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剪枝的學問 教案4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中說:“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閱讀教學應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遍喿x是學生的個性化活動。本課教學體現學生主體在閱讀實踐中有自讀、精思、感悟、鑒賞、吸納,引導學生在自主閱讀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自主探究中感知、感悟。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以“我”的心理變化為主線,抓住“滿懷好奇-—一臉疑惑——將信將疑——又驚又喜”這四個詞語,聯系上下文,反復朗讀,體會“我的心理變化”。
4、理解課文內容,明白剪枝是為了來年能收獲更大的果子,明白“減少”是為了“增加”的道理。懂得生活處處有學問,我們要做有心人。
教學重點:
朗讀感悟,體會“我”的心理變化。
教學難點:
明白剪枝的學問,揭示“減少”是為了“增加”的道理。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
一、自主提問,激發興趣
1、(板書課題)讀題,引導提問:同學們,看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生提問,師幫助整理并板書:誰剪枝?剪枝的學問是什么?什么是剪枝?為什么剪枝?怎樣剪枝?剪去什么枝?……)
2、師表揚學生會提問,并指出這幾個問題正是本課學習的主要目標。
(設計意圖:這一過程,讓學生在開放的氛圍中積極思考,大膽提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學習、主動探究的積極性。)
二、初讀感知,自主探究
1、學生帶著問題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出每自然段序號。
2、檢查初讀情況。
師:誰想讀一讀你會讀的生字詞?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讀生字詞,同座位互相幫助學習生字詞。
指名讀,師相機點撥。(“瘋”注意讀準后鼻音;“禁”是前鼻音。)
3、師:誰愿意來讀一讀課文的每一自然段?老師要請幾位同學讀?(五位)其余同學注意聽,重點聽聽字音是否讀準確,句子是否讀通順了。
4、師:通過讀課文,同學們對哪些問題已經清楚了?(同座位討論。)
5、匯報交流。
師:通過初讀,同學們就已經有了這些理解,真了不起。讓我們再來仔細讀一讀這些語句,好好體會體會。
(設計意圖: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地交給學生,引導學生自學生字詞,帶著自己的問題自主閱讀,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在生生、師生的交流互動中探究。)
三、精讀分析。交流感悟
1、根據師生共同篩選出的主要問題,精讀主要小節,抓住關鍵詞句和重點語段,理解文章內容,引導體會“剪枝的學問究竟是什么?”
2、自讀1、2自然段,畫出描寫“王大伯是個什么樣的人?”的詞句。
師:什么樣的人是種桃能手?(在種桃方面很有研究)
師:王大伯是種桃能手,你是怎么知道的?(抓住“遠近聞名,總是那么大,那么甜”這幾個詞指導學生讀好。)
3、出示“我”的問話:“王大伯,……干嗎要把這些好好的枝條剪掉呢?”
師:對這位種桃能手,“我”有什么想法?(引導學生抓住“揮舞”、“一根根”體會王大伯剪枝剪得多;抓住“我”的問句中“怎么啦?”“干嗎”“好好的枝條剪掉”來理解“我”的焦急,對王大伯剪枝做法的不理解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