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海教學設計
四、議一議,寫作方法細琢磨
1.趕海真令人難忘!讓我們再來欣賞一下。(播放一段《大海啊,故鄉》的歌曲,展現大海和海難的美麗畫面。)
2.課文中哪些地方出現了這首歌的歌詞?請同學們畫出來。作者把歌詞寫進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個自然段,也就是寫在了文章的首尾。
3.請同學們一齊讀課文中出現的這句歌詞。說一說,讀到這句歌詞讓你想到什么?
4.是啊,文章以歌詞開頭,引起了我們對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同時巧妙地引出了下文。文章以歌詞結尾,既照應了開頭,使全文渾然一體,又讓我們感受到:童年就像一首歌,充滿了快樂;大海就像一首歌,讓人回味;生活就像一首歌,是那么美好。這種寫作方法就叫首尾呼應。
5.學生再讀課文第一、五自然段,加以體會。
[設計意圖]課文首尾呼應的寫作特色非常鮮明。為了讓三年級學生初步感知這一寫作特色,通過播放歌曲和展現美麗的畫面,讓學生在情境中深入感受大海的美、趕海的樂。在畫、想、說、讀和教師的引導中,學生進一步感悟和體會首尾呼應的特點和好處。
五、選一選,課外拓展自主做
請你選擇并完成下面的作業,可以選兩項,也可以選三項。比一比,看誰得到的星多。
唱——學著唱一唱課文中出現的《大海啊,故鄉》這首歌,并唱給別人聽。
讀——選一位名人(如愛迪生、卡耐基、魯迅等),讀一兩篇寫他童年趣事的文章。
寫——依照抓螃蟹和捉大蝦的寫法,寫寫你生活中的一件趣事。
[設計意圖]課外作業強調學生自主選擇,給予不同層次的學生較大的自主選擇的空間,容易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作業內容梯度設計、由易到難,并根據難易設置不同的星級。無論是“唱”、“讀”還是“寫”,都緊扣課文,注重趣味、注重拓展閱讀、注重說寫結合,具有很強的實踐性。
[設計理念]
采用重點段突破法,以動詞和語氣詞的朗讀訓練為核心,通過讀、演、比、說等多種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感受趕海的樂趣。
課文第三自然段生動具體地記敘了作者趕海的趣事。在教學中,以第三自然段為教學重點,依次采用示范引路、合作學習和自主學習的方式,深入學習“摸海星、抓螃蟹、捉大蝦”三段話。以范讀、賽讀、演讀等多種方式讓學生體會文章用詞的準確和作者的愉悅之情,積累語言,誘導學生把語言還原成“生活”。再順勢引導學生依照課文第三段說說自己生活中的趣事,實現由“生活”到“語言”的轉換,促進學生表達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