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碗碗花》說課設計
《打碗碗花》是小學語文第六冊的一篇課文。課文的教學要求:1.培養孩子善良的情感,善于探究的品質。2.理解并掌握本課“將信將疑、鄭重其事、一聲不吭、安然無恙、如釋重負、自信不疑”等詞匯。3.理解課文,能表情朗讀課文。我上的是第一課時,所以我制定的教學目標是:初讀課文,讀準生字字音,了解課文內容。圍繞“將信將疑”讀懂、讀好第一部分。一堂好的語文課應充分體現這十六個字:書聲朗朗、議論紛紛、高潮迭起、讀讀寫寫。針對以上教學思想,結合本課的特點和本組課文的訓練重點,在本課時的教學中,我主要選用“讀中感悟”式的教學方式,采用創設情境法、情感朗讀理解法和直觀教學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和展開想象。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過程當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學能力。
在教學《打碗碗花》的過程中,我主要抓住“將信將疑”這個詞語為切入口,展開對“疑”的是什么和“信”的是什么的激烈討論。通過討論,讓學生越來越不相信迷信的說法,懂得要敢于提出疑問,要敢于實踐和探索,要相信科學。崇尚科學的態度,才能找到科學的真理。也是每位學生所應該具有的求知素養。
新課導入時,我充分利用課件的優勢,讓學生感悟打碗碗花的新奇、有趣。在此基礎上再質疑,“這么新奇、有趣的花卻有一個壞名聲——會使人打破飯碗,你們信嗎?”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習有了動機,學起來就輕松多了。
發現學習、探究學習、研究學習將成為新課標的亮點。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探究式學習方式,自然成為教學改革的核心任務。探究學習過程就是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從推進素質教育的角度來講,轉變學習方式,要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要目的,換言之,要構建旨在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品質,鼓勵學生對書本的質疑和對老師的超越,贊賞富有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所以我在教《打碗碗花》過程中,就是這樣放手讓學生去自主學習,放手讓學生多層面、多角度的去讀課文,去領悟,在“放”中讓學生主動融入閱讀情境,一次又一次地去體會人物的對話,體會作者對打碗碗花的具體描述,感受語言的神奇瑰麗,內蘊的意味綿長,得到美的感受,情的熏陶。學生在理解、感受中主動進行品詞、品句、品味,進行讀、聽、說、思的語文實踐活動。從而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當然,一節課下來,自己感覺還存在很多的不足之處。希望能夠在教學實踐中,揚長避短,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