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袋麥子教案
看看大家是否都陶醉在各種各樣的美食之中,迫不及待地想嘗一嘗小豬的手藝。
小結:剛才我們通過讀一讀句子,找一找關鍵詞,認識了一頭憨厚老實的小豬,最后通過品讀來再次體驗小豬憨厚可愛的性格。
過渡:現在請同學們用同樣的方法自學描寫小牛和小猴的段落。遇到不懂的問題可在小組內討論解決。
(設計意圖:以小豬為教學突破點,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讓學生把學習小豬段落的方法遷移到學習小牛和小猴段落上。)
4、自學描寫小牛和小猴部分。
匯報: (1)、小牛又是怎樣處理麥子的?結果呢?
(2)、你從小牛身上發現了哪些優點?(勤勞、節儉、有打算)
(3)、小猴看出這是“上等的麥種”,他會怎么做呢?(種下地)
(4)、 你從小候身上發現了什么優點?(看來小猴不僅聰明,還很有見。)
(5)、土地爺爺是怎樣夸小牛和小猴的?
小結:雖然三個小動物對麥子有不同的想法和處理方式,但它們的心情都是一樣的,那就是非常開心。
指導朗讀:現在我們就是課文里的小牛和小猴,讀出我們當時開心的樣子來!
(設計意圖:該環節設計體現了課改的三個維度,讓學生把學到的方法,自己進行實踐,體現了教是為了不教,讓學生學會探究,學會合作,在學習中感悟做人的道理。)
5、土地爺爺認為誰的做法最好?你從哪里看出來的?(興奮)你是怎樣理解“興奮”的?請你用興奮的語氣讀讀這句話。
6、小豬、小牛、小猴這三個動物你最喜歡誰?為什么?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各抒己見,面對不同的體驗、感受,鼓勵學生深入探究,以獲得正確的價值取向。)
7、如果土地爺爺送給你一袋麥子,你會怎么處理?
三、總結
1、讓學生口述故事的內容。
2、學完這個童話,你懂得了什么?
設計意圖:讓學生回歸整體,談談自己的收獲與感受,從中滲透思想教育。
四、拓展延伸。
1、課前老師說這節課誰表現好,土地爺爺就送他禮物。現在土地爺爺真的從小猴那里拿回了些麥子,送給我們班的同學。學了這個故事后,你一定更聰明了,你會怎么處理你那口袋麥子呢?
2、課后續寫《三袋麥子新傳》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自我體驗、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創新的素質。讓學生的心態得到開放,個性得到張揚,創造力得到解放。)
板書設計:
三袋麥子
小豬 小牛 小猴
吃光慢慢吃 種下地
憨厚可愛 節儉 聰明,能干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理解故事內容,三個小動物的美好品格 ,學生一目了然。)
教后反思:
1.針對兒童的認知和思維特點,我認為兒童是天生的“浪漫主義”的兒童作家,于是我讓兒童把自己當作這個童話世界中的一員,讓其喜學、樂學。
2.讀——語文教學一劑不變的良方,在課堂上注重采取多種讀的形式,保證讀的質量,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儲存,在讀中表達,提高學生的能力。
3.在復述中創新,在教學中,我給學生安排了復述課文的機會,加深了對語言材料的理解、鞏固、積累,提高學生的想象力,思維訓練是創新的核心,本課教材就是豐富的兒童話語實例,我抓住這個契機,讓學生自己創作,編寫故事,鍛煉了思維,培養了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