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海》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結合語言環境了解語氣詞在句子中的意思。
從讀中感受“我”童年趕海的樂趣,激發學生熱愛大海、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通過朗讀引導孩子們感受趕海的樂趣,激發學生熱愛大海、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課前播放歌曲《趕海的小姑娘》,并談話導入課題。
(播放歌曲《趕海的小姑娘》)
師導:同學們,上課前播放的那首歌曲,你們覺得好聽嗎?它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生自由發揮)這首讓人覺得快樂的歌曲就是《趕海的小姑娘》。聽著這歡樂的樂曲,是不是已經有同學坐不住了,也想去趕海了呢?這節課就讓我們再次跟隨作者楊謙,一起去趕海吧!
(板書課題:11、趕海)
齊讀課題。
二、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師過渡: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又在知識的沙灘上收獲了不少寶貝,現在就讓我們來和他們打個招呼吧!
出示詞語,并請生開火車讀。
請生開火車讀課文。
師評價:這列火車開得可真是又快又平啊!
請生回憶:趕海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有趣)
(板書:趣)
細讀課文,尋找樂趣
師過渡:同學們都說干還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那么趕海的趣在哪呢?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吧!
學生自學
課件出示(我會自學: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誦讀課文的第2-4自然段;2、找出自己覺得趕海有趣的地方,并把它畫下來。)
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師過渡:聲音已經漸漸小下去啦,你們已經找到答案了嗎?剛才老師在底下巡視的時候,看到同學們畫的內容都很精彩!相信你一定和愿意把自己的自學所得與同伴一起分享的。現在,就請你們以四人為一個小組進行交流,討論吧。
2、學生小組內交流與合作
師過渡:大部分的同學已經用自己端正的坐姿告訴老師,你們已經討論好了,現在,有哪位同學愿意把自己找到的趕海有趣的部分和同學們一起分享呢?
學生小組合作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3、全班交流,體趣悟趣(可不按順序)
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第2自然段:從“鬧”字中可以看出,趕海一定很有趣,,不然我也不會,鬧著要去趕海。
(2)第2自然段:“來到海邊,剛巧開始退潮,海水嘩嘩往下退,只有浪花還不時回過頭來,好像不忍離開似的。”這是一個擬人句,把浪花寫得像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孩子,表面上是浪花不舍得離開,實際上應該是“我”覺得趕海太有趣了,舍不得浪花離開。
師:看到這么有趣的浪花,我(引讀)____________________。
(板書:追浪花)
師過渡:剛來到海邊,“我”就看到了這么有趣的浪花,這一次的趕海一定會特別有趣的!接下來,就讓我們接著到沙灘上去尋找趣吧。
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1)“這時,沙灘上已經有好多人了,,他們有的捉螃蟹,有的撈海魚,有的撿貝殼……”
(課件出示動詞練習)想一想在沙灘上,人們還能干什么?
(2)“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指導學生朗讀時突出“嘿”字能表達我此時的驚喜)老師發現,你這個“嘿”字讀得特別好,可以說說,你讀的時候都想到了些什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