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的傳說》說課稿、教案
交流第一處:“就在人們一籌莫展的時候,年輕的漁民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惡龍。”從“挺身而出”看出他們的奮不顧身,見義勇為。
學生能夠找到這一最能體現人物形象的句子,但就此句講此句,對人物形象的突顯顯然分量是不夠的,而是要把這個放到具體的環境中去體會。“他們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挺身而出的呢?”引導學生讀第三自然段,進而讀好兩個問句“可哪兒去找水性特別好的人呢?怎么才能得到阿里山的進斧頭和金剪刀呢?”聯系上文理解“一籌莫展”的意思,展開想像:“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會說些什么呢?”通過整體把握,上貫下聯,使學生通過創造性的語言實踐活動,感知大尖哥和水社姐救民于危難之中的高大形象,加深對中心的體會。
交流第二處:“他們翻山越嶺,披荊斬棘,吃盡了千辛萬苦,終于從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頭和金剪刀。”從這看出他們不畏艱難,勇敢頑強。十二個字“翻山越嶺,披荊斬棘,千辛萬苦”寫得太簡略了,留給學生想象的空間太大了:他們是如何翻山越嶺,披荊斬棘的,又遇到了哪些困難,是怎么克服的?請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和閱讀積累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交流他們會遇到哪些困難呢?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教師根據文本的描述創設四種情境,想像大尖哥和水社姐面對重重磨難,他們是怎樣克服的?
1、他倆手握砍刀,行進在布滿荊棘的山林中,---------------------------------------------------------。
2、山中天氣變化無常,剛剛還是赤日炎炎,---------------------------------,一會兒就大雨滂沱,-------------------------,可又過了一會兒,氣溫驟降,大雪紛飛,-------------------------------------。
3、為了早點拿到金斧頭和金剪刀,他倆夜以繼日地趕路,白天---------------------------,晚上--------------------。
4、崇山峻嶺山高路險,有一次,-----------------------------------------------------------------------。
一組學生一個情境直接在練習紙上寫。這一過程就是活化文本的過程,就是引導學生體驗文本、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也就是讓學生產生深度體驗的過程。這樣的語文實踐活動可以引導學生還原語境、還原生活,循文明象,讀出畫面。可以調動學生的生活感受,在說、寫的體驗中“度過一段時間”,獲得新的體會和經驗,并通過個性化的語言闡發來自于心靈深處的價值構想。
交流第三處:“回到潭邊,他倆又冒著生命危險,縱身潛入湖底,與兩條惡龍激戰了三天三夜。”從“冒著生命危險、激戰了三天三夜”看出他們奮不顧身、除邪懲惡。
交流第四處:“轉眼間,大尖哥和水社姐就化作了兩座青山,永遠地守衛在潭的兩邊。”看出他們舍生忘死、為民造福。
(三)用心誦讀,表達感情
我引導學生依次有感情地朗讀第3、4、5自然段。因為在交流中,學生已“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所以稍加點撥,讀出感情便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四、看圖說話,個性表達。
我在教學目標的制定時有講講這個故事這一項,為了降低難度,也為了幫助學生把故事講得生動精彩,能夠活化課文語言,加進自己獨特的感悟,我設計了看圖說話這個教學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