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海教學設計
(3)你們認為哪個動詞用得最好?為什么?(引導學生從“低著頭”“尋找”“努努嘴兒”體會小伙伴抓蟹時的專注;從“叫”體會小伙伴被螃蟹夾住的疼痛;從“不甘束手就擒”“東逃西竄”“夾”體會螃蟹的靈活、兇猛。)
(4)請一兩組學生合作表演“抓螃蟹”。集體評議:小伙伴和螃蟹的動作演得對嗎?
(5)指名讀、齊讀這段話,要求把動詞和語氣詞讀生動。
4.自主學習:學習“捉大蝦”。
(1)請你按照上面的方法自己學習“捉大蝦”。教師巡視指導。
(2)請一兩名學生表演“抓螃蟹”。集體評議:他們演得對不對?
(3)指導學生齊讀這段話,要求讀生動。
[設計意圖]教學中緊緊抓住“摸海星、抓螃蟹、捉大蝦”這三件事讓學生體會趕海的樂趣。根據三年級學生的特點,先以“摸海星”為例,通過“找、讀、說、演”等多種方式具體細致地引導學生感悟課文動作描寫的準確、作者內心的欣喜,總結出學習方法,以便學生進行遷移。“抓螃蟹”和“捉大蝦”的教學組織則從合作學習到自主學習,體現了由扶到放的過程,逐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享受學習的樂趣。
5.比一比,讀生動。
(1)學生自由練讀第三自然段,要求讀正確、讀生動。讀生動就要在讀的時候使聲音有高低快慢的變化,在第三自然段中,動詞要讀得響一些,語氣詞要讀出不同的語氣。
(2)個別學生試讀、全班試讀。教師相機指導。
(3)全班分組讀得正確、生動?
(4)誰會一邊讀一邊加上相應的手勢或動作?把這一段課文演出來?個別學生演讀,教師指導。
(5)比一比,全班學生一起演讀第三自然段,教師表揚演讀好的學生。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教學中緊緊抓住“讀生動”這個重點,進行深入細致的指導,既有教師的范讀引路,又有明確的聲音、語氣、動作的要求。更重要的是,這個環節中多層次、多種方式的朗讀訓練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切實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促進語言的積累和內化。
三、說一說,童年趣事一籮籮
1.趕海真有趣!其實,我們生活中也有許多有趣的事。比如,體育課賽跑時同學的鞋子跑飛了;看立體電影時看到好吃的就張大嘴,卻什么也沒吃到;在花壇里發現了一只可愛的西瓜蟲;星期天坐上了高高的摩天輪……想一想,你記得什么有趣的事?
2.選一件有趣的事說給同桌聽。按事情發展的順序來說。
先把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說清楚;
再把這件趣事的經過說具體,用上不同的動詞;
最后把事情的結果交代清楚。
3.請兩三個同學進行集體交流。
4.同學、老師根據要求共同評議。
[設計意圖]語文課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根據課后練習設計的“說童年趣事”環節,先引導學生打開思路,回顧自己的生活,搜尋親身經歷的各種趣事,再結合課文提出明確的說話訓練的要求,讓每個學生在練習中培養和提高口頭表達能力,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