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下學期語文第三單元教學設計
6分二、讀中悟 悟中讀1、選擇一則寓言故事,細致閱讀,說說從這兩則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你是從哪讀出來的? 2、交流閱讀體會 3、重點體會 (1)亡羊補牢中不同人物的心理 (2)你怎樣看待南轅北轍中那個去楚國的人,有什么話想對他說? 4、談談你對寓言故事的感受。 5、用自己的話來介紹這兩則寓言故事。² 閱讀方式:一人、同桌、小組 ² 讀課文 ² 說說從中懂得了什么?從哪讀出來的? 分寓言故事進行交流 ² 細致的體會兩則寓言中不同的人物給大家帶來的思考。抓重點詞句。 ² 把你的理解(或感受)讀出來。 (1)體會讀 (2)評價讀 學生自由發言。 深入的閱讀兩則寓言故事,體會其中蘊涵的道理。 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 進一步體會寓言中語言文字 27分三、課外延伸1、各小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寓言故事。 2、各小組介紹一兩個比較有意義的寓言故事。² 用一句話介紹自己收集的寓言故事的出處及大意。 ² 填寫記錄表。 ² 小組交流。擴充學生的課外知識量 培養學生的復述能力7分板書: 9、寓言二則亡羊補牢 南轅北轍課后小結:課題:10驚弓之鳥課時:2課時教學目的:1、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驚弓之鳥、魏國、射箭、打獵、大雁、拉弦、悲慘、愈合、裂開”等詞語,懂得“驚弓之鳥”這個成語的意思。 2、分角色朗讀課文,抓住關鍵詞句,理解課文內容。 3、從課文的學習中受到啟發,懂得只有善于觀察、善于分析,才能對事物有正確的認識;學習對事物進行分析推理的方法。教學重點:聯系上文理解最后一個自然段更羸說的話,理解、體驗更羸觀察、分析、判斷、推理的思維。教學難點:聯系上文理解最后一個自然段更羸說的話,理解、體驗更羸觀察、分析、判斷、推理的思維。教學準備:
第一課時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意圖
時間
一、導入:1、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則成語故事,它的名字是:《驚弓之鳥》。 2、看到故事的題目,你知道故事講的是一件什么事嗎? 3、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成語故事,了解到底發生了一件什么事?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來回答。通過要學習的成語,引出學生學習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