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橋夜泊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
1、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發展。
2、運用多媒體教學資源,營造有利學習的良好氛圍,通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來體味古詩的內容和情感,注意培養積極的審美情趣和體驗古詩的含蓄美、韻味。
3、以學生為主體,努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實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及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螺旋上升。
【教學目的】
知識目標:
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詩句,了解古詩內容,有感情的朗讀古詩,并能背誦、默寫.
能力目標:
展開想象,培養研究、自學能力.
情感目標:
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能查閱并初步使用有關資料.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句,通過詩中所描寫的景色,展開想象,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課前準備]
1.教具準備:《楓橋夜泊》教學軟件,《濤聲依舊》磁帶。
2.學生準備:收集有關詩詞。
【教學過程】
一、 詩,頌秋詞,興趣導入
1、背誦所學過的古詩。
2、交流資料:收集有關秋天的詩詞。板書:秋。
導語:古詩詞是中華文明的象征,是我國古代文化的瑰寶。用詞簡潔明了,意味雋永。例如我們背誦交流的秋詩秋詞。面對秋天,有的人看到的是碩果累累,豐收希望;有的人看到的是滿目蕭瑟,凄風苦雨。景情相融,讓多少文人墨客留下許多筆墨流芳百世。
今天我們將要學習一首古詩。這首詩給我們展現出深秋景色的美麗,這首詩讓詩人流芳千古,這首詩讓蘇州的寒山寺名噪一時,無數的文人均至此題詩作畫吟詠,這首詩也讓蘇州城中的楓橋一躍為蘇州三百余座名橋之首,它就是張繼的名作《楓橋夜泊》。
二、知詩人,感詩意,初識愁緒。
1、交流資料。對詩人張繼以及《楓橋夜泊》這首詩你知道多少?
生拿出預先查好的資料交流。
a, 張繼個人簡介
b, 楓橋,寒山寺的介紹
c, 《楓橋夜泊》題目的理解
d, 《楓橋夜泊》的寫作背景
2、觀看《楓橋夜泊》課件。
過渡語:不錯,通過資料我們對作者對張繼有了了解,對這首詩也有了初步的了解。現在,讓我們一同走進這首詩,看看作者在一個深秋的夜晚將船停靠在楓橋江邊展現了一副什么樣的畫面?
(出示《楓橋夜泊》的詩配畫朗誦。)
3、說說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初步說出景物)
自由讀詩(要求讀的通順流暢)(小組互讀,檢查)
4、思考:《楓橋夜泊》這首詩流芳千古就是因為詩人借助文字流露出一種深遠的情緒。你讀出來了嗎?(師提示:詩中有一個字最能表現出這種情緒。)
啟發學生找出:愁。
三、品詩味,解詩境,再感愁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