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和鹿》第二課時教學設計及反思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有條理地復述課文。
2、憑借對課文的朗讀以及文本的感悟,體會自然界中各事物間的內在聯系,懂得破壞生態平衡將會給環境帶來無法想象的災難。
教學重點:通過鹿群變化的對比,森林狀態的對比,弄清狼和鹿的關系。
教學難點:讓學生領悟誰是“功臣”,誰是“禍首”。
教學過程:
一、巧設懸念,激發興趣
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第18課(指板書:狼和鹿),上節課,我們認識了字詞,讀通了課文,還記得課文的最后一段有這樣兩句話,誰來讀這兩句話。
課件出示:人們做夢也不會想到,……毀滅自己的“禍首”。
1、指名讀。
2、讀了這兩句話,你有什么疑問嗎?
相機板書:功臣 禍首
3、到底誰是“禍首”? 讓我們帶著我們的疑問再次走進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
二、品讀感悟,恨狼之切
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自由朗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讀完之后,說一說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交流。
課件展示: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圖片
3、眼前的這幅畫面,你還能想到哪些詞來形容這片森林嗎?
4、小動物們在這片森林里生活的怎么樣?
5、狼在你的心目中是什么樣的動物?
6、我們的眼前仿佛出現了那貪婪而兇殘的狼正在對鹿下毒手。那是怎樣的一幅畫面呢?
過渡:真是太殘忍了。狼對人們喜愛的鹿下毒手,進行暗算,人們會說些什么呢?當地居民又是怎么做的?
學習第二自然段。
1、自讀第二自然段。
2、師引讀:同學們,正因為當地居民恨透了狼,所以(他們組成了……大森林的寧靜。)正因為當地居民恨透了狼,所以(在青煙裊裊的……倒在血泊中。)正因為當地居民恨透了狼,所以(凱巴伯森林的槍聲……殺掉六千多只。)
3、這段話中列了哪些數據?從這些數據中你知道了什么?
4、齊讀數據。
5、小結:是啊,有組織,速度快,時間長,殺的數量之多,簡直就可以稱之為——(斬盡殺絕)
6、讓我們再來讀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把居民對鹿的愛之深,對狼的恨之切給讀出來吧。(齊讀第二自然段)。
過渡:這時候,狼被除了,同學們想象一下,如果你是當地居民,你會說什么呢?
三、對比感悟,狼鹿關系
學習第三自然段。
(一)鹿群變化的對比
1、鹿的天敵被人們殺了,這下可好了,多輕松自由呀!森林成了鹿的——(王國)。它們在這片森林里生活得怎么樣?還要提防狼嗎?還要擔心狼對他們下毒手嗎?正因為這樣的自由,所以最后鹿的總數超過了——(十萬只)
2、想象一下,這時候你放眼遠眺,凱巴伯森林是什么?再放眼遠眺,你看到的還是什么?(課件展示密密麻麻的鹿)
3、想想狼被殺之前是多少只鹿?鹿群竟然從四千只增長到十萬只,這數字實在是太——(可怕了)。
4、到1942年,凱巴伯森林只剩下多少只?其他鹿到哪去了?
5、死了多少只?(用豎式板書100000—8000=92000)
6、面對這一組懸殊的數字,你想問什么?
課件出示自學要求 :①默讀第三自然段,思考鹿為什么會相繼死去?②同桌交流討論。
交流:鹿死去的第一個原因?(饑餓)你從課文的哪兒看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