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的云霧》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學會本課15個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初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3、學習第一自然段,初步感受廬山云霧的美。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揭示課題
二、檢查預習情況:
1、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2、讀生字,記生字。
3、讀詞語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憑借具體的語言文字,感受廬山云霧的奇幻美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3、初步認識總分的構段方式,學習第2、3自然段的寫法。
教學重點:憑借具體的語言文字,感受廬山云霧的特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初步認識總分的構段方式,學習第2、3自然地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廬山的云霧》,誰來說一說,廬山的云霧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 現在,讓我們閉上眼睛,此時你正漫步在山道上,眼前飄過的是云霧,腳下踩著的是云霧,伸手摸摸,身邊流淌著的還是——云霧。
3、這節課,就讓我們走進廬山,一起來欣賞這廬山的云霧。 【簡筆畫:廬山】
二、精讀感悟,積累語言,學習寫法。
(一)學習第二自然段,感受云霧的千姿百態。
1、請大家打開書63頁,請一個同學讀一讀第二自然段,其他的同學邊聽邊想:這一段話寫了云霧的幾種姿態?(4種) 【課件出示提問】
2、你最喜歡哪種姿態的云霧呢?請你默讀課文,用波浪線把它畫出來。再想想你為什么喜歡。
3、生匯報、上臺畫云霧。
(你喜歡哪種姿態的云霧呢?你能上臺畫一畫這種云霧嗎?
其他同學根據課文想一想,他們畫得對不對。)
4、師指導朗讀
(1)籠罩在山頭的云霧
抓詞品味:籠罩 白色絨帽
(2)纏繞在半山的云霧
抓詞品味:纏繞 系在 一條條玉帶
(3)彌漫山谷的云霧
抓詞:彌漫 茫茫的大海
(4)云霧遮擋山峰
抓詞:遮擋 巨大的天幕
5、云霧僅僅只有這四種姿態嗎?(不)從哪看出來的?(省略號)
有說不完的姿態,怪不得作者說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
6、找到有這個詞語的句子了嗎?在哪里?
(第一句)把它劃下來,這句話就像首領一樣,統領全段,這就是中心句,也叫總起句。它既可以幫助我們把握這段話的意思,又告訴我們整段話運用了先總后分的寫法。 【副板書:先總后分】
7、齊讀第二自然段。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感悟云霧的瞬息萬變
1、課文中還有一個自然段也是用這種先總后分的方式來寫的?(第三段)
2、請同學們默讀第三自然段,想一想,除了千姿百態,廬山的云霧還有什么特點? 生匯報 【隨機板書:瞬息萬變】
3、理解“瞬息萬變”:很短的時間,云霧變化既快又多。 【板書:快 多】
4、這神奇的云霧,變化速度特別的快!誰能通過朗讀讓我們感受到這一特點? 【課件出示第三段】
5、生評議 指導朗讀
找出寫出云霧變化快的詞語:剛剛、轉眼間、明明、還沒等、又變成
6、神奇的云霧變化不僅快,而且姿態多。課文中寫了哪幾種姿態?
(一縷輕煙、九天銀河、白馬、冰山……)
指導朗讀,重點理解
(1)“一縷輕煙” 【圖片展示】
(2)“一瀉千里” 【圖片展示】
引誦古詩:
《望廬山瀑布》李白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