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金子 表格式教案
三年級語文 總課時編號:課 題22 金子備 課 時 間2005-11-24主 備 教 師閆 麗復 備 教 師 主 備 欄 復 備 欄 22 金子教學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7個字只識不寫。3.能從中悟出要想獲得成功或財富就必須付出辛勤勞動的道理。教學重點:理解由生字詞組成的詞語。教學難點:從中悟出要想獲得成功或財富就必須付出辛勤勞動的道理。教學準備:投影、錄音 生字卡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內容:初讀感知,朗讀課文,學習字詞。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2、掌握本課生字,借助朗讀初步了解課文內容。教學準備:錄音 投影 生字卡教學過程:一、 故事導入: 1、上課之前,我想和小朋友一起來聽個故事,好嗎?[錄音機(音樂):《金子》的故事] 交流:在這個故事中你聽到了什么?(板書:金子)這個故事,就是我們語文書上的一篇課文,題目就是《金子》,一起把課題讀一遍。2、想不想親自讀讀這個故事?把書打開,翻到118頁。二、初讀課文,感知文本1、請小朋友自己把課文讀一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有一些不認識的字可以先用鉛筆圈出來,在讀讀后面的生字表,直到把課文讀通為止。(學生讀書,教師注意觀察學生讀書習慣) 2、我在讀書過程中,發現有一些詞語是這篇課文中比較難讀的,看看大家能不能一下子把它讀準:[出示:河畔 彼得.弗雷特 挖掘 坑坑洼洼 傾盆大雨 若有所悟 蜂擁而至 肥沃] 先讀給自己聽,再讀給同桌聽,然后來大聲地讀給大家聽3、交流:你對哪些詞有把握,你就讀哪一個,好嗎?(指讀幾人)請任意一組開火車讀;全班連起來讀一遍下面我還想考考大家:去掉拼音,我任意點,看誰的反應快。4、咱們把詞語都讀準了,我相信也能把課文讀準,接下來咱們一起來欣賞這篇課文。因為課文比較長,可能來不及聽每位小朋友從頭讀到尾,那就請你選擇你最想讀的一個或幾個小節來讀給大家聽,大家先準備一下,自己先讀給自己聽。三、探究生字1.自由觀察字體結構,掌握寫字方法。2. 交流寫字、記字方法。仿寫。 課 題22 金子備 課 時 間2005-11-24主 備 教 師閆 麗復 備 教 師 主 備 欄 復 備 欄第二課時教學內容:精讀感悟 體會課文。教學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朗讀課文從中悟出要想獲得財富或成功就必須付出辛勤的勞動的道理教學準備:錄音 投影 生字卡教學過程:一、導入1、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23課:金子。請齊讀課題。2、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你們知道彼得的“夢想”是什么嗎?3、生回答。板書:金子
過渡:那么他的夢想實現了嗎?他是怎樣去實現他的夢想的呢?下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 二、感悟課文
1、學習第七自然段
(1)大家讀得真認真,相信你們已經有答案了。彼得的夢想實現了嗎?
(2)交流。問:你從哪里看出來的?(生讀第七自然段)
(3)很好。請大家自由朗讀彼得的話,體會一下他說這 話時是怎樣的心情。(生自由讀)(4)誰愿意讀給大家聽聽?你認為他此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很驕傲、很自豪)你從哪里看出來的?(不無驕傲、“!”)你能再讀一讀這句話嗎?(5)從你的朗讀中老師感受到了彼得的驕傲與自豪,誰能像他一樣來讀好這句話?
(6)讀得真棒!讓我們一起來體會彼得的心聲,齊讀。
過渡:彼得實現了他的夢想,他是如此的驕傲與自豪,那么他是如何實現的呢?請同學們自由輕聲朗讀課文的1~3自然段。
2、學習1~3自然段
(1)讀了這一部分,你知道了些什么?
根據學生回答師生共同交流。 請同學們齊讀這一段的第一句話,你能用上“因為……所以……”再來 說說這句話嗎?想象一下“蜂擁而至”是怎樣的場面?結果怎樣?
彼得找到金子了嗎?
是他不夠努力嗎?(不是)
你從哪里看出來的?(不甘心、默默、埋頭苦干、幾個月、翻遍)
你覺得彼得是一個怎樣的人?(勤勞、有決心……)
可結果還是——一無所獲,只能——掃興離去(引導學生說這兩個成語)(2)小結:盡管彼得付出了辛勤的勞動,但淘金如同一樣,更多的時候要靠運氣,顯然,彼得和絕大多數人一樣,運氣不是那么好,只能失望的離去。(3)讓我們再來體會一下彼得付出的辛勞和隨之而來的 失望,齊讀第二自然段。3、學習課文4~6自然段(1) 你讀懂了些什么?師生共同交流:這是一場怎樣的雨?(傾盆大雨)課文是怎樣來寫雨很大的?(三天三夜)換作你是彼得,面對這樣一場大雨,你會想些什么?(更沮喪)
土地和以前怎么不一樣了?齊讀:坑坑洼洼的地方被大水沖刷平整,松軟的土地上長出了一層綠茸茸的小草。
看到這生機勃勃的小草,你又會怎么想呢?(生自由發言)
過渡:彼得是怎樣想的呢?齊讀第五自然段。(2)師:一場惱人的大雨不但沒有讓彼得放棄,他反而“悟”到了些什么。
①哪位小彼得來悟一悟?(讀)
②還有哪位小彼得敢于挑戰,也來讀一讀?
③同學們,從他們的朗讀中你們聽(悟)出了什么呀?(生自由發言)
④讓我們一起來感悟一下此時彼得的心情,齊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