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文字的書和信》教案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認識生字10個。
3、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了解創造文字之前,人們記事的方法和通信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1、學生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了解課文內容。
教學準備:
小黑板,生字、詞卡片。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一些書和信,學生觀察。
2、談話:同學們,你們見過不用文字的書和信嗎?今天我們一起去看看,好嗎?
3、板書課題:《不用文字的書和信》(學生齊讀兩遍)
二、新授。
1、初讀課文。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并標出自然段的段序。
。2)出示10個生字,學生“開火車”認讀。
憶、示、辨、斗、踏、郵、遞、惟、淘、嚴
(3)出示生詞,同桌讀、指名教讀。
記憶、表示、分辨、戰斗、腳踏、郵遞、惟有、淘氣、嚴厲
(4)指名接讀課文,并指名評價。
2、熟讀課文、理解課文。
。1)自由讀課文第1、2自然段。
、僬f說自己通過讀,知道了什么?
②指名說說。
、巯胱x第1、2自然段的同學讀。
(2)小組合作學習:第3——5自然段。
①選擇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谡f說自己通過讀,知道了什么?
、壑该f說。
、芟胱x的起立讀3——5自然段。(3)齊讀課文。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讀通課文內容,了解簡單的書和信的發展歷史,增強學生對生活的了解與熱愛。教學流程:一、談話激趣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不用文字的書和信》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你們信嗎?不信我們一起坐時空隧道去看看。板書課題二、細讀課文,深入感悟 1、引導學生讀課文第一句。 人類在創造文字之前,常常用一些奇妙的方法來幫助記憶。 2、理解“奇妙” 3、學生自讀課文:人們到底是用什么奇妙的方法幫助記憶的呢?在總結歸納的同時老師指導:(1)形式:意思是樣子。經歷:可換成“發生”“經歷過的事”就是“發生過的事” 什么是“結繩記事”?(1、2、3句話)發生一件事,就在繩子上打一個結。 (2)分辨:分別、區別 4、同學們大膽的猜想一下,在沒有文字的民族,他們是如何用貝殼進行記事的?5、大家繼續發揮我們的才智來試著填寫這份表格吧! 內容借用的東西用途記事結繩可以記起以前經歷的事貝殼可以知道本民族的許多事通信槍、箭宣戰書死鳥、死老鼠死青蛙、五支箭警告 指導朗讀:怎樣讀出嚴厲的語氣?(個別讀、教師讀、集體讀)6、總結:先人靠結繩記數,今天打了幾頭獵物,誰分多少,系幾個疙瘩,怕忘了,那是留給自己的“書信”。慢慢的,便有了數字的概念。走到哪個山頭,這里獵物很多,便在山崖上畫上幾群牲口,告知同族這里可以狩獵。這是形象的書信。從女媧摶土造人、精衛煉石補天到黃帝大戰蚩尤、大禹疏浚洪水,這是古人關于萬物起源、人類發展、社會形態演變的書信。以后隨著生產力的發展,隨著古文字的起源和發展,信息的傳輸方式變得越來越多樣。人們在占卜之后,把卜辭刻到龜甲獸骨上,產生了甲骨文,還產生了與之相適應的書信。到商周時代,隨著冶煉技術的應用,皇族把歷史等重要信息刻到國家之重器的青銅鼎上,或埋于地下,寫出來,絕不是為了自己看的,那是為了銘記歷史,教育后代而留下的書信。春秋戰國,人們把書信寫在竹簡上,先是用繩扎,再用封泥封。東漢蔡倫發明了被譽為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造紙術,為書信大行天下提供了便利條件。從有了文字,有了紙張,書信變成了通信聯絡的重要手段。書信也就成為延續幾千年文明史、傳承文化、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載體。