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花瓣飄香》導學案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及練習分角色朗讀。
3.通過充分朗讀,體會小女孩心靈真摯,純樸的親情。著力培養學生從小具有敬愛父母的思想感情,陶冶高尚情操。
二.教學重點:
1.學習對人物外表的描寫展示內心世界的寫作方法.
2.指導學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
三.教材分析:
1.題解
標題詩意盎然,意味深長。從字面上看是指小小的花瓣飄著沁人的清香,待讀完全文,細細思索,便會看出此題其實隱喻著文中那個摘花瓣送給病中的媽媽的小女孩,她那美好的心靈,就像含露的花瓣一樣清香四溢。而舍“花兒飄香”取“花瓣”飄香為題,不僅切合文章的內容,而且十分新穎,能讓讀者帶著“為什么只說花瓣飄香”的問題興味盎然地閱讀課文。
2.結構分析
這是一篇洋溢著濃濃親情的課文,通過小女孩摘花瓣送給生病的媽媽的事,贊美了她愛惜花草,體貼媽媽的美好心靈。全文共十一自然段,依循事情發展經過,以“花開→摘花瓣→送花→談花→送花”為線索,層層敘寫,引人入勝。
花開-----門前月季盛開,花朵紅艷可愛。“開滿了紅艷艷的花朵”,既表現了“我”對月季花的喜愛,又為下文小女孩來摘花開路。
摘花瓣-----小女孩“小心地”摘了“一片帶露水的花瓣,雙手捧著”,飛快地跑遠了。摘花本是不文明的行為,但小女孩專注的神情,虔誠的動作,在讀者心中激起的只是疑問:她摘花瓣干什么?為什么只摘花瓣?這就自然引起下文“我“和小女孩的談論。
談花----愛惜花朵,更愛媽媽。幾天后。當小女孩又來摘花瓣時,“我”忍不住叫住了她。通過交談,“我”明白了小女孩為什么要摘花瓣,為什么只摘花瓣。摘花瓣是因為媽媽生病,她想摘一片花瓣送給媽媽,讓媽媽高興。只摘花瓣不摘整朵花,是因為小女孩愛花,她不忍心全部摘下,影響別人觀賞。“只摘花瓣”是小女孩在愛花又愛媽媽之間的唯一選擇。小女孩真誠的愛心,美好的心靈讓人怦然心動。
送花----深受感染。小女孩的愛心深深打動了“我”。“我”買花,送花的行動便是受到感染的證明。
四.寫作特點
以人物對話的形式貫穿全文。通過二人或幾個人的交談,來刻畫人物和發展情節,表達中心思想的方法。本文就是以人物對話為主線展開敘述的。
關鍵字詞的運用:
(1)“紅艷艷”一詞告訴讀者“我”家門前的月季花開得芳香迷人。
(2)“俯”“小心”“捧”“不知所措”“惶恐”等詞在文中的用意。引導學生從中體會小女孩摘花時俯下身子將摘到的花瓣雙手捧著。生動地描寫了小女孩當時“小心”的神情。“不知所措,惶恐”生動地刻畫了小女孩被“我”叫住后內心所產生出的恐懼心理。
(3)“為什么只摘花瓣呢?”我輕輕地問。“輕輕地”體現了“我”態度的和藹可親。
(4)“爸爸在南沙當解放軍。他常常來信叫我聽媽媽的話,不要惹媽媽生氣。”反映了小女孩非常敬重自己的爸爸和聽爸爸的話。小女孩眼眶里閃動著淚花。說明小女孩說的話是發自內心,所以很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