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第八單元教學設計及教學建議
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八單元教材分析及教學建議
【單元教材解讀】
蘇教版三年級下冊第八單元安排了《寓言兩則》、《爭論的故事》、《剪枝的學問》三篇課文,還有一次習作和一組練習。本組課文形式多樣, 有寓言故事, 也有生活中發生的真實故事,它們有一個共同點: 都是用具體的事情來說明一個道理, 所說明的道理, 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豐富了學生的思維方法,在哲理思辨中啟迪學生的智慧。但這三篇課文又能張揚它們的個性:文章的體裁不同,分別有寓言、民間傳說、記敘文;語言表達方式上也各有特色:《寓言兩則》通過精煉、生動的語言闡述故事,《爭論的故事》則把師生間的對話納入故事中,從而引發深思,而《剪枝的學問》則抓住小作者心情變化為線索,詳細敘述故事的經過。當然這些課文除了故事性強,文中還有許多貼切的詞、生動的句、鮮活的段落,值得學生細細地品讀,感悟。
【單元教學目標分析】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講講這些故事。
2、學會本單元33個生字,其中6個綠線內的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結合生活實際領悟寓意,懂得做事要腳踏實地、不可急于求成以及雙方為了一點利益互不相讓,可能會導致兩敗俱傷的道理。
4、領會爭論故事中所蘊含的“做事應抓住時機”的道理。
5、了解剪枝是為了來年能收獲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減少”是為了“增加”的道理。
6、能根據自己的認識,選用合適的圖畫,編一個童話故事,要把事情的經過及養成良好習慣的好處敘述清楚。
【單元課時安排】
《寓言兩則》兩課時 《爭論的故事》兩課時
《剪枝的學問》兩課時 習作 兩課時 練習八 兩課時
24. 寓言兩則
【教材解讀】
這篇課文有兩則寓言故事。《揠苗助長》選自《孟子。公孫丑上》,講的是古時候有個人盼望禾苗長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結果禾苗都枯死了。這則寓言告訴人們:不顧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急于求成,反而會把事情弄糟。《鷸蚌相爭》選自《戰國策。燕二》,主要講了蚌張開殼曬太陽,鷸去啄它,被蚌殼鉗住了嘴,雙方都不肯相讓。漁翁來了,把兩個都捉住了。這則寓言告訴我們:雙方爭利、互不相讓,結果可能是兩敗俱傷,反而讓別人從中獲利。
寓言教學的重點是通過對寓言故事的解讀,理解其中蘊含的深刻道理。這兩則寓言故事淺顯易懂,對于已經具備了一定閱讀能力的三年級孩子來說,僅僅從語言和情節上來理解并不是難事。但想要讓孩子通過自己讀書就能真正理解簡單的寓言故事中蘊含的深刻道理也并非易事。因此,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除了充分為學生創設情境幫助他們理解寓意外,還通過想象、說話及多種形式的朗讀等學習活動,理解重點詞語,充分挖掘課文隱含的人文價值,創設輕松、活躍、和諧的課堂氣氛,激活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在反復誦讀及想象過程中,領悟內容,體驗情感,潛移默化的培養人文精神,提高語文素養。
【學生學什么】
1.學會本課生字“寓、焦、苦、弱、勃、悶、宋、則、疲”,能熟練運用。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懂得復述課文。
3.創設情境,聯系上下文理解課文中的生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