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書 教案3
教學內容:石頭書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邊默讀,邊思考問題,同時在書中做好記號的讀書方法。
3、理解課文,知道“石頭書”指的是什么?“書”里有什么學問, 應該怎樣讀這本“書”。
4、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培養學生從小具有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志趣。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石頭書“指的是什么,”書“里有什么學問,應該怎樣讀這本“書”。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1、同學們,上一課,我們的兩個朋友川川和磊磊在山上發現勘探員叔叔正
在聚精會神地看著一本非常奇特的書,還記得那是本什么書嗎?(石頭書)
2、為什么說它特殊呢?(上面有字有畫有知識)
3、還留下什么問題?(石頭書上的字是什么樣的?畫是什么樣的?這些字
畫又告訴了我們哪些知識?)
4、這堂課我們就讀讀課文,動動腦筋,去解決問題。
二、 學習課文
[師]你找到了石頭書上的字或者畫了嗎?(隨機講解“字”“畫”)
石頭書上的字
1、勘探隊叔叔告訴我們石頭書上有些什么字呢?(雨痕、波痕還有礦物。)
(教師通過課件在視幕上展示勘探員叔叔的第一段話:“有哇,你們看:這是雨點留下的腳印,叫雨痕;這是波浪留下的足跡,叫波痕;還有那些小不點兒,黃的,黑的,紅的,閃光的,透明的……叫礦物。這些都是石頭上的字。”)(指讀)相機理解波痕、雨痕。
2、指導讀句。
3、再結合課件圖片理解礦物。了解“……”的用法
4、指導讀句
石頭書上的畫
1、那么書上的畫又是怎樣的呢?(有樹葉,有貝殼,有小魚。)
2、相機理解化石是什么
3、讓學生補充自己看到過的化石有哪些
4、出示化石的圖片學生辨認
石頭書的知識
1、我們的勘探員叔叔從這塊石頭上看到了雨痕、波痕、礦物還有樹葉、貝殼、小魚,那他從中看出了什么?(教師通過課件在視幕上展示勘探員叔叔的第三段話:“它告訴我們,在很久很久以前,這里曾是一片密林,地上有花有草,還有許多昆蟲。后來,這里,,。。變成了大海。又過了很多很多年,地殼慢慢上升,這里又變成了高山,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山。”)請你用喜歡的方式讀一讀這段話。想一想叔叔通過石頭知道了什么。
(生自讀課文)
2、他通過這些石頭知道了一些什么呢?
(知道這里先是密林,再變成大海,最后變成高山。)
3、叔叔是怎么知道這些的呢?再讀讀這一段話。(從化石看出來的)
4、這個變化過程有多長?(你能把這個漫長的過程通過朗讀展現出來嗎?(指讀2-3人、分男女生讀)
5、那么這石頭書就只有那么一個用處嗎?叔叔怎么說的呀?(“用處可大了。這本書會告訴我們:哪座山下埋著煤炭,哪塊地下藏著礦石……”)大家一起把勘探員叔叔說的這一段話讀一下。(學生一起朗讀這段話。)隨即講解“……”
6、我國有一位著名的地質學家,叫李四光,他通過研究 “石頭書”,為我國發現了豐富的礦產資源,包括大量的石油資源,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創造了大量的財富!
四.總結課文
課文向我們介紹了一本奇特的石頭書,正因為我們大家和川川、磊磊一樣
對它充滿了好奇,刨根問底,所以才會從中獲得那么多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