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借助課文內容,理解詩句意思。能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加倍思念家鄉親人的思想感情。
3、讓學生在讀文悟詩中,感受到古詩文的魅力。
教學重點:
1、借助課文內容,理解詩句意思。能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加倍思念家鄉親人的思想感情。
2、讓學生在讀文悟詩中,感受到古詩文的魅力。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以詩激情。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23課——每逢佳節倍思親,(齊讀課題)。
2.通過上節課學習,我們知道:這里的“佳節”就是哪一個傳統節日。在這樣美好的節日里加倍地思念親人,就是—每逢佳節倍思親,(再讀課題)。
3.這一課題是一句千古絕唱,出自唐朝大詩人王維的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出示古詩)誰來讀一讀這首詩。
4.在合家歡聚的重陽節,詩人為何會發出這樣的感嘆?這節課,就讓我們走進這首詩的背后,去感悟詩人的內心情感。
二、體會快樂的重陽節
1.請同學們讀一讀課文,找一找,那時候人們是怎樣過重陽節的。
(交流出示)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去登高游玩。
2.自由讀一讀這幾句話,用心感受一下。
3. 同學們,文字是有溫度的。有些句子,讀起來讓人心里暖暖的,感覺很高興,而有些句子卻讓人心里涼涼的,感覺很傷心。誰來讀一讀這幾句話,體會一下,是什么樣的溫度?給你什么感覺?(暖暖的,心里很高興)
還有誰也感覺到暖暖的,很高興?
你從哪些詞感覺到了溫暖、高興?(熱鬧,扶老攜幼,興高采烈,登高游玩)
讓我們關注“扶老攜幼”這個詞,想象一下,它描繪的是什么樣的畫面?
4.讀著這些詞語,回想自己過節的情景,譬如春節這天,人們會怎樣過節?
5.重陽節就是這樣熱鬧。讓我們一起去親眼看看。
這樣的情景,又讓你想到哪些詞?
6.指導朗讀。現在你能結合自己的生活,想象著人們過節時快樂的畫面,讀好這幾句話嗎?
△聽了你的朗讀,讓我們感受到大街小巷到處都洋溢著節日的喜慶氣氛。
△你的朗讀讓老師仿佛聽到人們登高游玩時的歡聲笑語。
三、感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1.人們歡度重陽的情景讀來讓人心里暖暖的,那文中哪些句子讀來讓人心里涼涼的?(出示:15歲那年……已經兩年了。)
這些句子中哪些詞讓人感到心里涼涼的?(強調15歲,就,已經兩年)
2.同學們,你們天天和爸爸媽媽在一起嗎?要是今天爸爸媽媽外出了沒回來,或者你今天在親戚那里沒回家,你想爸爸媽媽了會怎么做?(學生交流)
說到這兒啊,老師相信每個同學都產生了這樣的疑問:王維為什么不能回去呢?
3.板畫介紹:王維自幼聰明,同時要強,15那年就只身來到當時的京都長安求學。而王維的家在蒲州,中間隔著高高的華山,還有千里之遙。當時王維所處的唐朝,交通極為不便沒有飛機,汽車,等交通工具,所以想回回不了。也沒有電話等通訊工具,只能通過寫信來和家人溝通,而一封信往往需要十天半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才能收到。所以你覺得王維孤身在外會怎樣?
4.這兩年,7百多個日日夜夜,王維經歷了多少事,有多少話要和親人敘述啊!(課件出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