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飛機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水上飛機》是一篇科學童話。作者用擬人化手法,形象的介紹了水上飛機的廣泛用途,向學生展現了科技成果。全文共有8個小節。第一節寫小海鷗發現了一條奇怪的大船后想去問個究竟。第二至七節,寫小海鷗通過與水上飛機交談,了解了水上飛機的種類和主要用途。第八節,寫水上飛機聽到警報后立即前往救援遇險船只。課文故事性強,情景饒有趣味,語言生動活潑,讀來情趣盎然,引人入勝,是加強語言訓練,激發科學興趣的好教材。二學情介紹通過一年多的學習,學生已經認識了一千個左右的生字,掌握了一些識字方法,具備了一定識字能力,能運用工具書、生字卡片等自學字詞,而且也基本養成了課前預習的良好習慣,因此在字詞的教學上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對一些容易讀錯的字音、容易混淆的字形做適當的點撥。在閱讀教學上,學生基本能做到讀準字音,讀通順,不過讀出語氣方面還需要教師多指導。在朗讀訓練中強調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與體驗,養成邊讀邊思、邊讀邊圈劃的閱讀習慣,引導學生走進語言、積累語感。三班級學生情況分析1、本班有36名學生,學習語文的整體能力不高。學生無論在學習、語言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幾語言表達能力上,都存在著教大的差異。我把學生分成五組:5號組為優等生,4、3號組為中等生,2號組為基礎生,1號組為特差生。在教學時要重視對兩頭的兼顧,特別是幫助基礎生的學習,充分進行個別化教學,使不同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相應的提高。5號組學生(施國相、蔡辰裕黃懿):有教強的語文學習能力,識字能力強,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主動運用合適的方法理解詞語。這幾個學生有較強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主動探究的能力也較強,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有較強的發言積極性。4、3號組學生(大多數學生):具備一定的識字能力,能比較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但閱讀理解能力不強。一小部分學生不敢舉手發言。2號組學生(王振濤、盧包越、蔣袁毅、胡辰晨、黃婕妤):有一定的識字能力但還沒掌握理解詞語的方法,課文的朗讀不連貫、斷斷續續,需要朗讀能力強的學生帶讀。1號組學生(沈嘉偉、周俊煒):自我控制能力差,不能參與課堂學習。1、別化教學對象分析:本節課個別輔導的重點對象是:王振濤、盧包越、蔣袁毅、胡辰晨、黃婕妤等,教師要幫助他們讀通課文,圈劃詞句,理解課文內容;其次對于學習自控能力較弱的盧包越、蔣袁毅、胡辰晨進行個別監督,讓他們有效地參與活動;關注表現欲較強的學生盧包越,讓他們發揮靈活的思維,引領其他學生。四教學目標1認識8個生字,學習部首“貝字底”,積累詞語8個,句子2句。2 在閱讀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能找出描寫水上飛機外形、用途的句子。3 借助句式運用課文中語言進行說話訓練,從而知道水上飛機是有特殊用途的飛機,能幫助人類完成各種任務,初步產生探究各種水上飛機用途的興趣。分層教學目標:基礎性目標(a、b、c類學生):1、借助拼音正確認讀本課生字;在語言環境中理解“迅速、遙遠”等詞語的意思;正確書寫并記憶“貨、迅、速、參、遇、遙”6個生字。2、朗讀課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標點停頓。在教師的指導下,嘗試讀出小海鷗和水上飛機對話的語氣。3、在閱讀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能劃出水上飛機本領的詞語。借助句式運用課文中語言進行說話訓練,從而知道水上飛機是有特殊用途的飛機,能幫助人類完成各種任務,初步產生探究各種水上飛機用途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