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子》閱讀評價案例分析
案例:
一位教師在教學《金子》時問:“親愛的小彼得們,看著自己辛辛苦苦種出來的鮮花,你想告訴大家什么?”一位學生正在做小動作,教師發現后讓他回答這個問題。正當他無所適從時,同桌在下面小聲告訴他:“隨便說!怎么說都行!”
結果,這個學生回答:“種花真累。”
教師立即說:“哦,你覺得種花很辛苦,也有道理。老師相信你注意聽講會回答得更好!”
分析:
彼得·弗雷特在淘金無望、準備離去時,發現雨后土地上長出了小草,從中受到啟發,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來培育花苗,當鮮花盛開時,他的心情應是激動萬分,自豪不已,怎會覺得累呢?即使累,也已被成功的喜悅沖淡了。顯然,這位學生并未聽講,甚至對課文缺少應有的認知,而教師提問的目的則是提醒他注意聽講,卻忽略了答案正確與否,可謂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學生作答后,教師應巧妙地加以引導:“是啊,勞動的過程是辛苦的,但結果呢?”相信這位學生很快就能進入情境,明白“辛勤勞動終會有所獲”的真諦。
——源自“教師言語評價”課題研究中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