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合作中實踐于實踐中交際——《介紹一處景點》口語交際教學設計
湖南常德市德山桃花山完小史彩平
教材分析:
《介紹一處景點》是語文版第五冊語文樂園二的訓練內容,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互相介紹一處景點。通過學習本單元的《天山的托木爾峰》、《中華世紀壇》及語文樂園中《美麗的北海公園》,學生已了解到了可以按游覽順序、空間順序介紹風景、名勝,知道了如何向別人介紹風景、名勝。因此,本次口語交際的訓練意圖顯然在于:為學生提供一個語文實踐的平臺,促使學生將所學的語文知識、積累的語言材料進行內化運用,在真實的情境中開展口語交際活動,以激發學生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培養人文精神。
學生分析:
考慮到本班學生生活在常德城郊,且年齡均在8歲左右,他們的家庭環境與生活閱歷決定了他們中的大多數對于外省市的風景、名勝了解不多。因此,我把這次活動的主題定為:“我愛我的家鄉”。不過,這些孩子雖知道常德市擁有花園城市、魅力城市、旅游城市等多項桂冠,但他們年齡小、外出機會少,對于常德的了解是屬于淺層次的。如何指導學生通過收集資料深入細致地了解家鄉:如何指導學生按一定順序介紹風景、名勝,使聽說訓練落到實處,是這堂口語交際課主要考慮的問題。
設計理念:
口語交際重在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說習慣,提高傾聽與表達能力。因此,本堂課我注重通過真實情境的創設,激發每位學生說的欲望,讓每位學生大膽地說,盡情地說;注重合作學習的組織、引導,盡可能讓每位學生獲得同等的聽說訓練機會。“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本堂課最為核心的設計理念。
教學目標:
1.能抓住特點,按照一定順序介紹家鄉的風景、名勝。
2.學會有禮貌地提問,傾聽別人發言時態度認真,不隨意打斷他人。
3.培養收集資料的能力,促進學生對家鄉的了解,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一、課前準備
1.按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標準分好四人學習小組,搜集資料時各組成員可分工協作,要求每人至少完成一項準備工作。
2.準備工作:①上網或去圖書館搜集相關資料,如:旅游線路、收費標準、著名景點、趣聞軼事及各種圖片等。
②自制采訪卡,在熟悉的長輩中開展采訪活動。采訪卡上涉及以下幾個問題:
a.您知道常德有哪些風景、名勝?哪些地方您去過?
b.(選擇被采訪者去過的地方提問,問完一處再問另一處)到×××應該怎么走?您游覽時是先到哪兒,再到哪兒?
c.您對×××的哪些景點印象最深?那兒有什么特點?
3.對學生的采訪進行必要的指導:事先與被采訪者約定好時間,態度要大方,說話時看著對方的眼睛,認真作好記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