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教案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7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4、練習用“允許、必須”造句。
教學過程:
一、揭題質疑
1、讀題,你有什么問題要提出嗎?
2、小結:‘學貴有疑’,問題是思考的產物。你們的問題提得很好,很有質量,這是善于思考的結果。
(這一環節的設計,旨在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問題意識乃是一種自主精神,一種懷疑心態,一種探索意識。圍繞課題發現問題,大膽質疑,很好地喚起學生的情趣和好奇心,產生讀書探究的欲望,促進主體的發展。)
二、初讀課文。
1、讀準生字新詞,努力讀得字正腔圓。
師正音:“垂、斬”為翹舌音;“遵”為平舌音;“銘、湯”為后鼻音。“竿”讀第一聲。
2、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漣漪 銘刻 小心翼翼 斬釘截鐵 允許 必須
3、練習用“允許、必須”造句。
4、讀課文,努力讀得正確、流利。
師重點指導學生讀好個別長句。
5、匯報學習情況。
三、再讀課文。
1、討論:課題為什么要加引號?
2、提出問題。
3、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時間、地點、人物、事情。)
四、學習生字。
1、認讀生字“湯、釣、鉤、拖、規、竿、毫”。
2、說說記憶方法。
①以舊代新法:如“豪”代“毫”。
②部件1﹢1法:如左邊是“夫”右邊是“見”合起來就是“規”。
③兒歌會意法:如區別“釣”和“鉤”:一點魚餌釣釣釣,帶上彎鉤鉤鉤鉤。
記憶“竿、拖、湯、規”:長竹用來當魚竿,手兒拖起大鱸魚,湯兒莫忘三點水,規定未見也執行。
3、生字開花。(擴詞)
4、指導書寫。
①師范寫。
②生試寫,描紅。
③師巡視指導。
(中年級的寫字,應繼續強調按規范嚴格練習,寫好鋼筆字。這一環節中,老師把學生零散的記憶方法進行歸納、總結,甚至編成兒歌,從而讓學生產生滿足、愉快、成功的體驗。有位名人說過:“一個人只要體驗一次成功的喜悅,便會激起無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通過辯論,使學生知道為什么必須放掉這條魚。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湯姆心情的變化,認真品味父親話語的含義,并教育學生要嚴格要求自己,時時處處遵守社會公德。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
1、認讀詞語。(出示)
2、圍繞課題設疑
1)、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17課“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
①指名朗讀課題,齊讀。
②討論:課題為什么加引號?“你”指誰?
3、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同學們提了很多問題,老師歸納了一下,共有以下三個:
(1)這是一條什么樣的魚?
(2)為什么必須把這條魚放掉?
(3)結果怎么樣?
下面,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來學習課文。
二、導學課文
一)自學課文
圍繞以上問題,學生一邊讀課文,一邊畫出有關問題的答案。
(“自學課文”給了孩子們一個自由的空間,每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掌握新知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練習和鞏固,尊重了每個學生的學習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