河、連接川藏和青藏公路的永久性鋼筋混凝土城市橋——拉薩大橋。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
請大家跟著老師一起神游拉薩,去領略它與眾不同的天空。
1、看錄象。瞧,這就是拉薩的天空,你能用一個詞或一句話來描述一下你的第一感受嗎?
拉薩的天空( )
2、課文給我們帶來了更美妙的感受。出示第一自然段,找找用哪個詞可以概括。
(板書:湛藍、透亮)
3、⑴品讀比喻句。
把“拉薩的天空”比作什么?由此你體會到什么?
⑵怎樣讀好這句話?
你們瞧,拉薩的天空就像用清水洗過的藍寶石,那么湛藍、那么透亮,多美呀!
4、指導朗讀:誰來讀一讀?指名讀,評議:聽了他的朗讀,你想說點什么呀?
多藍的天空啊!讓我們一起美美地讀一讀吧!
三、學習第二、三、四自然段。
這篇課文二、三、四自然段都是描寫藍天的,其中你最喜歡哪個段落?畫出你喜歡的詞句,多讀幾遍,并說說為什么喜歡?還有什么不懂?
(一)交流:
第二段
1、在拉薩,人們說話的聲音能碰到藍天,伸出手來能摸到藍天。
(1)請小朋友反復讀讀這句話,你能從這句話中感受到什么?
(2)學生交流。(結合“手可摘星辰”理解,位于海拔3700米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之上,拉薩的天空總是那么近,觸手可及,仿佛一切事物都被這藍天所包容、所浸潤)
(3)出示圖片。天空是那么藍,一切都被這藍所浸透,所包容了,這天與地之間仿佛融為一體了。難怪人們會覺得伸手就能碰到藍天。試試看,能把這藍天的藍讀出來嗎?
(4)指名讀。
2、有人說“掬一捧藍天可以洗臉”,這話真是太妙了。
(1)“掬”是“捧”的意思。捧藍天在手真可以洗臉嗎?(藍天如水,純凈無暇、一塵不染)
(2)出示圖片:小朋友,你們看,當我們抬起頭來,仰望天空,一片湛藍,可那不是湖,而是像湖一樣清亮的藍天,你們說,這感覺是不是很奇妙啊,難怪人們要說這是——“太妙了”!誰能把這么奇妙的感覺告訴大家?
(3)誰來和他比一比!
3、有貼著山頂的白云的映襯,湛藍的天空顯得越發純凈;有了拉薩河畔草地的對照,湛藍的天空顯得更加明潔。
(1)展示圖片: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2)師語言描述:藍得這么純凈、這么明潔的天空,相信我們一定也能把這句話讀得美美的。自由練習,指名讀。
(3)聯系說話。出示圖、句式:有了這藍天,______顯得________。
(4)過渡:如果天地間只有湛藍一種顏色,那拉薩一定很單調。如今,這藍藍的天空并不孤單,在白云、草地、綠樹、紅花的映襯下,更把我們的視線緊緊地吸引住了,讓我們神往!讓我們一起再來讀讀這句話(齊讀第二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