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瓣飄香(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2、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中,培養學生從小具有敬愛父母的思想品質陶冶高尚情操。
教學重點:讓學生通過充分的朗讀,體會小女孩真摯、純樸的親情。
教學難點:啟發學生抓住關鍵詞,感悟人物的內心世界,表達人物美好情感。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通過上堂課的學習你知道課文講了怎樣一件事?
2、小姑娘是怎樣摘花瓣的,為什么要給媽媽摘花瓣呢?
二、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自讀課文第二小節,畫出寫小女孩摘花瓣動作的詞語。
2、交流:俯在、小心地摘、捧著
3、從小女孩的這些動作中,你體會到什么?(小女孩摘花時很小心,說明很愛花)
4、誰來扮演小姑娘,表演一下摘花的動作。
5、教師相機問學生:你為什么這么小心?為什么只摘一片花瓣阿姨?
6、誰能讀好這段話?
7、學到這兒,你有什么疑問嗎?
(既然小姑娘愛花,為什么又要摘花呢?為什么又只摘一片花瓣呢?她摘花瓣有什么用呢?)
過渡:作者跟我們一樣,也產生了疑問,他很想弄明白這是怎么回事?機會終于來了。幾天后的一個清晨,小女孩又來了,作者便把她叫住了。
三、學習第三至十自然段
1、想要知道其中的秘密,那就應該問她?現在你們來做作者,老師來做小女孩,你們來文問看,看看能不能問出你們想知道的答案。
⑴學生問,師答(語氣不好的不回答,語氣好的回答。引導學生用溫和的語氣來說。)
⑵看看作者是怎樣來問的?
⑶出示4—10自然段為什么作者用這樣的語氣?(發現小女孩已經不知所措了,為了消除她的惶恐。相機理解:不知所措和惶恐,并追問:小女孩為什么會這樣?)
⑷同桌試試這樣的語氣,是不是更能讓人接近。
⑸指名讀,分角色讀
⑹通過詢問,作者不僅解開了心中的疑團,而且還知道小女孩是個懂事的孩子。自由讀4—10自然段,找一找,從哪兒能體會到小女孩是個懂事的孩子?把能反映小女孩懂事的語句用線畫下來。⑺⑻
2、組織學生交流,并且說說理由。
a
(1)小女孩說:“媽媽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給她,花瓣摸上去像絨布一樣,聞起來有淡淡的清香,媽媽會高興的。”
(2)是呀,花瓣是那么美,媽媽生病了,想盡辦法要把最美的東西送給媽媽,讓媽媽高興,真是個懂事的孩子。
(3)指導朗讀:師:誰愿意把這句話讀給大家聽聽呢?指名讀、女生齊讀
b
(1)“爸爸在南沙當解放軍,他常常來信叫我聽媽媽的話,不要惹媽媽生氣”小女孩眼眶里閃動著淚花。
(2)南沙在我們祖國的最南面,離我們這兒很遠很遠,小女孩是多么想念自己的爸爸呀,她知道只有聽媽媽的話,讓媽媽高興才能爸爸放心,真是個懂事的孩子。
(3)指導朗讀:小女孩在說這話時是怎樣的表情?
“閃著淚花”,為什么會閃著淚花?
(4)可見小女孩心情激動,說的話都是發自內心的,你能讀出小女孩當時的心情嗎?
c
(1)她低著頭,不好意思地說:“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2)不摘整朵花是為了什么呢?
(3)是呀,小女孩為了不影響別人賞花,不忍心把整朵花都摘了,這說明小女孩很懂事。
(4)那為什么最后還是摘了一片花瓣呢?(為了讓媽媽高興,讓生病的媽媽快點好起來)
(5)不摘整朵花說明小女孩懂事,摘一片小花瓣更說明小女孩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